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方法和策略的探析
2013-04-29史鹏举
史鹏举
摘 要:在新课标大背景下,对英语的阅读技能方面有了更为详细的分级描述,对阅读教学方面也有了更高一层的标准。而现今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都有些陈旧,模式也过于单一,这些也都是由于语言因素没有受到重视,而在阅读方法和技巧上都极其缺少讲授这种形式。对于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理念要进行更新,并运用更多的资源,让学生的英语背景得到扩大,阅读习惯得到更好的培养,并且对技巧灵活掌握,从而让学生的课外阅读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英语;小组;阅读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由于缺少语言环境,学习者便缺少了很多机会来进行大量的听说英语,高中生平时所接触的文字也比声像资料更为普及一些。而对于报纸和一些科技方面的文献以及文学著作都需要进行阅读来理解,而这也是高中生英语学习的主要途径。高中英语阅读材料形式上的单一性和内容的陈旧性,让目前的高中英语教学存在了很多的弊端。而阅读的重要性还在英语考试中有很好的体现,其在试卷中有着很大比重的分值。这让教师对英语阅读有很大的重视。
一、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中的阅读教学受到学校和教师的重视,当然在应试教育还有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的影响下,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问题便自然而然表现了出来:
1.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过于陈旧
对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来说,很多教师仍然会因应试教育而被局限住,传统的课堂总是以教师为中心,这种模式让学生学习很被动,这种简单的但很落后的阅读教学方法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无法得到提升,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会受到挫伤,英语教师也会因为高中的升学率、压力还有工作量过大而很难用心地进行英语教学理论学习,这样教师就没有办法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对教学方法更好地改进。
2.阅读材料在内容上也缺乏新颖
在新的教材里,阅读材料有着很多的优点,但是这跟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所接触过的阅读材料相比,还存在题材不够广泛问题,不能够很好地满足阅读需求。而在教学应用中,只是提供内容雷同、单一训练材料的试题必然会让学生的视野受到限制,让学生的阅读能力无法得到提升。
二、英语阅读教学提升优化的方式方法
英语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让学生的思想更为开放,并让新课标理念贯穿到课堂中去。对教育教学进行不断优化,这样教学中的问题便会迎刃而解。
1.教学理念更新,让教学模式更科学化
教师应该更新理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并运用灵活的方法来让学生在探究知识方面得到很好的发展,这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获取和处理信息,从而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提升。在发展学生与人合作和交流上,还应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小组内进行探讨,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这样每个学生的性格特征还有独特的个性都能够展现出来,更有助于交流。
2.对资源进行充分利用,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在阅读中总会受这样两个因素制约,即文章和读者。而进行学生与文章的互动,是全新的一种模式,这改变了以往的模式。在阅读交流和互动中,学生会激活文章在修辞还有组织结构中的内容,这样学生会破除之前在不同程度上的理解障碍。并且因为高中生处于身心发展,心智不够成熟的阶段,对于英语阅读中遇到的问题,最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自己去搜集其相关的资料,当然这个过程也需要教师的指导。
3.注重对学生日常的阅读进行指导和训练
阅读能力的培养以及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需要除了积累之外,还有一些技巧,来帮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更好地、全面地阅读,提升阅读的质量。首先,需要培养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阅读习惯。一个好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而同样,一个好的习惯对于学生在学习中所产生的作用也是非常大的。纠正学生在阅读时的一些不好的习惯,提升阅读质量。其次,要注意一些阅读的技巧培养。在教学中教会学生一些如何更好地去阅读的技巧,省时省力。比如有以下几种方法。
(1)关键字法。找出文章的中心意思和关键字,就能在短时间内大致了解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2)阅读分阶段。首先是粗略地进行阅读,大致了解文章的一个主要内容。其次是细读。能够更准确地了解文章所写及所表达的内容。最后是精读,慢慢去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感情以及深层次的思想。还有就是要在平时教学中,注重加强对学生的阅读强化训练。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激发阅读的兴趣,提升阅读质量。
在高中阶段,英语阅读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教师在其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确地引导学生,并在教学中对遇到的问题进行不断的反思,准确把握新课标的思想,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相信英语阅读教学一定会得到优化。
参考文献:
[1]张素梅.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阅读教学设计[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6(S1).
[2]赵志彬.新课标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文化导入[J].科教文汇:下半月,2006(06).
[3]郝国强,刘爱玲.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06(03).
(作者单位 安徽省合肥市第三十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