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表哥”事件看网络舆论的演变及引导

2013-04-29伍蔚然

新闻世界 2013年7期
关键词:事件网络舆论舆论引导

伍蔚然

【摘 要】近年来发生的“药家鑫”案、“七十码飙车”案、“郭美美”事件等均引发了舆论狂潮,并影响了实际问题的解决进程。网络舆论无疑已经是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当重视和熟悉网络舆论的形成规律和发展演变。本文以“表哥”杨达才事件为例,分析网络舆论的演变情况,并探索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论的引导方法。

【关键词】“表哥”事件 网络舆论 舆论引导

去年8月26日,在延安发生了一场让人揪心的特大交通事故。事故里,一辆卧铺客车与一辆油罐车发生撞击,并燃起大火,造成了36人遇难。正当社会及民众感慨、悲伤时,一张陕西官员在惨烈事故现场笑容满面的照片在网络流传开来,网友们自发开始“人肉搜索”照片中的当事人。搜索的结果使得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浮现到了公众的面前。随后杨达才出席各类会议场合的照片大量被挖掘出来,病毒式的微博传播效果让这位杨局长再次被“人肉”出爱好名贵腰带及价值数十万的眼镜等。虽然杨达才曾在微博答疑回应公众的质问,适得其反的却是对他质疑和声讨一浪高过一浪。9月21日,陕西省决定:因涉嫌严重违纪撤销杨达才第十二届陕西省纪委委员、省安监局党组书记、局长职务,同时纪委开始展开对杨达才的调查活动。

短短27天,“表哥”杨达才的落马让社会各界目睹了网络舆论的力量。从“表哥”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论坛、微博等社交工具在现代人的生活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在当今网络发展比较成熟的阶段,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成为新的网络舆论阵地,也引发了诸如“表哥”杨达才事件等舆论议题。同时,这些舆论议题也往往会引起传统纸媒、电视等关注,推动两个舆论场相互融和,催生了舆论传播的新格局。现以“表哥”事件为例,浅析网络舆论的特点、规律以及引导方式。

一、网络舆论的演变

1、网络舆论形成的偶然与必然

网络舆论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而在网络产生的一种舆论形式,它具有传统舆论定义的基本特点,但因为网络传播的特殊性,如发表言论的匿名性、分散性、灵活性,网络舆论也具有自身的独特特点。学者杨志军认为“网络舆论是一群对公共领域的重大问题具有强烈关注度的个人或组织,心怀诸如追求公平正义等积极目的,或者盲目掺和、蓄意谋和、炒作出名等消极目的,以互联网的信息媒介为载体,利用网络空间的相对自由的独立性,将解读的力量纵深化、讨论的范围扩大化、关注的焦点串联化,最终促使相关社会问题通过合理合法、公开透明的方式得到快速高效的解决。”①网络的舆论产生伴随着一定目的性,同时网友发表言论时也带有不理性的感情色彩。在“表哥”事件中,最初的导火索是新浪微博网友JadeCong在浏览“8·26”交通事故现场照片时发现了杨达才的微笑照片。随后这位新浪博主在8月26日16时35分发表了一篇内容包含“事故现场官员满面笑容,情绪稳定”的微博,并在这篇微博转发了“表哥”杨达才的微笑的新闻图片。在网友和民众对生命消逝表现出悲伤和震惊之时,这条微博迅速引起人们的愤怒,人们需要政府部门对长途卧铺车的监管不力做出一个合理解释时,作为政府官员代表的杨达才的这张照片在微博的一次次转发成中成为民众的宣泄口。这起偶然的车祸事件促成了网络舆论发生的偶然性,但外部因素即对车祸原因追问的必然性使得对于政府的不满声音转嫁为对“表哥”杨达才的舆论声讨。

2、“草根”推动网络舆论议题的出现

在网络舆论的形成中,意见领袖并非扮演如同人际传播中相应的重要角色。相反的是无数匿名的“草根”推动了网络舆论的发展。在“表哥”杨达才事件中,发布杨达才照片的博主“JadeCong”及对杨达才名表进行人肉搜索的诸多关键人物在网络上都并非网络红人,他们大部分都是普通网民,在微博或社交平台上无固定的粉丝或听众。在“表哥”杨达才被微博曝光的当天晚上19:53,网友“百姓大于天”即在转发评论时爆料照片中官员为时任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紧接其后是“卫庄”22:29发布了一张从政府网站上找到的杨达才佩戴手表的照片,并称“网友怀疑是价值3.8万多欧元的欧米茄”。 8月27日18:12第五大道奢侈品网首席运营官孙多菲在其微博中称他向行业内专家请教过各类表的价格,从三万元到二十万元不等。而在“表哥”杨达才8月29日进行微博答疑时解释自己五块名表都属于工资收入购买后,网友“猪头懦夫司机”立刻发表微博称“已发现杨达才局长的第六块手表”,杨达才在此微博的追问下回避回答第六块手表的来处。没过多久,湖北三峡大学在校学生刘艳峰在网络上展示了他于9月1日向陕西省政府提出的要求公开杨达才工资收入申请的驳回答复函,至此陕西省拒绝公开政府官员的态度使得原本稍有平息的“表哥”事件继续发展。在针对“表哥”杨达才的整个网络舆论话题中,草根网民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草根”接踵而来的爆料让“表哥”的名表无处藏匿,也引起无数网友的叫好。而网络“草根”带领着更广大的匿名网友采用“地毯式”的搜索方法,完成了对“表哥”的人肉搜索和曝光。

