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分析理论指导下的自我纠错对大学英语写作的影响
2013-04-29王楠
王楠
摘 要: 英文写作是大学英语教学和英语等级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作文的撰写能力不仅是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还是我国英语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集中体现。本文探讨以错误分析理论为指导的自我纠错对大学英语写作的影响,以期提高大学英语写作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英文写作水平。
关键词: 英语写作 错误分析 自我纠错 母语迁移 过度概括
一、引言
英文写作是一个要求学生用英语进行思考和撰写的过程,是英语语言应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它不仅要求语法正确、搭配得当、句子通顺,还要求有结构完整的英语表达思想。但从学生四六级作文的得分和实际教学效果来看,很多学生的英文写作水平尚未达标。学生的作文中经常会出现词汇、语法、句法等方面的错误。因此,有关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在近年受到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师和研究人员的关注与重视。为了提高大学生英语书面表达的能力,高校教师和研究人员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进行了多方位的理论教学与实践研究。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多采用传统的以教师评阅和教师纠错为主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授课模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独自用英语进行思考并对所写内容进行自评的机会很少,而忽视了自我纠错在二语习得中的重要作用。英国语言学家考德(S.P. Corder)在1967年提出:当学生犯错误时,老师不应仅仅给他一个正确形式,而要让他自己认识这一错误并对各种可能正确的形式进行假设和验证,即应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正确的语言形式。学生以错误分析理论为指导,通过自我纠错不断调整自己的语言,使语言表达更准确规范。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纠错模式,不仅能够加深学生的记忆,而且有助于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理论依据
错误分析是第二语言习得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20世纪70年代以来,很多语言学家将研究的焦点转移到对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语言错误的分析上,认为二语习得的过程是一个不断与语言错误做作斗争的过程。学习者会在语言学习和使用的过程中出现各种错误的语言输出,且错误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在语言学习的每一个阶段。作为错误分析理论的提出者和倡导者,考德于1967年在他发表的论文中阐述了错误分析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考德(1967)认为,通过分析学习者的错误语言输出,我们可以了解到学习者对目标语的熟悉程度。因为,这些错误能反映学习者掌握的语言体系,是学习者对目标语体系进行判断的表现。对学习者本人来说,错误分析更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学习手段。通过系统地分析语言错误,学习者可以发现自己在向目标语接近的过程中已经到达了哪个阶段,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加强和学习。错误的语言输出并不意味着学习者在语言学习上的失败。相反,错误反映了学习者对目标语做出的假设。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犯错误是学习者用来检验自己对所学语言做出的假设的一种方案,是学习者为了习得第二语言而使用的一种学习手段。从类型来看,错误可分为语法错误、词汇错误、句法错误和语音错误。根据错误的来源又可分为语际干扰和语内干扰。语内干扰又包括过度概括和应用规则不完全。语际干扰主要是由于母语负迁移造成的,而语内干扰则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目标语做出的错误判断造成的错误。
三、研究方法
笔者采用组间比较设计方法,以检验错误分析理论指导下的自我纠错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对象按照对照和均衡的原则从2011级药物制剂专业本科生中选取。在研究正式展开之前对2011级药物制剂专业本科生进行前期测试,选取作文平均分数基本相同的两个班级作为实验班和对照班。两个班级人数相等(60人),使用相同的教材,并保持同样的教学进度。不同的是,实验班采用基于错误分析理论的自我纠错模式,而对照班采用传统的教师纠错模式,即以教师批改评阅为主。通过为期一个学期的实验,对两个班级期末考试的作文分数和撰写情况进行数据分析,验证错误分析理论指导下的自我纠错对大学英语写作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实验后收集实验班和对照班期末考试的作文,按照错误类型进行统计,并将其与前期测试的作文成绩和错误频次进行对比分析,检验实验班和对照班的作文成绩是否存在差异。
四、研究结果和数据分析
将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前和试验后的作文中的错误按照产生原因进行分类,对每一类型错误频次进行统计,并将实验后的数据进行卡方检验。前期测试阶段,实验班和对照班的作文中由母语负迁移产生的错误频次均值分别为8.58和8.55,过度概括的均值分别为5.61和5.49,应用规则不完全的均值分别为7.71和7.93。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验,期末考试作文中实验班和对照班由母语负迁移产生的错误频次均值分别为4.41和6.56,过度概括的均值分别为1.37和5.05,应用规则不完全的均值分别为2.88和5.32。对实验后的两组数据进行卡方检验,卡方值大于临界值3.84。因此,实验班和对照班在错误频次上存在显著差异,即实验班的错误频次远远小于对照班的错误频次。笔者再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前和试验后的作文成绩进行对比。期末考试作文满分为15分,前期测试中实验班和对照班的作文平均成绩分别为10.3和10.5。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的作文平均成绩分别为12.8和10.9。可见经过一个学期的对比教学,实验班的作文成绩平均分明显高于对照班,对照班的成绩虽然与实验前相比有所提高但不明显。可见,错误分析理论指导下的自我纠错模式对于降低学生英语作文中的错误频次,提高其英文写作水平有很大帮助。
五、结语
本研究通过实验验证了错误分析理论指导下的自我纠错模式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错误分析理论指导下的自我纠错模式运用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是可行的、有效的,学生有能力纠正自己在英语写作中的错误。此外,这种自我纠错模式相比传统的教师纠错评阅模式,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而且能提高学生学习和写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应给予学生更多的信心和鼓励,为他们创造更多的自我纠错机会。
参考文献:
[1]桂诗春.应用语言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2]戴炜栋,张红玲.外语交际中的文化迁移及其对外语教改的启示[J].外语界,2000(1).
[3]吴殿宁.英语课堂纠错行为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6(11).
[4]邱兆杰.EFL教学中的纠错问题——学习者的看法和要求[J].外语界,1997(2).
[5]Rod Ellis.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0.
[6]Corder,S.P.The significance of learners errors[J].IRAL,1967(4).
[7]Corder,S.P.Error Analysis and Interlanguag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