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悟公开课“点评课”的教学设计

2013-04-29马凤

考试周刊 2013年65期
关键词:感悟公开课教学设计

马凤

摘 要: 本文对公开课“点评课”做了感悟,总结了感悟是“满意的喜悦、不足的缺憾”,是一种痛并快乐的欣慰。

关键词: 公开课 感悟 教学设计

一、感悟“满意的喜悦”

“满意的喜悦”感悟的三个亮点:对设计的欣喜感;对内容的充实感;对课件的满意感。

1.对设计的欣喜感:创设的理念新颖、条理清晰、构思独特。

(1)设计前的心结。

在开始设计本课前,我曾开过好几次公开课,也曾观看过无数个公开课案例,尽管那些案例有很多可借鉴之处,也不乏别出心裁之课,但这些案例在设题和结构的构建上始终摆脱不了“四设”、“三曲”的套路。

“四设”是从设题即选题上来说,都围绕阅读课、听力课、对话课和写作课展开;“三曲”是从设题的构建和进行的过程来说,都步履“先讲后练再活动”这一流程。这种模式虽然常态,也有一定的收效,但在我看来,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科技时代,老用这一种模式似乎“太八股,太老套了”。因为从视觉和听觉上都没有给人“养眼”和“哄耳”的感觉,我无心效仿。

在进行多次的构思和设想,经过多次的辗转反侧和难以入眠,到处找资料、查信息,看相关公开课的案例后,有一天灵感突发:不,我不能走老路,我不想框定在所谓的“四设”、“三曲”模式上。我要打破该框架,开设一个有别于传统型的公开课。“新颖”是我的音调;所学的知识是我的音符;掌握“四会”(会说、会听、会读、会写)、提高综合能力是我的主旋律;学生是舞台上的演员,老师仅是舞台上的导演。于是,这样一堂没有“四设”、“三曲”定式,却新颖、充实、生动,围绕所学北师版Unit2中“heroes”的知识话题,在老师的“点评”下,拉开了序幕,进行了大胆展演:公开课“点评课”,即“a comment on my hero”诞生了。

(2)设计的知识背景。

无论何种课堂,都必须给学生充分提供“由知识的输入转化为知识的输出”的平台,即必须让学生有充分的空间和机会,让所学的知识生动自然地生成。这是设计课堂教学的必要前提,也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目的。学生刚刚学完了北师版Unit2中“heroes”一课,有了背景知识的输入,每个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英雄,有想用英语表达心中英雄的欲望,教师应该给他们平台,给他们机会,为他们搭建表演舞台——“学生表演,老师点拨”。这样的公开课不言而喻,有了必然性和现实意义,这就是我设计该公开课的知识背景。

(3)学生现状。

本课设计对象正是青春年少的高一学生,正处于有梦想、爱崇拜的年龄段,所以,以“heroes”一课为知识背景,以my hero为话题,开设这样能让他们根据所学的知识结构和素材,把自己心中的英雄用英语表达出来,而且能得到同学们互评和老师点评的课程,他们可以乐在学中,学在乐里。这样的课堂设计不仅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更符合他们的心理需求,同时也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培养他们的兴趣。这样的设课把知识掌握和情感培养有机结合在一起。

2.对内容的充实感:本课的内容充实、条理清晰、环环相扣。

整节课talk中伴有点评,点评中随有talk,课堂高潮此起彼伏,学生表现欲愈演愈烈。

导入——“智慧树”:采摘果子→复习所学知识→点评无处不在

结合“英雄”这个话题,采用“真心英雄”这首歌,让全班跟着唱进行热身,并对歌词中“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进行设问:“现实中英雄难道不是这样的吗?”然后直接导入本课。当登上了本课这个“舞台”后,立即对有关“英雄”的知识素材进行梳理。对梳理的词汇,我制作了一棵“智慧树”,智慧树上的果实都编有数字,用事先备好的真实水果(橘子)作为奖励,激发学生积极参与采摘智慧果的兴趣。学生点击一果子后,其背面会弹出刚才梳理的短语,该生就必须对收获的“果子”做短语造句,只要该生能顺利完成,就能获取一个橘子的奖励。在这种带有挑战且有实物奖励的刺激下,就连平日里表现不积极的同学也都活跃了起来。这样不仅为学生进行下一步“free talk on my hero”做了良好的知识铺垫,更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求知欲,同时还达到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1)“头脑风暴”→拓展词汇→点评无处不在

