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善数学教学效果
2013-04-29宋伟丽
宋伟丽
摘 要: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主要因素有家庭、学校、社会等环境因素和数学学科本身固有特点等客观因素,以及学生的智商、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方法、文化基础等个人因素。通过对各种因素的分析,应采取以下策略来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数学教学;影响因素;教学效果
一、从客观因素出发,创设学校环境
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在某种意义上未必一定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积极作用,且作为一名教师也不可能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可以抓住学校环境的主导作用,树立“现代教学观”,通过多种方式创造融洽、和谐的教学环境,促进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校风,并发挥主导性。使学校环境影响力大大增强,以创造一个爱数学、学数学的浓厚学术环境。
二、针对学科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
针对数学学科本身抽象、复杂、逻辑性强等特点,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和顽强毅力;另一方面尽量通俗化:变抽象为通俗,变复杂为简单,以克服数学学习的障碍、提高数学学习的动力性。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坚强意志和顽强毅力
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活动。数学是一门复杂、抽象的学科,作为教师在平时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百折不挠、锲而不舍、知难而进的坚强意志,是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之一。
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认真、全面、深刻分析每一数学难点、每一数学难题。师生共同探索解题途径,让学生尝到收获的喜悦,增强战胜学习困难的信心,另外还要在布置作业时恰当把握问题难度,使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鼓励学生战胜困难,培养其顽强的意志,从自己独立思考中消除思想障碍,体会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信心,克服对数学的畏难情绪。
2.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
作为数学教师要博览群书,尽量用数学思想、数学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而由抽象走向通俗,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将数学作为一种工具学科融入课堂,从而避免了畏难、枯燥情绪,变被动学习为自觉学习;不再把数学当作“老大难”,而成为乐于掌握的一门工具学科,提高学习数学的动力。
三、针对学生个体差异,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如智商、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文化基础等因素的影响,我认为应忽略智力因素的差异,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1.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对学生学习知识有定向作用和动力作用。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一般来说,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总是将注意力优先指向数学材料、数学问题;他们在面对数学问题时,总是进行积极思维活动,并力求达到目的。心理学家克鲁捷茨基在观察研究了许多数学成绩优秀学生后,发现他们无一例外地都对数学有强烈的兴趣;都有一种专注于数学的倾向;都永不知足地努力获取数学知识和问题。
作为数学教师,要用情感感染学生,通过自己对数学学科的厚爱和对业务的精益求精,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并运用灵活的课堂艺术,如,故事导入法、创设情境法等,唤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渴求,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从而积极探索数学的奥秘。
2.克服陈旧的教学观念,树立“现代教学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传统的教学观念只将教学目标的确立直接指向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将来的发展及个性差异;为应对考试而忽视了能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并且教师只注重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使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容器”!这在客观上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调动与发挥。
现代教学观认为,应树立“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观点。注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主体作用体现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认识的主体;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布鲁纳认为现代的教学方法是教师与学生的合作过程,应从封闭的组织形式转向开放的教学组织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参与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数学教师不仅要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还要注意提供学生参与数学知识形成过程的机会。启发学生知道为什么得出这样的公式、结论,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深刻理解、牢固掌握。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同时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充分体验思维之趣、参与之乐、成功之喜,调动学生主动学习。
3.注意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良好的习惯是学好数学的又一“充分条件”,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成绩稳定,掌握知识系统、扎实;而不良习惯则成为学习数学的大敌,如懒惰、粗心、马虎是学习数学最忌讳的,这会使学生对数学毫无激情。
教师必须耐心指导、一丝不苟、循序渐进,切忌急于求成。不仅要指正作业中的错误,更要指正学习中的“习惯性错误”,指正其学习态度、学习作风的不足和缺点。只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长期坚持对学生进行习惯培养,严格要求,一丝不苟,日积月累,一定能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促进数学学习。
总之,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创造有利环境,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和顽强毅力,以克服数学学习的障碍;同时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努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一定能改善数学教学效果,更好地完成数学教学。
参考文献:
王汉澜,张耀先,戴国明,等.教育学.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89.
(作者单位 河南省三门峡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