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现多知识学科背景下的能力培养

2013-04-29颜砾杨定坤

大学教育 2013年7期
关键词:能力培养课程体系高校

颜砾 杨定坤

[摘 要]在课程体系建设的过程中,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是一项最基本的工作。国防教育人才培养的课程内容,在选择上虽然都是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宗旨,但仍有不妥当的地方。可以从课程建设的角度,探讨人武学院如何实现多知识背景下人才的能力培养。

[关键词]高校 课程体系 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07-0074-02

2011年4月2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给全国的大学生们提出了三点希望:一是希望同学们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二是希望同学们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三是希望同学们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这实际上是为高校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作为融军事学、教育学和管理学位一体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国防教育与管理方向),要践行胡总书记的讲话指示精神,核心就是实现多知识背景下的能力培养。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国防教育

国防教育,是国防领域里的教育现象,是为捍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防御外来侵略、颠覆和威胁,维护世界和平,对全体公民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国防政治、思想品德、军事理论、军事技术和体质及国防形势等诸方面施以影响的一切活动。这种教育的目的十分明确,就是要提高军民的国防意识,强化其国防观念,从而进一步增强捍卫国家安全的能力。国防教育主要包括国防思想、军事知识等方面的教育。其任务即是普及国防知识、强化国防观念、培训军事技能。

(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国防教育与管理方向)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国防教育与管理专业所需的理论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胜任国防教育、人民武装、行政管理、公共事务管理和国防教育管理等工作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三)国防教育人才培养

国防教育人才培养即是培养能从事国防教育工作的专门人才的过程。和平时期,为把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集中于国家的经济建设,世界各国对常备军队规模都相应的作了削减,在国家控制常备军规模的同时,都不遗余力地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一旦国家需要,便迅速将其转化为国防实力。就我国而言,国防后备力量主要由民兵、预备役两部分构成。只有对民兵、预备役进行系统正规的国防教育训练,不断提高其素质,使之与信息时代的需求相适应,他们才能在战争期间真正成为捍卫国家安全的强大力量。而要真正搞好国防教育就需要专门从事这一职业的工作人员,因此,国防教育专门人才的培养就显得迫在眉睫。为适应新形势下国防工作的需要,云南民族大学人武学院开设了国防教育与管理专业,该专业根据国防教育工作性质的要求,对学生进行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培养活动,使学生在接受心理素质的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通过学习,具备各种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和从事国防教育工作的能力。

二、目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国防教育与管理方向)在实现能力培养方面的问题及不足

培养国防教育人才的综合能力,实现多知识背景下人才的能力培养,其中一个重要环节便是课程体系建设。

国防教育人才培养的课程内容,在选择上虽然都是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宗旨,都是为满足人才培养需求而设置的,但仍有不妥当的地方。

首先,没有注意与学生的特点相适应,选择出来的课程内容没有顾及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培养,不能被学生同化、认可和吸收,甚至有些课程对学生将来的行为、态度、个性等不会产生什么明显的影响,过于专业化。

其次,课程设置还存在统一化、模式化的问题。我们在290名学员中对所开设的38门必修课程进行了“课程存在现行问题”、“专业所缺课程领域”的问卷调查。调查显示,该专业课程设置还存在统一化、模式化的问题,即教师偏重于灌输知识的技巧,学生只能作为知识的接收器;一些专业课的课程内容陈旧过时,学生不能及时了解学术前沿动态;教学内容只注重抽象的知识,案例教学也只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知识,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第三,基础课有了量的增加,人文教育却依然缺失。虽然在课程设置中增大了基础课的比例,但却浮于形式,所增课程没有实际意义或者没有质的保证。

三、实现多知识(学科)背景下的能力培养

(一)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首先,课程设置要和学生生活、社会发展相联系。针对课程体系单一、专业口径狭窄,教学内容脱离实际的现状,进行课程选择改革。这需要根据市场要求,调整原有的课程体系,增加一些新兴的课程,如在专业课方面,可增设《现代教育技术》、《城市人民防空》、《基层社会管理与政权建设》、《当代世界国防教育》等课程,这些专业类课程与原有课程体系相比较,更为切合实际和专业领域发展的需要。