3、网络舆论传播容易产生群体极化效应

“群体极化”这一概念由美国当代法哲学家、芝加哥大学法学院讲座教授凯斯·桑斯坦在其著作《网络共和国———网络社会中的民主问题》中正式提出:“群体极化的定义极其简单:团体成员一开始即有某些偏向,在商议后,人们朝偏向的方向继续移动,最后形成极端的观点。”②美国心理学家萨拉·凯拉尔认为:“群体极化现象不仅存在于现实中,而且同样存在于网络中。”拉塞·斯皮司与其同事也通过研究证明:网络中的群体极化现更加突出,大约是现实生活中面对面时的两倍多。③

在“表哥”事件中,当微博名为 “花总丢了金箍棒”的手表收藏家在接到网友再三要求和提醒后也做出了回应普通网友要求鉴定杨达才名表时,称前期普通网友曝光的名贵手表“一线不多,基本二线,且多为基本款”。这样的言论明显违背了参与网络议题制造的网友的看法,他被他网友批评是在“为狗官说话”。这样的例子针对杨达才的舆论中出现比例也很高,网民的情感色彩十分强烈且攻击倾向性明显,一旦面对不同声音,舆论传播的主体便对其群起而攻之。这种强烈的攻击性是一种强大的破坏力,会导致“群体极化”倾向,使网络舆论发展走向极端。

二、新媒体环境下的网络舆论引导

1、重视网络舆论

诸多类似于“表哥”事件的网络热点事件的舆论发展都有着相似的发展脉络,以“郭美美”事件为例,在此事件的初始阶段仅仅是“郭美美”个人的微博炫富行为。但引起公众注意后,当事人并没有意识到网络舆论的威力,反而在微博进一步对公众进行挑衅。经过网民对“郭美美”数次“人肉搜索”后,网络舆论开始将关注点转移到不断爆出的红十字会的系列丑闻,波及红十字会诸多方面,引发了民众对“红十字会”的信任危机。而在整个“表哥”事件中,杨达才的表现与以往的官员、机构身陷微博舆论话题时的表现存在一定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对待网络舆论的回应方面。传统官员或机构在面对网络舆论监督时第一反应是封锁信息,或者不经思索地一味辟谣和否认。反应迟钝,敷衍塞责,或者完全不做回应,不重视网络民意。但“表哥”杨达才在网络舆论对他关注涌现的初期阶段以较为积极的态度回应了网友的质疑。这代表了当下社会对于网络舆论已有一定的重视,网络舆论不再仅仅代表一小群体网民的意见。随着网民数量的增多,网络舆论越来越趋向于现实舆论。

2、改进对网络舆论的引导

从“表哥”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新媒体环境下的网络舆论的特殊性和重要性。首先,政府部门可通过建立网络平台传播信息,实现政府与公众互动,保证公众的话语权,让公众有合理的诉求途径。其次,新媒体可通过对议事日程的设置,以典型报道、深度报道、新闻评论等舆论引导方式,借助新媒体技术的灵活方式来引导、吸引个人参与到公共话语空间,在交流和互动中引导大众舆论。第三,传统媒体需要及时关注网络舆论的时事热点,培养传统媒介的“舆论领袖”,通过“舆论领袖”的影响力,引导和强化主流言论。

综上所述,在新媒体的环境下,科学管理网络舆论,正确引导公众、媒体、政府行为,有效协调三者的关系,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只有网民、网站、政府部门相互配合、良性互动,才能使网络舆论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①杨志军、冯朝睿、谢金林,《政府规制网络舆论的缘由、策略及限度研究》[J].《学习与实践》,2011(8)

②凯斯·桑斯坦:《网络共和国——网络社会中的民主问题》[M].上海:上海出版集团,2003:50

③谢影、苟建新、帕特里夏·华莱士:《互联网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116

(作者: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

猜你喜欢

事件网络舆论舆论引导
高校新闻媒体如何引导校园网络舆论的思考
保罗·利科的“话语事件”思想
网络集群自组织特性对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影响研究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热点事件中的“舆论搭车”现象探析
“互联网+”环境下的中国特色公共关系研究
网络语言暴力现象及对策分析
法制节目策划的再创新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嵌入式系统课程“中断、异常与事件”教学实践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