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突发公共事件报道研究综述

2013-04-29徐菱骏

新闻世界 2013年7期
关键词:突发公共事件政府治理

徐菱骏

【摘 要】本文对近年来国内突发公共事件报道的研究进行内容分析,发现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传统媒体突发公共事件报道机制,网络媒体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突发事件、媒体与政府关系。由此,本文主要围绕这三方面展开,分别就其研究现状、特点、问题等进行概括论述。

【关键词】突发公共事件 报道机制 政府治理

2006年1月8日,国务院发布《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将突发公共事件定义为“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①,并将其区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四类。本文所探讨的突发公共事件报道建立在这一概念范围之内。

我国目前处于突发公共事件的高发期,而且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面临突发公共事件所带来的严峻考验。如何应对难以预测的突发公共事件无疑是具有重大意义的课题。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国内突发公共事件报道的研究进行内容分析,发现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对传统媒体突发公共事件报道机制的研究

在突发事件已经成为常态性报道对象的当下,从科学管理的要求出发,为了提升应急报道质量,降低突发事件的报道风险,建立突发事件报道应急机制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由此,对传统媒体突发公共事件报道机制的研究不仅仅是在学术层面对相关报道的规律总结和理论升华,还具有重要的操作层面的意义,与之相应,实践经验丰富的一线人士在此类研究者中占较大比重。具体来看,这类研究可分为以下三种:

第一,从单一媒体的报道实践出发,探讨突发事件报道机制。如霍小光《新华社重大突发事件报道机制》(《中国记者》,2001年第11期),陈卫平《采编经验谈:重大公共安全报道的机制与操作》(《中国记者》,2004 年第9 期)论述了新华社在报道突发事件方面的基本经验。高山《程序化决策个性化操作——〈中国青年报〉公共安全与危机处理报道模式与经验》,(《中国记者》,2004 年第9 期)分析了《中国青年报》在多年的突发事件报道中形成的成熟的报道手法和独特的报道视点。李倩《央视近十年公共突发事件报道研究》(山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6月)则以中央电视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近10年来中央电视台在突发事件报道中所取得的成绩,同时提出了主流媒体在突发事件中不可或缺的作用。

第二,以具体的突发事件为案例,探讨突发事件报道机制。如沈正赋《突发事件中新闻报道机制的科学调控——从广东非典型性肺炎的传播谈起》(《声屏世界》,2003年第4期),指出媒体在报道的过程中缺乏对真相的全方位表述和反思,并指出了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应承担的责任。郭雄《大地震后的应急报道机制建设》(《新闻知识》,2008年第10期)对汶川地震中媒体快速、专业的表现做了正面论述。

第三,立足突发事件报道本身,从事件发生过程、报道理念、机制构成等层面探讨报道机制的完善。这类研究内容丰富,角度多样。如王宇在《广电媒体突发自然灾害应急机制构成研究》(现代传播,2009年第4期)一文中,在总结近年危机报道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建立评估机制、快反机制、组织机制、保障机制和培训机制五大机制的设想,具有相当的建设性和启发性。孙发友《从“人本位”到“事本位”——我国灾害报道观念变化分析》(《现代传播》,2001 年第2 期)回归新闻报道自身规律,强调灾难报道信息层面的价值。高向军的《突发事件报道中的人文关怀浅析》(《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2 年第2 期)、赵志立的《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的新闻伦理冲突》(《当代传播》,2006年第 6 期)则从人性角度审视新闻报道,富有浓厚的人文关怀气息。

与大量期刊论文相比,研究传统媒体突发公共事件报道机制的专著要少得多。早期朱金平在其著作《论突发事件报道》(长江出版社)中,通过总结突发事件报道的经验和教训来指导报道的采写,填补了当时我国新闻写作理论和突发事件报道采写理论的空白。范以《论突发事件传媒视角选择》一书以伊拉克、抗“非典”、印度洋海啸等国内外发生的重大突发事件和对其处置过程为依据,着重研究了传媒对突发事件报道视角的选择问题。其他相关著作还有吴宜蓁的《危机传播》(苏州大学出版社)、钟新的《危机传播:信息流及嗓音分析》(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史安斌的《危机传播与新闻发布》(南方日报出版社)等。此外,将突发事件报道机制作为研究论题的硕士论文近年来不断增多,如任壮《建立健全我国国内突发事件新闻传播机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5月),蔡洪《电视媒体应对他法事件传播机制研究》(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12月)。

二、对网络媒体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研究

当下,网络媒体传播实力和影响力日趋扩大,对其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研究将有助于更合理地发挥网络媒体的优势,使其在突发事件传播和处理中能够更科学,更充分的发挥功能。将新媒体与突发事件相结合进行的研究,相对较少,主要有李炯《突发事件与网络传播特点》,徐岚《从突发事件看网络媒体之应对与局限》,刘锐《网络媒体在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引导》,沈琪霞《网络媒体在突发事件中的地位与作用》。

