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引导策略

2013-04-29贾彦彬

考试周刊 2013年65期
关键词:网络舆论引导策略

贾彦彬

摘 要: 互联网时代,校园网络在高校迅速发展,对高校校园网络舆论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是当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需要。文章结合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特点,从高校实际出发,提出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环境的引导策略,为校园文化建设和高等教育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

关键词: 高校校园网络 网络舆论 引导策略

随着互联网在高校的普及和迅速发展,高校校园网络日益成为师生发表评论、表达诉求、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重要平台。新兴的网络媒体在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严峻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工作创新机遇。网络舆论以各类评论性信息为主,包括感受、看法、态度、意见、观点等各方面内容,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有重要影响。健康向上的高校网络舆论环境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更是维护高校稳定发展的有力保障。要达到校园网络舆论引导的良好效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以加强校园精品主题网站建设为基础,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校园网络主流媒体。

高校应集中力量建设一批精品网络舆论阵地,在科学定位的基础上,加大资金投入、制度建设、人员配备和内容策划,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主旋律,倾力打造各具特色的网络舆论平台,努力提高主流网站信息的权威性、吸引力和感染力,凸显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服务性,通过寓教于乐和潜移默化与大学生建立和谐互动关系。根据不同主题网站的特色和功能,持续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开展各类网络主题活动和互动活动,使之成为大学师生喜闻乐见、广泛参与的窗口和平台。

(一)提升高校官方网站建设水平

高校官方网站在校园网络中居于主导地位,在舆论导向上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高校官方网站发布的信息代表学校的权威声音,刊载的报道题材和事件都将成为校园师生关注的焦点,对其他网络平台的舆论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高校官方网站首先应在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础上,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弘扬主旋律。其次,站在时代发展的需要和高校和谐发展的高度,坚持“三贴近”原则,在大力宣传学校的发展建设成果的同时,更关注大学生的信息需求,更好地体现引领舆论、服务师生的作用。唯有如此,学校官网才能够赢得广大师生和社会各界的信赖,在舆论引导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二)建好“辅导员博客网”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当前网络已经深入到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新形势下,一些学校开始探索辅导员博客网这一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长春理工大学“学辅博园”是吉林省首个高校辅导员博客网,自2010年开通以来,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和认可。辅导员对自己的博客进行精心的更新与维护,不断提高博客的吸引力和号召力,为及时解答学生疑惑,疏导学生焦虑情绪,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搭建了良好的交流平台,形成了师生网上、网下互动互补的良好局面。面临网络时代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充分将这一平台建设好、维护好,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上的实际困难,这样才能保证辅导员博客网的持久生命力。

(三)打造和谐包容的校园电子公告系统(BBS)

作为高校师生重要的诉求表达平台,校园BBS在校园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容小觑。有些高校为避免出现对学校不利的舆论,并没有开通此类平台,殊不知这样会致使相关舆论发布在其他非官方的各种网络论坛,更不利于高校网络舆论环境的营造。因此,各高校应当建立校园官方BBS,并保证该信息平台健康的舆论导向,注意“力疏而慎堵”,在网络舆论存在的不稳定因素萌芽时就及时转化和消除,使校园BBS成为广大师生和学校互动的良好平台,成为师生为学校献计献策的有力途径,营造公平、开放、包容的校园网络舆论氛围。

(四)精心管理校园官方微博

随着Web2.0时代的到来,微博以其轻便的每条140字实现了强大的信息分享、传播和获取功能,迅速赢得了网民的青睐。向来紧跟时代步伐的高等院校自然纷纷加入微博大军,打造自己的微博平台。高校微博吸引了来自大学师生和社会众多粉丝的关注,在发布规章制度、宣传最新发展成果、掌握师生思想动态、引导校园舆论方向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应充分把握校园微博这一良好的沟通平台,精心管理校园微博,不断创新微博平台建设模式,将微博发布、更新和评论工作正式列入舆论引导工作体系,以便进一步做好校园网络舆论环境的引导工作。

二、以引导大学生网络道德自律为途径,将网络伦理道德内容融入大学课堂教学中。

“少干预,重自律”是当前国际互联网管理的共同思路。高校可结合思想政治教育、思政理论课教学和相关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网络道德教育,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不断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辨能力和信息分辨能力,从而增强青年学生的自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以及在网络舆论中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控制能力。

