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本与元本《气英布》的比较
2013-04-29王竞伟
摘 要:《元曲选》是明代人臧晋叔整理出来的元曲本,《元刊杂剧三十种》是由元代流传下来,经历代藏书家之手保存至现在,因此,《元曲选》中虽收录元杂剧一百六十余种,但是因为元曲本身性质为其保存带来的局限性以及臧晋叔的有意修改,这一百六十种杂剧与元本中的记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本文从徐沁君版《新校元刊杂剧三十种》中选取了《汉高皇濯足气英布》一篇与《元曲选》中的《气英布》进行比较,总结归纳出两个版本的异同,从而进一步了解元曲从元到明流传过程中的演变。
关键词:《元曲选》 《元刊杂剧三十种》 比较
《元刊杂剧三十种》是元本杂剧,经黄丕烈、罗振玉等历代藏书家之手流传下来,是“元本”,《元曲选》是明代人臧晋叔根据明代尚存的元曲校订整理而成的,其中的内容因在长时间流传过程中的演变,以及臧晋叔的增删,与《元刊杂剧三十种》中的作品出入很大。通过对《新校元刊杂剧三十种》中的《汉高皇濯足气英布》和《元曲选》中的《气英布》的比较,可以归纳出以下内容:
一、形式与内容的变化
(一)《元曲选》中有很多《元刊杂剧三十种》中的内容,我认为不仅是因为当时臧晋叔所根据的底本的缘故,很大程度上可能是臧晋叔自己对元本的修改,《元曲选序》中说:“或又谓主司所定题目外,止曲名及韵耳,其宾白则演剧时伶人自为之,故多鄙俚蹈袭之语,或又谓西厢亦五杂剧,皆出词人之手裁,不可增减一字,故为诸曲之冠,此皆予所不辨。”这句话说明了两点,一是臧晋叔所处的时代有元曲宾白“鄙俚蹈袭”的评价,而臧晋叔赞同这一评价;二是臧晋叔所听过的或是看到的元曲,或者是没有宾白的,或者是宾白是“鄙俚蹈袭”的。这就说明臧晋叔在整理《元曲选》的时候有可能会对这些“鄙俚蹈袭”的宾白有所修改。《元刊杂剧三十种》中的《汉高皇濯足气英布》中只有曲韵和英布的宾白,其他只交代,例如:“等隋何云了”,但“云”的内容没有。《元曲选》中则很详细,具体如下:
第一折:
(1)《元曲选》:“(冲末扮隋何上诗云)君王何事薄儒臣……屯守荥阳之南,与项王相拒去来。(众同下)”隋何,宾白,交代隋何身份、建功业的想法以及隋何说英布的背景与起因。“(正末扮英布引卒子上云)某姓英名布,祖籍寿州六安县人士……那一个刘季怎做的敌手也呵。(唱)”英布宾白,交代英布出身和建功业的想法,为英布出走铺垫。《元刊杂剧三十种》都没有,而是直接“(正末扮英布引卒子上,开)某乃黥额夫英布,今在项王麾下……折汉军四十六万,片甲不回”。
(2)《元曲选》英布识破隋何动机,有“咱将他来意儿早识破”,后还有“咱如今先备下这杀人刀门扇似阔”,《元刊杂剧三十种》中没有。
(3)《元曲选》英布宾白:“不要说三声,便是百二十声,咱也说,咱有什么祸在那里。”然后隋何以范增事警英布,以楚使来,英布惊终了。《元刊杂剧三十种》中,英布问“有甚罪过”后是“(等外末云三个‘死字了。)(正末做背惊云)打呵打着实处,道呵道着虚处,这汉怎生知道?我虽有这罪过,如今赦了我也!(等天臣上了云)”英布惊在楚使到来前,且并没有范增事。
第二折:
(1)《元曲选》:“(正末引卒子上云)咱英布一向在项王麾下……随他紧要军情,都不通报哩。”《元刊杂剧三十种》中没有。
(2)《元曲选》中,英布冲进去见到高祖濯足羞忿欲自刎,被隋何拦下,并劝英布等待被重用之时。《元刊杂剧三十种》中没有,原文是:“(等外末云了。)(正末做气怒科。云)四十万大军听者:我也不归汉,也不归楚,一发骊山内落草为贼!隋何!我说与你:我若反呵,第一千个霸王便算。(做气不忿科。唱)”