近两年,微博在突发事件中的重要作用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以“微博和突发事件”为主题的研究也相继涌现,如陈红玉《由突发事件看微博的传播机制》(《传媒观察》,2010年第8期),徐爱《微博传播影响公共事件走向的机制分析——以宜黄强拆自焚事件为例》(《青年记者》,2010年第12期)等,主要着眼于微博在突发事件传播中的特点、作用、传播机制、舆论影响等方面的探讨。此外,最新研究如陈丹妮《微博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作用研究》②一文从正反两方面阐述了微博的作用。赵梁在《自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作用及其发展趋势》③中结合具体事例,从冲击和促进传统媒体发展两方面具体论述了自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作用,得出自媒体不是颠覆传统媒体的终结者而是助其成长的动力这一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媒体理性化的传播趋势。

总体而言,网络媒体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相关研究视角新颖,能够为媒体发展提供解释和指导,但真正系统、全面的论著很少,难有整体上的把握。其次,新媒体瞬息万变,对于不断呈现的新的特点,理论研究往往处于滞后的状态,削弱了研究价值。此外,新媒体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尚未成熟,其本身就存在服务、技术等诸多问题,如信息更新速度过快,相关记录不易保留等,这些问题制约着更精确的量化分析和更系统的宏观层面的把握,相关研究难以深入。

三、对突发事件、媒体与政府关系的研究

对突发事件、媒体、政府三者关系的研究由来已久,其中既有历时态的研究,如沈正斌在其发表的系列文章提出“三阶段”论;也有对某一阶段做局部的集中考察的研究,如刘一平《试论九十年代中国灾难报道机制》(《新闻大学》,2001年春)。但凡是对三者关系的探讨,必然涉及到政治学、管理学的相关内容,由此,也可以说,这部分的研究呈现出最明显、最广泛的跨学科特征。具体可将相关研究分为两点:

其一、国家形象与公共突发事件报道。以国家形象为切入点的文章,早期如徐学江《突发事件报道与国家形象》(《中国记者》,1988年第9期),通过分析突发事件报道存在的弊病及给国家带来的损失,指出其根本原因在于没有意识到媒体报道与国家形象之间的关系,从而忽略了突发事件报道的重要性,这在当下已经成为惯例的观点在当时具有相当的启发性。王眉《国家形象与突发事件中的媒体责任》(《对外大传播》,2007年第6期)总结了弗吉尼亚校园枪击案中,美国媒体和政府塑造国家形象的技巧,强调媒体与政府建立联合反应机制的重要性。李爱晖、万兴伟《国家形象构建视域下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与新闻体制机制创新——以汉川地震报道为例》④从媒体、突发事件和国家形象三者的关系出发,分析了地震前后我国国家形象的变化以及报道对国家形象产生的重大影响,提出应建立应急报道机制以增强主流媒体构建国家形象的影响力。

其二、政府治理与公共突发事件报道。这类研究多以突发事件为案例,关注媒体报道产生的政策效应,如媒介缺位与政府应对之间的关系等。此外,跨学科交叉研究是这类文章的另一显著特点,往往涉及公共政策学、公共管理学、危机应对管理等多方面理论。如《危机管理:转型期中国面临的挑战》、《社会危机治理——价值变迁与治理成长》都是依托管理学背景所做的论著。田中初《新闻实践与政治控制一以当代中国灾难新闻为视域》⑤,李红梅《突发公共危机下的政府公共关系》(《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赵士林《突发事件与媒体报道》⑥都从不同角度深入探讨了突发事件、媒介与政府公共政策之间的关系。另如《突发事件报道视角下我国公共政策科学化发展探析》(东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11年12月)一文,通过对突发事件报道与政府危机决策的关联性的分析,指出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将协助政府有效应对危机管理,并进一步推动政府完善应对机制,进行科学决策。

参考文献

①《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M].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3

②陈丹妮,《微博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作用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4月

③赵梁,《自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作用及其发展趋势》[D].河北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5月

④《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P555-560

⑤田中初:《新闻实践与政治控制——以当代中国灾难新闻为视域》[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1版

(作者: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广播电视新闻系2012级研究生)

责编:周蕾

猜你喜欢

突发公共事件政府治理
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微博传播过程分析
大数据提升政府精准扶贫治理能力探究
传统媒体与网络新媒体对突发公共事件报道的框架分析
浅析创新社会治理
运动式治理常规化的特征、原因及其后果
智慧城市与大数据时代的政府治理
网络媒介的政府治理:对“网络问政”现象的解析
我国小产权房面临的现实困境
突发公共事件中微信公众号的谣言治理
加快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