网络道德是时代的产物,是人与人、人与人群关系的行为法则,它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人们的行为规范,赋予人们在动机或行为上的是非善恶判断标准。各高校可以通过校园网、校报、校园广播、宣传栏等校园媒体进行宣传教育,进一步强化网络伦理道德教育,把健康的人格教育放在第一位,培养学生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和对社会负责的高度责任感,引导学生以负责任的姿态参与到网络活动中,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同时,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增设《网络伦理与道德》、《网络文化素质培养与网络人格塑造》等教学内容,促进网络法律法规和网络伦理学走进思想政治教育课堂,进一步明确网络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督促学生严格自律,倡导文明上网,共同维护绿色网络。

三、以创新网络舆论监管机制为根本,充分发挥校园网络评论员的重要作用。

建立网络舆论监管机制,首先应成立由主管校领导负责的高校网络舆论协调领导小组。校党委宣传部统领舆论监管整体工作,学生工作部、团委等相关部门负责专题教育网站建设、网上舆论引导、网络信息监控、网络文化建设等工作,为校园网络舆论的和谐环境建设提供保障。同时,校园网络中心负责建设和维护校园网络信息安全的技术问题,保证校园网络技术层面的安全平稳运行。

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校园网络管理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各地教育工作部门和高校要按照‘提高素质,优化结构,主动建设,相对稳定的要求,建设一支思想水平高、网络业务强、熟悉学生上网特点的网络管理工作队伍。”高校应进一步整合资源,着重从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团委、教务处、马克思主义学院、校园网络中心等部门和学生骨干中聘任,建立一支政治可靠、具有高度责任感、业务熟练的网络评论员队伍。然而,这些网络舆论引导者绝不应仅仅成为网络信息的“旁观者”、“监督者”和“删除者”,评论员应通过立体的“议程设置”,充分发挥“意见领袖”的积极引导作用,对一些师生关注的舆论事件发表自己的意见。他们可以设置好相关话题,吸引广大学生在公共话语空间发表意见,通过自由的网络交流和及时的新闻报道,以及翔实的背景材料,进一步整合非理性舆论。在与受众的自由互动交流中,感染受众,引导公众舆论,成为校园网络舆论的“引路人”。

四、以建立健全高校校园网络舆论危机应急机制为保障,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

高校网络舆论环境具有情绪性、复杂性、突然性和群众性等特点,极易引起突发性公共事件。只要对网络舆论危机应急机制进行科学的研究,便可及早妥善处理突发事件,确保网络舆论朝着有利于学校稳定的方向发展。因此,制定科学的校园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完善校园网络舆论危机应急机制和新闻发布制度,有利于高校在产生校园网络舆论危机时提高新闻发布效率,增强舆论引导效果,为营造安全稳定、和谐有序的校园环境提供保障。

高校网络舆论监控工作首先应将校园论坛、微博、校长信箱、QQ群作为重点,一旦发现苗头,就在分析判断的基础上,第一时间将相关信息上报给决策部门,防患于未然;其次,一旦高校突发事件发生,宣传部门就应积极采取措施,通过新闻发言人制度,第一时间通过新闻发布会或网络发布最新情况和动态,冷静、客观地将事实公之于众,消除公众的恐慌和猜测,同时积极引导舆论向着有利于学校和谐稳定的方向发展;最后,在公共突发事件趋于平静后进行反思,将时间发生的原因、处置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如何避免日后此类事件再次发生等问题及时进行总结和反思,不断完善网络舆论危机应急机制。唯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校师生对不良网络舆论的“免疫力”,促进学校既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陶晓华,高健.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现状、影响因素和引导策略[J].南方论刊,2009(5).

[2]王力尘.高校校园网络舆论引导策略研究[J].理论界,2008(10).

[3]罗坤瑾.控制论视域下的网络舆论传播[J].学术论坛,2011(5).

本论文是2013年度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时期构建和谐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环境方法与策略研究”(编号2013B338)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网络舆论引导策略
试论网上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引导策略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策略
魏则西事件网络舆论传播探析
社会化媒体对网络舆论环境的重建
高校新闻媒体如何引导校园网络舆论的思考
网络集群自组织特性对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影响研究
“互联网+”环境下的中国特色公共关系研究
网络舆情事件的引导策略分析
网络舆论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