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3年高考生物试题分析(重庆卷)

2013-04-29张玉

考试周刊 2013年69期
关键词:基础教材实验

张玉

摘 要: 2013年是重庆市实施新课改的第一届高考,生物学科主要选用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制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全新的教材和教学模式,对于第一次接触到新课程的老师和学生都是极大的挑战。高考,既是对学生基础知识和能力的检测,又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指挥棒,面对全新的教材和考试要求,文章分析了2013年重庆高考生物部分的新动向和特点,以便生物教师和学生更了解高考的指向和目的。

关键词: 生物高考 基础 实验 教材

1.重基础,显灵活

在知识点的考查中,学生往往存在思维定势,而对题本身的要求容易忽略,导致“答非所问”。相比往年,2013年的高考题对知识点的考查形式更加灵活,要求学生不能凭经验答题,而要灵活变通。例如以下两题:

例1:下列有关细胞质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人体活细胞中氢原子的数目最多

B.DNA和RNA分子的碱基组成相同

C.多糖在细胞中不与其他分子相结合

D.蛋白质区别于脂质的特有元素是氮

分析:此题选择A。A选项,考查人体活细胞含量最多的物质是HO,原子数量最多的是氢原子,学生答题时往往容易定式思维,考虑成含量最多的元素O,导致误选其他选项;C选项,学生了解淀粉、糖元等多糖形式,而忽略构成细胞的糖蛋白等形式;D选项,学生对脂质的组成元素往往只记住有CHO,而忽略有少量特殊的脂质中有氮元素。

例2:某兴趣小组拟用组织培养繁殖一种名贵花卉,其技术路线为“取材→消毒→愈伤组织培养→出芽→生根→移栽”。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摇 )

A.消毒的原则是既杀死材料表面的微生物,又减少消毒剂对细胞的伤害

B.在愈伤组织培养中加入细胞融合的诱导剂,可获得染色体加倍的细胞

C.出芽是细胞再分化的结果,受基因选择性表达的调控

D.生根时,培养基通常应含α-萘乙酸等生长素类调节剂

分析:此题选择B。考查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知识点。A选项学生容易纠结于消毒和灭菌的区别而错选;B选项考查植物细胞融合后染色体数目增加,但不一定加倍,而且融合前需用纤维素酶果胶酶去除细胞壁,否则不能融合。本题明为考查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实为考查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学生要灵活运用细胞工程知识,才能正确作出选择。

通过2013年高考题可以看出,新课程要求学生灵活掌握基础知识,充分理解,不能只靠死记硬背。理解是学习的基础,活用是学习的目的。

2.重实验,考能力

新课改更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能力的培养,从必修到选修课本中大小实验上百个,其中很多基础实验要求学生到实验室操作完成。本次高考实验理论和实验设计题一共有20分,占生物总比分的22%,明显比往年占的比重大,所以老师应该重视学生对基础实验的操作,并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

例3:下列与实验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马铃薯块茎捣碎后的提取液可检测出蛋白质

B.光学显微镜可用于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

C.检测酵母菌培养过程中是否产生 可判断其呼吸方式

D.在95%乙醇中加入无水Na 后可提高色素的溶解度

分析:此题选择C。A选项学生受定式思维影响容易误解,认为马铃薯中只有淀粉,忽略细胞中也有蛋白质,导致错选A;B选项考查质壁分离的基础实验,本实验在必修第一册中要求学生到实验室独立操作的基础实验,如果学生操作过本实验,对于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质壁分离现象应该印象深刻,不会错选;C选项要求学生熟悉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和过程,可正确判断出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会产生二氧化碳;D选项是必修第一册“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要求学生在实验室完成该实验,其中加入碳酸钠防止色素被破坏,加入乙醇使其溶解。

由此题可以看出学生动手操作实验非常有必要,当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时,对实验原理和操作细节都会印象深刻,实现在“做”中学习。

3.重教材,善总结

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教材的编排内容也有很大变化,加入了很多新知识和理论,每一章节都有视野拓展和学生了解内容。很多生物教师遵循“大撒网”的原则,每个部分都强加灌输,讲得多、杂、难,反而使学生忽略了课本中的基础知识。从本次高考中可以看出,新课改对学生的要求是重视教材中的基础知识,牢固地掌握课本中的重难点,对于教材只要求了解的内容不做深入考查。另外,总结是对知识最好的梳理,也能反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本次高考生态部分的知识就要求学生能看图总结,并清楚表达。

例4:某山区坡地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们根据不同坡度,分别采取保护性耕作、经济林种植和封山育林对其进行了治理。

(1)陡坡在在封山育林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其典型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如题7—II图所示。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摇?摇 ?摇?摇。图中,0—a物种①密度上升,原因是在適宜条件下?摇 ?摇?摇?摇,物种①的;b—c物种①逐渐消失,物种②密度逐渐降低到相对稳定,原因是物种②能耐受?摇 ?摇?摇?摇;c点后在适宜气候条件下群落中最终占主导地位的植物类型是?摇?摇 ?摇?摇。

(2)该坡地经治理后,既扩大了植被覆盖面积、增加了对大气中?摇?摇?摇 ?摇的固定,又提高了经济产出,初步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

分析:此题要求学生能够牢固掌握生态部分知识点,同时能够读懂题意和图示信息,揣摩出题人的意图,准确总结考点。例如题中问“物种①密度上升,原因是什么?”很多学生会考虑到食物充足、气候适宜等外在因素,而忽略直接原因“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有的学生大概明白题意和考点,但是不会用简洁的语言总结,导致答案复杂而无得分点。所以学生会分析和总结知识点尤为重要。

总结:2013年重庆高考生物部分考题形式和分数的分布。生物试题是理科综合试卷的第三部分,共90分,6个选择题共36分,3个简答题共54分。其考查的内容和所占分数如下:

猜你喜欢

基础教材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整式”基础巩固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做个怪怪长实验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