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创意绘画”结伴前行
2013-04-29贾丽
贾丽
摘 要: 创意绘画在近年来是一个热点,有不少家长将孩子送到兴趣班、辅导班专门学习创意绘画,文章提出可以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积极融入和渗透创意绘画教学,本文结合小学美术教学实际,从四个方面展开论述:在“体验型”绘画中落笔生画;在“无声”绘画中插入“有声”;在“创想式”绘画中激发想象;在“情商”绘画中展现个性。
关键词: 小学美术教学 创意绘画 渗透方法
在教学中笔者发觉了一个现象,有的学生非常喜爱绘画,并且非常有想法,但是由于对于美术课程不重视,加上多数家长对语数外较为重视,而对孩子的创意绘画有所忽略。还有些家长恰恰相反,他们认为从小就要从多方面培养孩子的兴趣,于是花费重金带孩子参与各种辅导班、兴趣班,有的孩子收效甚微。针对这些情况,笔者认为创意绘画是一种可以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绘画门类,也是大多数学生所喜欢的,那么何不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开展创意绘画的相关教学呢?这样既能省去学生额外报辅导班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更能让美术课堂在高效中扬帆起航,以下是笔者结合小学美术的教学体会产生的几点看法和领悟:
一、在“体验型”绘画中落笔生画
所谓体验型绘画,是创意绘画的一种,它遵循“定点构图”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具有艺术生命的“点”训练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奠定孩子起笔、构型等绘画基础,体验型绘画将传统的只有少数孩子参与的天赋型绘画变成普遍孩子都可以参与的体验型绘画。在美术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开展“体验型”绘画,引导孩子在绘画中落笔生画。
比如教学“水墨情趣”相关内容时,笔者就渗透了创意绘画,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水墨的一个点,在宣纸上用笔撒了一点墨水,然后立即将墨水往各个方向吹,吹出来的水墨画都有各自特色,此时我又引导学生:“这样的画像什么啊?我们从一个点吹出了现在的模样。”学生各自发挥想象力,有的用红笔画上了几朵梅花,有的在树枝上画出了绿叶,这种的创意绘画,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获得了丰富的价值体验。
二、在“无声”绘画中插入“有声”
有人说:“绘画是孩子的第二语言”,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情景式童话故事导入,以韵语儿歌、故事续述等为导出,将传统的无声绘画变成包含丰富情感的有声绘画。这是需要激发学生创造力和想象的有声绘画,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指导,特别是可以融入多媒体、电子白板等技术手段,让学生对童话、儿歌等情景有更加突出的印象。
在中年级阶段,了解到学生学习了不少诗词,所以在一次美术课堂上,我联系春天的景物,用多媒体将与春天相关的歌曲、图像、视频、诗歌等播放出来,学生通过感官体验对春天的形象有了更准确的把握,进而让学生在创意绘画时想象一下脑海中关于春天的场景,很快一幅幅生动的图片都在他们灵巧的手中制作完成了。
三、在“创想式”绘画中激发想象
爱因斯坦曾经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这话说明在小学阶段,激活孩子的想象力对于孩子今后的成长有着积极意义,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不能采用千篇一律的模式进行教学,而创想式绘画正是弥补了这样的缺憾,学生在课堂中可以有不同的体验,感受到各具风格的创想式绘画。
在创想式绘画中,我鼓舞学生大胆想象,积极将自己的想法通过作品呈现出来,比如有的学生画了一个太阳公公,又在太阳公公旁边画了好几个正在玩耍的小朋友,这样的场景是不符合空间规律的,但是确实是学生丰富想象能力的具体体现,学生在这样的宽松、和谐的氛围中丰富了自己的想象力。
四、在“情商”绘画中展现个性
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课堂还给学生,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情商绘画正是基于“孩子是教学的主体”的原则,利用STP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即结合:教学模式、绿色赏识教育、素质教育,将传统的说教绘画变成个性无限发展的情商绘画。
比如有几次,我鼓励班上的学生积极参与绘画比赛,不少学生在比赛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有的学生以环保为主题创作了《太阳哭了》这样的绘画作品,旨在通过作品呈现出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美好愿望;有的学生以孝心为主题创作了《爸爸妈妈的礼物》这样的绘画作品,在作品中通过多个阶段给予父母的礼物,描绘出父母的表情、话语等场景,类似这样的有想法、融创意的作品都得到了比赛中专家的一致好评,也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绘画其实是情商的呈现。只有在绘画中融入我们的内心情感,才能让创意繪画作品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此外,通过情商教育,让美术课堂实现了人文学科的教学目的,情商教育在美术课堂中的渗透,对于学生的品德等方面的教益是非常有价值的。
总之,创意绘画在美术教学中有积极意义,创意绘画之下的小学美术课堂可以更加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于学生今后的身心发展也有积极意义。新课标理念之下,创意绘画对于学生主体性的呈现也有的突出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宋爱慧.创意绘画与幼儿创造力发展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2(2).
[2]宋卫.“呵护创意的心灵”——儿童创意素描教学实验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