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品德课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13-04-29刘转英

新课程·下旬 2013年5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课程实施兴趣

刘转英

摘 要:德育的目的就是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激发兴趣,使学生快乐学习,才能搞好思想品德教学,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兴趣;课程实施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多年的教学经验使我深深体会到:好的教学方法,能够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究,乐于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做到以下几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精雕细琢设计导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思想品德的教材从当前中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出发,针对青少年发展的需要和生活的需要,认真选取有时代气息的鲜活案例和具有现代生活话题作为教学资源。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精心设计导入新课的不同方式,如,“表演小品”“重大时事”“讲故事”等,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选取典型事例,帮助学生升华主题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内容和编排紧紧围绕学生的实际展开,因此我注重多采集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深入浅出,让事实说话,这样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深刻的问题通俗化。思想品德课的教师也许有过这样的体会:在课下与学生聊天时,提起台湾问题、美国的奥巴马、朝鲜半岛局势,学生津津乐道;说到广东佛山小悦悦事件、扶起老人做好事却遭诬陷索赔,学生纷纷各抒己见进行讨论,其兴致远远超过对课本的兴趣,我们为什么不能把课堂以外的事搬到课堂上来呢?利用鲜活的事例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去认识社会、适应社会、感受社会,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也是学习思想品德课的最佳途径之一。

三、注重角色转换,活跃课堂气氛

课堂上,教师的角色转换、师生的互动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严肃的说教、枯燥乏味的满堂灌,只能让学生如食鸡肋,索然寡味。要让思想品德课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转化角色,教师由教学过程的操作者、主宰者变为引导者,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变为学习的主人。在此,教师的引导可以通过创设情境、选取典型材料、设计学生活动以及有针对性的问题等形式来发挥作用,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遵循问题解决式的思路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例如,《相亲相爱一家人》一课,我设计了以下问题:(1)父母是如何关爱自己的?(2)你与父母沟通用什么方法和技巧?(3)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吗?(4)你为父母做过什么?学生在一个又一个问题的引导下分小组进行合作探究、交流,认识到了自己成长的每一步都浸透着父母的心血,从而达到心灵的碰撞、情感的升华,提高了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了引导的作用。学生的积极参与增强了成就感,兴趣盎然,乐在其中。

四、积极开展活动课,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通过调查,我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喜欢上活动课。因此,我尽可能地将活动课的形式引入到思想品德课上,比如,小品表演、知识竞赛、模拟法庭形式等,这些形式都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小品表演中,学生分别表演了不尊重父母的种种表现;在小小法庭上,学生利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审判了因无钱上网吧而敲诈他人的中学生……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思想品德课堂上开心地学习知识,接受教育。

总之,现在的学生知识面广了,自主意识强了,思维也日益成熟,若再把他们看成小孩子,随意支配,不仅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反而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所以,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只要遵从新课标理念,认真钻研教材,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实际的方法,就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好思想品德课。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教学课程实施兴趣
从高考化学分析高中化学课程实施理念的研究
基于翻转课堂理念下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微视频实施与探索
农村中学思想品德教学现状分析及思考
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学生主体意识的挖掘
如何提高学生思品课学习内驱动力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热工理论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