第三折:
(1)《元曲选》:“(汉王引张良曹参周勃樊哙卒子上云)孤家汉王是也,前者遣隋何下九江说得英布归降……(正末云)咱少这些筵席吃那。(唱)”《元刊杂剧三十种》里面没有,直接是:“(正末上,怒云:)休动乐者!英布,你自寻下这不快活来受!(唱)”
(2)《元曲选》中英布见众汉臣时是隋何逐个介绍,原文是:
(隋何云)贤弟,这一位是军师张子房。(正末唱) 哎,您这个烧栈道的先生忒绝后,您当日个施谋略,运机筹煞有?(隋何云)这一位是建成侯曹参。(正末云)好曹参,他会提牢押狱哩。(隋何云)这一位是魏武侯周勃。(正末云)好周勃,他会吹箫送殡哩!(隋何云)这一位是平阴侯樊哙。(正末云)好樊哙,他会宰猪屠狗哩!(樊哙做怒科云)他笑我屠狗么,咄,你是黥布,我可也不似你杀人放火做强盗。(正末唱)
《元刊杂剧三十种》中是英布与子房的对话:
(等子房云臣僚了)(正末云)丞相,你说汉朝有好将军,好宰相,有谁?你说。(等子房云王陵了)(正末云)王陵比我会沽酒!(等又云周勃了)(正末云)周勃比我会吹箫送殡!(等又隋何了)(正末云)您汉朝子好一个隋何!(等隋何云了)(正末云)他隋何祖上是燕国上大夫,他家里会钻秤!(等樊哙云了)您子一个好樊哙!(等子房云了)(正末唱)
第四折:
《元曲选》较《元刊杂剧三十种》多了《古水仙子》《尾声》《侧砖儿》《竹枝儿》《水仙子》五支曲。
(二)《元曲选》中补充了很多“元本”中没有的
背景
(1)《元曲选》中隋何与英布初上场时都是先交代自己的出身和身处环境,《元刊杂剧三十种》中没有这样的部分,英布上场交代的是“一向在项王麾下”,而《元曲选》到了第二折英布上的时候才说。
(2)《元曲选》的故事情节较《元刊杂剧三十种》完整,且细节详细,《元刊杂剧三十种》中只录有曲和英布的宾白,其他要由伶人自己填补。《元刊杂剧三十种》中的情节大概是:(第一折)英布上,介绍自己——隋何上,隋何说英布,英布惊——楚使上,隋何杀楚使,英布被迫投汉;(第二折)到了成皋关不见刘邦,催隋何——不见銮驾,冲进去见到高皇濯足——怒而落草;(第三折)隋何等带筵席来见英布,英布不受——刘邦跪着把盏,英布感动—投汉;(第四折)正末扮探子传捷报——英布封王。《元曲选》是:(第一折)隋何上,自荐去说隋何,有汉高祖轻儒臣的情节——英布上,介绍自己,表明有封王心愿,但尚未达成——隋何上,说英布—楚使上,隋何杀楚使—英布投汉;(第二折)到成皋关前,不见刘邦銮驾,英布不满,隋何辩解——英布冲进去,看到汉高皇濯足——英布恼羞成怒欲自刎,被隋何拦下——落草;(第三折)汉王与众臣商谈,说明濯足目的,备筵席送英布——隋何不受,数落张子房等——刘邦跪着为英布把盏,英布被感动——投汉;(第四折)正末扮探子上,传捷报——英布自唱,唱封王结局。由此可见,《元曲选》中的《气英布》比《元刊杂剧三十种》中的《气英布》不仅情节更加完整,细节也丰富了很多。
(3)《元曲选》的《气英布》多出了五支曲子,封王的结局处不仅有宾白,还有唱的部分。
(三)《元曲选》中的《气英布》虽本于元本,但臧晋叔的修改导致其中很多内容与元本的意思不符,例如元本中隋何游说英布以“三个死字”为标志,说出要害,令其惊,《元曲选》则以范增事引导英布,令其思,而英布之惊在楚使的到来。但是,虽然与元本不符,这些内容在《元曲选》中却并没有不合适,《气英布》这篇曲文仍然情节紧凑,内容充实,几乎可以独立于元本的故事,在这里,臧晋叔的创造性也是不应该被忽略的。
二、曲文的变化
《气英布》一篇的唱词在《元曲选》与《元刊杂剧三十种》中有很大的不同。
(一)《元曲选》较《元刊杂剧三十种》多了很多唱词。
数量上,《元曲选》有:
(第一折)《仙吕点绛唇》《混江龙》《油葫芦》《天下乐》《哪吒令》《踏鹊枝》《寄生草》《玉花秋》《后庭花》《金盏儿》《雁儿》《赚煞》;(第二折)《南吕一枝花》《梁州第七》《隔尾》《牧羊关》《哭皇天》《乌夜啼》《骂玉郎》《惑皇恩》《■茶歌》《煞尾》;(第三折)《正宫端正好》《滚绣球》《倘秀才》《滚绣球》《脱布衫》《小梁州》《幺篇》《叨叨令》《剔银灯》《蔓青菜》《柳青娘》《道和》《啄木儿尾》;(第四折)《黄钟醉花阴》《喜迁莺》《出队子》《刮地风》《四门子》《古水仙子》《尾声》《侧砖儿》《竹枝儿》《水仙子》,共45支曲。
《元刊杂剧三十种》有:
(第一折)《仙吕点绛唇》《混江龙》《油葫芦》《天下乐》《哪吒令》《鹊踏枝》《寄生草》《玉花秋》《后庭花》《金盏儿》《雁儿》《赚煞》;(第二折)《南吕一枝花》《梁州第七》《隔尾》《牧羊关》《哭皇天》《乌夜啼》《黄钟尾》;(第三折)《正宫端正好》《滚绣球》《倘秀才》《滚绣球》《脱布衫》《小梁州》《幺篇》《叨叨令》《剔银灯》《蔓青菜》《柳青娘》《道和》《啄木儿尾》;(第四折)《黄钟醉花阴》《喜迁莺》《出队子》《刮地风》《四门子》《水仙子》《收尾》,共39支曲。
内容上,(1)《混江龙》:《元曲选》多了“常则是威风抖擞,断不把锐气消磨,拼的个当场赌命,怎容他遣使求和,咱则见他扑腾腾这探马儿闯入旗门左,不由咱嗔容忿忿,都赋予冷笑的这呵呵。”(2)第二折 《元曲选》中《乌夜啼》后的《元刊杂剧三十种》中都没有。而《元刊杂剧三十种》中的《黄钟尾》元曲选》中没有。(3)第四折《元曲选》多了《侧砖儿》《竹枝儿》《水仙子》
三支。
(二)《元曲选》中与《元刊杂剧三十种》中同一支曲中的词不同。(1)《元刊杂剧三十种》中的“我”“俺”在《元曲选》中都写作“咱”。(2)《元刊杂剧三十种》与《元曲选》中的同一支曲的词没有一支是完全相同的。
(三)曲词虽然有所不同,但是《气英布》的本质并未被改变。《元曲选》的《气英布》中的唱词虽较《元刊杂剧三十种》中有一些增删和变化,但是它的意思与《元刊杂剧三十种》中的《气英布》是相同的。后代仍可以从《元曲选》中校出《元刊杂剧三十种》中因看不清而无法被记录的内容。例如第一折中英布初上场的宾白:“某乃黥额夫英布,今在项王麾下。”“今在”两字不清晰,覆本空缺,徐沁君本《新校元刊杂剧三十种》按《元曲选》第二折,正末白:“咱英布一向在项王麾下,用四十万众,镇守九江”补出。
通过对两个版本的比较,可以发现臧晋叔的《气英布》对《元刊杂剧三十种》中的《气英布》其实是有所改良与发展的,这些发展可以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他对配角宾白的设置,实质上提高了剧本中宾白的质量,避免了伶人自己发挥时易犯的“鄙俚蹈袭”的弊病,另一方面在于他对《气英布》内容的补充有其创造性。但是臧本中对《气英布》改动太多,很多处都与作者原意不符,例如,《元刊杂剧三十种》中《气英布》的正名《汉高王濯足气英布》,题目是《张子房附耳妒隋何》,而《元曲选》的正名是《汉高皇濯足气英布》,题目是《隋大夫衔命使九江》,虽然写了汉高祖轻儒臣使隋何一直不受重用以及隋何为建功业自荐说英布,但是没有体现隋何妒子房的部分,这样的纰漏明显忽略了元本,与作者的原意不符,这样的改动影响了原剧本中的人物形象的表现。■
参考文献:
[1] 臧晋书.元曲选[M].北京:中华书局.1958.
[2] 徐沁君.新校元刊杂剧三十种[M].北京:中华书局.1980.
■
作 者:王竞伟,辽宁师范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在读研究生。
编 辑:杜碧媛 E?鄄mail:dubiyu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