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乐活乐教铸师魂

2013-04-29胡巧玲

新课程·下旬 2013年7期
关键词:乐教赞美英语

胡巧玲

我父母都是教师,小时候,在我眼里,教师就是妈妈把学生带回家辅导的叮咛,是爸爸在夜灯下批改试卷的身影,他们把爱奉献给了学生,培养了大片的树林,却冷落了自家的后花园。有人说爱自己孩子的是人,爱别人孩子的是神,那个时候,我多希望他们不那么无私,而多留点爱给我呀!大学毕业后,我也当了一名人民教师,教英语,每天都有早自习,英语又是主课,课时紧张,每天下午的课外辅导是必需的,从那时起,我才真正的理解,教师这份职业真的离不开奉献。如果说教师这个事业是树的话,那每个教师都是绿叶,敢于奉献,乐于奉献,才能映衬花的美丽娇艳。

我们大力弘扬教师的无私奉献精神,但我们不提倡那些孩子、亲人生病都不去照顾,仍一心扑在教学上;不提倡那些身体患病仍站在讲台上,不耽误学生一节课,甚至献出生命,做无谓的牺牲,一个不爱惜身体,不能尽责、尽爱、尽孝的教师,怎能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呢?一味地奉献只会让教师透支自己,所以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生活方式很重要。

乐活,快乐的生活!让自己快乐起来,关爱自己,关心家人,关注健康,始终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忘掉工作上的种种烦恼,和同事们和谐相处似亲人,净化美化办公室似公园,参加工会组织的不同俱乐部,打打球、跳跳舞,到山间田野采采风,让自己的业余生活丰富起来,让自己疲惫的身心放松下来,给自己加加油,打打气。让自己的心充满阳光,才能用自己心的太阳去温暖学生的心!只有悦己,才能悦人;只有乐活,才能乐教!乐教,就是快乐教学!热爱学生又是乐教的基础,也被视为当代教师的师德之魂。爱是教育最好的语言,要当一名好教师,就要爱岗敬业,热爱学生!我从教也有十余年了,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我认为热爱学生需要拥有宽容之心、欣赏之眼和赞美之声。

每个人,包括我们自己,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犯错,我们的学生更是如此,对待他们的错误,我们需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宽容是一种爱,博大的爱,宽容学生的错误,不是纵容他们继续犯错,而是给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一次上课正在兴头上,一阵手机铃声突然响起,如果是以前的我,可能会很生气,一定会没收他的手机,会当场批评他,那么课时就浪费了,心情就恶劣了,形象也毁坏了,教学相长让我懂得了宽容,我只是微微地笑着说了一句:“有人觉得老师讲课缺点背景音乐,给老师帮忙了,我要谢谢他。”学生笑了,课堂气氛活跃了,我们又快乐地接着教学,课后,那个学生主动找我承认错误,之后他上我的课一直都很好!宽容的教师是以德育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多一分宽容,多一分宽待,学生的成长就会多一分自信,多一分快乐!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这句话非常适合教师,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我们需要去用欣赏的眼睛去发现!以前有个学生对英语不是很感兴趣,但是对篮球很有兴趣,尤其是NBA,每场比赛都如数家珍,他为了享受原汁原味的比赛,想方设法看英文版的,对英文篮球解说更是如痴如醉,一天轮到他当英语值日生,一口标准的美式英语,并且夹带着手势,把我们都镇住了,他表演完了,我带头鼓掌,给予他高度评价,说他可以做我的英语口语老师了!后来我安排他早自习带读课文,他妈妈说他跟换了个人似的,每天早早起来,自己在家跟着磁带读书,精心准备,后来他的英语成绩突飞猛进,他开心,我更开心!欣赏是一种给予,一种信赖与祝福。有了这种欣赏,沙砾就可以变成珍珠,丑小鸭也变为优美的天鹅,毛毛虫更可以蜕变成美丽的蝴蝶!

“教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教育是心灵之间的对话,是一个灵魂对另一个灵魂的抚摸和唤醒,所以,教学上现在首要的不是传授,而是激励,唤醒和鼓舞。“这题你不是练了好几遍,好笨的喔!”“你不笨,是这题得练好几遍喔!”“什么都不能跟人家比,谁像你一样没有用呀!”“没有谁能像你一样呀,不用什么都跟人家比!”,同样的字眼,因为教师态度的不同,语序的不同,产生的效果截然不同。教师们,请不要吝啬赞美,因为赞美是春风,它使人温馨和感激。请不要小看赞美,因为赞美是火种,它可以点燃心中的憧憬与希望。我们应当学会赞美,一个善于把赞美和鼓励献给学生的教师,一定是一个时刻快乐、幸福的人!快乐是具有感染性的,快乐的教师进行快乐的教学,就好像热爱土地的农民播种庄稼,我们要像农民热爱土地那样地去热爱我们的学生,以母亲般广博的爱滋润学生心田,以父亲般深邃的爱去拓展学生的胸怀。用爱心去乐教,以乐教促乐学,让学生幸福成长,让我们乐活乐教铸师魂!

(作者单位 湖北省十堰市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乐教赞美英语
乐教 善教 教有特色 爱学 会学 学有方法
——长春市第一中学学校特色
《朱载堉<六代小舞谱>学术复原与“乐教”》(插图)
远离否定式赞美
写一句赞美别人的话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孔子乐教思想研究述评
读英语
赞美胡子(共4则)
多一句赞美
酷酷英语林
韶乐· 乐教与美育——《韶乐》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