为了能让学生在free talk中拓展更多相关词汇,我给学生设计Brainstorm(头脑风暴)这一环节:分小组活动,每小组在2分钟内交流并迅速罗列出描述“英雄”的词汇。学生有的说,有的写,忙得不亦乐乎。然后推荐代表到讲台前在固定的时间内竞写“英雄”褒义词,按该组代表写出描述“英雄”词汇的正确数量排名次,写出相关词汇多的组为胜者,此环节再掀高潮。整个环节不单是刺激了学生的思维,巩固了词汇,更是在上一环节培养学生自信的基础上,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2)由词到句→点评无处不在

之前的热身和头脑风暴,使学生有足够的知识素材和心理素质,完成由词到造句,再由造句到a short passage 的free talk on my hero已经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在实施这个过程时,老师的作用不再是简单的点评对错、鼓励和激发,而是有目的地给予学生书面表达方面的高级词汇,如beyond my description,much to my delight等;复合结构如“强调结构,非限制的定语从句”等,以补给学生下一步写作的“丰富的食量”。

(3)由句再到短文→点评无处不在

有了前面大量的铺垫和充电,学生所有的思维神经都处于积极活跃状态,这时我又让他们用5分钟的时间,尽可能快地把自己心中的英雄短文写下来,字数不限,尽量用到老师点拨到的或其他同学谈论中的好词好句。然后让同桌或前后桌相互传阅或批改,再让平时作文不错的同学交上来,直接利用实物投影仪投放到大屏幕上,当场进行修改,点明其优缺点,使学生对写作的要求有了更明确的方向。这样让学生经历了由怕写作到不怕写作;由不愿写作到乐意写作;由无话可说到洋洋洒洒、意味未尽这么一个过程,使学生懂得了如何写才会使作文增彩。

最后,把课堂上演练的作文,课后再修改、再订正、再成文,再交上来让老师批改,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发扬同学间互帮互学、取长补短的团结精神。

3.对课件的满足感:课件设计别出心裁、匠心独运。

整个课件采用的flash软件有一定的含金量,动静结合如“智慧树”的设计,就是出彩抢眼球的亮点。在“头脑风暴”一环中“绕着白色圆球”跳跃出的词汇更使人耳目一新。同时在每一个活动中都充分考虑到和预测到可变性或突发性,比如在造句点评时、作文点评时都设有按钮,点击时能弹出一个白板,让老师随时在课件中进行实实在在的点评。此外,课件中的字幕随着鼠标点击会随时放大,这弥补了后排同学因字幕太小看不清的不足,革新了传统的课件在授课时没有灵活性,无法临时改动的弊病。

我正是在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支配下,本着“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演员、是做事者,教师只是负责整个活动的组织和帮助者、引导者、监控者”这样的创新理念,创设出这样一个充溢“和谐、宽松、民主、合作、自信”氛围的课堂,基本上达到了培养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全面发展”的目的,总的来说是一节成功的创新课,受到了来自全国各地专家或同仁的一致好评。我也从他们的赞美中深受鼓舞。我会再接再厉、奋斗不息。

二、感悟“不足的缺憾”

“不足的缺憾”其实是“满意的喜悦”的无奈,具体反思归纳如下:

1.课堂上安排的内容量过大,提供给学生思考和寻找问题答案的时间不够充裕,总是“逼”着学生快点。如果时间充裕的话,在后期的笔头操练的点评中就可以让学生把老师所点评到的好词好句都抄写了,这样就能避免草草赶进度之嫌。对学生接受力考虑不周,太赶的课可能会给他们带来紧张和压力。

2.在对学生的反应作点评时语速过快,有些学生反应不过来,或有些学生接受起来会一知半解。

3.整节课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在他们的talk中伴有点评,点评中随有talk,这样就会出现随意性或随机性,甚至突发性,比如学生冷不丁地用一个老师不熟悉的网络词进行表述,或在某个学生的talk中,我未能达到逐字逐句都了如指掌。今后还要多做预设工作。不过,这种课富有很大的挑战,虽有时会出现些小尴尬,但我喜欢这样的挑战。这节公开课,虽有“不足的缺憾”,但更有“满意的喜悦”,是一种痛并快乐的欣慰。

猜你喜欢

感悟公开课教学设计
一节公开课的诞生记
第一次公开课
加强数学思想渗透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探索规律中感悟和认识“重复”的奥妙
关于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解题的几点建议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