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亲师联系,架起沟通桥梁
2013-04-29袁静君
袁静君
摘 要: 一位懂得亲师沟通重要性的老师,应该积极主动地与家长交流信息,以便建立良好的亲师关系,得到家长的配合,搞好班级管理,这是一种很好的教育工作思路。文章就如何建立亲师联系展开论述。
关键词: 班级管理 亲师联系 建立方法
“家长是教师的教育合作者”,也是学生生活中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人物。学生的许多问题都是由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当、或者由于观念偏差、或者是家长自身因素等原因造成的。尽早建立起亲师联系,及时沟通学生情况,互相交流教育方法,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大有裨益。我们常常说,和孩子沟通的时候要先和他做朋友,慢慢地他就会接受我们的教育。这么多年的班主任工作让我明白了,和家长沟通的时候也要遵循一个黄金法则——试着和他们做朋友。我以前在遇见问题学生的时候,往往过多地抱怨:什么样的家长有什么样的学生;教育的失败首先是家庭教育的失败,等等。但是后来发现这些抱怨对我的教育工作起不到任何作用,反而让我处于一种怨天尤人的消极状态中。
职业院校的学生家长在历经了9年的痛苦历程后,一下子进入了非常轻松的状态,大多数家长在学习上对孩子的要求也不会太高,所以很少会为了孩子的学习情况主动与老师交流。难得接到家长的电话也是因为需要请假或者是孩子在校有什么情况……所以,更需要班主任主动联系家长。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教师和家长的联系方式也越来越多,打电话、发短信及校信通已悄然出现在家校联系中,它的方便与快捷已逐渐被家校双方接受。班主任一定要不定时地和家长联系,切忌在学生出现问题时才联络,因为这样家长就容易形成一种错误的认识——小孩犯了错才来电话。在电访时宜采取闲聊的方式进行,会在日常交谈中达到应有的效果。
我觉得抓住每一个家长主动联络我们的机会是非常重要的。这个时候班主任不应该“就事论事”。比如家长打电话来请病假,那就不能只是问“请几天假啊?”“来的时候带好病历卡。”就马上挂掉电话。而应该趁机和家长多聊聊:“怎么了啊?是感冒了吗?”“这几天天气变化比较大,我每天都会提醒他们要多穿点……”家长此时会感觉班主任工作比较到位,对自己的孩子也很关心,慢慢地对会产生信任,对以后的工作开展是非常有利的。
在工作中,往往最令人头疼的是班级里那为数不多的几个“宝贝”,他们经常会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把班主任的教育当成耳旁风,于是我们会使出“杀手锏”——请家长。大多数被请来的家长对于自己孩子的所作所为往往也是很无奈,所以切忌一开口就滔滔不绝地大谈学生的缺点和过失,告学生的状。孩子再不争气,在家长的眼里那也是“瘌痢头儿子自己的好”。“护犊之心,人皆有之”,在与家长沟通前,应先全面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叙述时多给予正面肯定,少做负面责备,对学生的偏差行为也只客观陈述事实,不加个人情绪性的批评。一味地说学生的不是,反而会引起学生家长的反感,不利于获得家长的配合。同时,教师应不说侮辱学生家长人格的话,不做侮辱学生家长人格的事,否则会造成教师与家长之间的隔阂甚至对立,还可能引起学生对教师的不满,损害教师的形象,降低教育效度。因而我觉得如果要与家长的交流沟通,或是让家长来学校,教师应该很有礼貌地主动与家长问好,请家长入坐,要放下手中所有的事,一心一意地倾听家长的话。要让家长觉得自己很受重视和尊重。在与家长的交流中不要以教育者自居,像教育学生一样教育家长,会使家长产生反感。对文化水平比较低的家长,千万不能歧视。解决问题本身固然重要,但不妨先跟家长聊聊这个学生,进而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成长历程、兴趣爱好及性格脾气,在谈话中可以了解学生现在存在问题是什么时候开始形成的,是不是经历了特殊的事情发生了改变。如果能找到问题的症结,那么对于现在的问题的解决也是非常有利的。我们要放下架子,以平和的心态真诚地指导他们不断改进教育子女的方法。此外,与家长沟通时,一定要注意保护家长的自尊。在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的不良表现时,尽量要单独进行沟通。如果当着很多人的面与家长沟通则往往会使交流效果大大削弱,甚至有可能引发冲突。因为每个人都是有自尊心的,如果老师在很多人面前数落他的孩子如何不好,那么家长自然会觉得老师不够尊重他,所以要时刻注意尊重家长。
最近我常常在想,家长的不主动联系也许和他们本身的性格有较大的关系,不联系不等于不关心。在家校联系过程中,除了电话、校信通和面谈等形式之外,可以尝试书面沟通方式——家校联系卡。每半个月或一个月将学生在校的情况反馈给家长,包括学习、生活情况等,家长在了解孩子在校表现的同时,还能够将学生在家的情况反馈给我们。通过这种信息传递可以约束学生的一些行为,督促他们遵守学校纪律、积极面对自己的学习。当然这需要班主任付出较多的时间和经历,在实施过程中也会遇到一定的困难,我个人觉得这不失为一个好的沟通桥梁。
总之,一位懂得亲师沟通重要性的老师,应该积极主动地与家长交流信息,以便建立良好的亲师关系,得到家长的配合,搞好班级管理工作,这是一种很好的教育工作思路。通过与家长的及时沟通,进一步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从而避免不良教育后果的出现,对日常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