第二,重视综合课程,跨学科选修。从课程调查表明,学生和教师均认识到,仅靠口径狭窄的专业知识是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因此,该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可借鉴美国高校的做法。在课程设置上文理工相互渗透,让修习某一学科领域的学生选学其他领域的课程,如斯坦福大学推进的“无障碍跨学科教育”,一是开设跨学科复合课程,由一组学科背景不同的教师联合开设一门课程,为学生带来不同的视野角度和知识结构;二是开设跨学科选修课程,采取无学院边界、无学科边界选课制,可在任何学院选课,甚至可共享研究生院各种教育资源,包括跨学院联合培养学位等。

第三,增加基础课、选修课。1984年美国人文科学基金会发表的题为“重建遗产”的报告中指出:“谁也不能确切知道新技术将会怎样影响我们未来的劳动力所要求的技能和知识。因此,我们的结论是,为未来所做的最好准备不是为某一具体职业而进行的狭窄的训练,而是使学生能够适应变化的世界的一种教育。”因此,国防教育人才培养课程要减少必修课课时量和公共课模块中的政治性色彩较浓的课程,腾出时间和课时大量开设基础课和选修课,同时可开设最缺乏的课程领域的相关课程,以满足学生需要。

第四,加强人文教育。学生缺少基本的人文素质,具体表现为文化底蕴不够丰厚,勇于挑战的意识不强,缺乏积极乐观的心态等,他们情感丰富却不稳定,崇尚个性但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却较差,一部分人往往从自己所信奉的价值观、道德观出发去选择自己的行为,对社会所提倡的共同价值观采取否定态度。我们可将人文教育的课程目标确定为:形成理解和宽容的人文情怀,养成一种儒雅持重的行为风格,追求一种高尚的生活情趣。然后,围绕这一核心目标,进行人文教育课程的选择和组织。

(二)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想办法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学生适应社会生存与发展的职业化技能,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能力。人武学院也应尽量引导学生树立自我培养意识,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各项活动,在军事化管理条件下,让学生练就吃苦耐劳以及守纪忍耐的精神,完成自身能力的综合与提升,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人武学院应建立完整的培养体系,要根据办学特色、专业特点和学生的个性需求,结合军事化管理,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做出具体规划和指导,要特别注重发挥校园文化的功能,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对第一课堂的补充和延伸的功能,以提高教学质量。

(三)强化社会实践活动

学校要积极帮助学生完成社会化的转变,使其树立基本的社会意识,掌握基本的社会生存和发展技能。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场所是社会。人武学院必须通过有效的组织和恰当的形式,把学生引向社会,从实践的内容形式、考核办法、激励措施、技术支持、经费保障、场所地点等多方面因素着手,加强社会实践活动教学,提高学生的社会化程度。因此,人武学院应建立稳固的实习基地,有目的、有计划地为学生提供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熟悉社会的场所,让“社会实践经历”成为国防教育专业的学生人才培养的一种有效模式。

人武学院的人才培养要实现多知识(学科)背景下的能力培养,要在课程体系的建设上下工夫,要增加通识课的开设,弥补教学计划的不足,杜绝“口径”过窄的现象,通过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实践的锻炼以及与全校课程资源的共享,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步入社会后能适应社会并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从思想、知识、能力等方面做好应对挑战的全面准备。

[ 参 考 文 献 ]

[1] 施良方,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2] 苑士军.国防教育概论 [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4.

[3] 王英杰.美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4] 蒋友梅.研究型大学本科课程体系构建研究[D].中南大学,2005.

[5] 周婷婷,王磊,曹素玲.当前中国和美国高校课程改革的比较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07,(2).

[责任编辑:刘凤华]

猜你喜欢

能力培养课程体系高校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