“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下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2013-04-29陈麦莉
陈麦莉
摘 要:实践教学作为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计算机应用专业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环节。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实践教学;计算机;现状;构建;创新
基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体现了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统一,有利于提高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构建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性
1.体现计算机应用专业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本质就是将“工作”和“学习”这两个不同的事物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2.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发展
实践教学是实现培养计算机应用专业技能型人才目标的关键环节,是立足于企业需求,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核心。
3.体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原则
目前在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实践教学中,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践教学是中职学校教学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受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设施等客观因素的制约,未能全面、深入、有效地进行。
二、中职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最近几年,中职教学改革不断深入,中职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虽取得一些进步,但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中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依然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践教学主体地位不突出
目前,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践教学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做到“一切为了学生”,课程设置的“学科性”痕迹较重,部分课程的实践教学仅仅是为实践而实践,没有真正做到从社会及企业的需求出发,也没有做到为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技术能力而设置实践课程。
2.实践教学缺乏较为完善的实践指导教材
目前,在专业实践教学方面,具有校本特色的教材少之又少,由于时代的发展,不少内容陈旧、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落伍的教材仍然在实践教学中使用,这些教材不能与时俱进地进行更新,课程知识体系上衔接不够,缺乏必要的实践教学内容,使计算机应用及相关方面的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学生仅简单机械地学习一些计算机应用知识和技能,严重影响了学生在新时期下专业实践操作和动手能力的提高。
3.实践教学活动及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不理想
中职计算机实践教学中对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项目缺乏管理,不利于学生团结协作、分析解决问题以及动手能力的提高。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践基地的规模较小、数量不足,这不利于学生外出实践活动的开展。
4.实践教学方面的师资队伍建设较为缓慢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知识也随之更新,计算机应用专业相应课程的理论知识也随之产生丰富的内涵与外延,实践技能发生较大的变化。
根据上述几方面的内容,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践教学的原有模式及体系已很难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阻碍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实现中职教育的目标,就必须大力推行实践教学。
三、基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构建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新模式
1.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在构建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时,应当坚持以岗位需求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动手能力。此外,通过岗位群构建以及模块化的课程设计,亦可以使学生在具有一定基础后根据自己的兴趣来进行岗位选择。
2.构建校外实习基地,增加校企合作深度
在中职学校教学改革的背景之下,更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的结合。而从计算机应用专业特点而言,其更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因此,中职学校应主要注意如下几点:
(1)将校内课程设置与校外实训基地的岗位需求有机结合。
(2)努力争取长期合作的企业,建立和长期校外实习基地,签订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合同,深化校企合作。
(3)结合校外实习基地,积极进行创新教学。
3.优化融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为一体的专业师资队伍
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建设一支融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为一体的教学团队。通过实训教学环节,聘请企业专家及技术人员利用假期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促进专业教师自身的成长。
4.实行学生双证书制度,提高任职岗位技能
学校实行双证书制度,对学生严格要求。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环境,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要想顺利进入社会只有毕业证书是远远不够的。学校可建立技能考核与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实践性教学体系。这样一来,不仅使学生在激烈的竞争环境里具备双证书的优势,还提高了学生的任职岗位技能。
中职学校应将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作为本校的一个长期任务,在不断地探索和实验过程中,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并通过完善的实践体系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同时,提升其创新能力,使学生逐渐成长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服务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