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春树《长达半天的欢乐》中ぶ魅斯的心理变化解读

2013-04-29潘海会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3年7期
关键词:春树朋克无力

春树曾经说过,写作和生活从来都是不同的两件事,在写着某些的时候却生活着这些,这些又只能等到生活到某个时刻的时候才能去写,它们永远不会发生在同一时间和同一空间。写作的永远只能是过去。

一、青春的“残酷”

《长达半天的欢乐》是春树“残酷青春”主题系列作品之一。也许没有一个人的青春没感受过孤独,没有一个人的青春期不叛逆,也没有一个人在青春期不期盼自由,这样看来,也许亲身去追寻梦想的足迹便是青春的最好放逐。在《长达半天的欢乐》中,主人公由于不堪忍受现有生活的重压选择了青春的放逐。这位叛逆的女主人公在全国各地漂泊、探索,玩乐、颓废。她自在地游走在各个城市之间中,慢慢地克服寂寞忧郁的青春,最终达所谓的“欢乐”之境。春树在文中营造了普通青年分不清是堕落或是升华的现代城市文化场景,她们的生活场景由都市立交桥、午夜飞行、放荡不羁的灯火、地下摇滚等构成,光怪陆离又腐朽堕落,他们迷乱纷扰的世界还夹杂着香烟、饮料、逛街、拥抱、交往、淘碟、网聊等表面看来时尚的生活方式,使读者们无法自拔地跟随着好奇如爱丽丝般、执拗如洛丽塔般的春无力探寻着这个真实又虚妄的世界。文中重复出现的那些无聊甚至荒唐的行为,承载的正是青春期少年最原始的青春自由和冲动。

二、迷茫的“春無力”

主人公春无力是一个随意、向往自由的叛逆女孩,她认为自己不需要爱人也不需要别人爱,随意地喝酒、抽烟、泡吧,听摇滚演唱会,甚至还可以和刚刚认识的男孩谈恋爱,不问爱不爱只跟随自己的心情而定。这样的春无力同样有着青春期的迷茫,她渴望回到童年,渴望童年的自由和无忧无虑,她厌恶自己的生活,厌恶那种每天热火朝天、自得其乐的平凡生活,她的内心向往着一种超出平常的另类的生活,这样的另类生活里她有大把的钱挥霍,买一切自己想买的东西,做一切自己想做的事,不为生活担忧,不被现实束缚。在她无聊空虚的生活中,她强烈地需要生活中出现些许的偶然来调剂一下无趣的生活,她甚至不管这个偶然是好是坏都统统接受,这样的偶遇发生的第一次她还来不及反应,还有些留恋便已消失不见。她自私,没有真正的朋友,从来不曾想过为自己的朋友做点什么,更可悲的是,她没有值得她为他们做点什么的朋友。她认为人不应该有幻想,包括对乌托邦的幻想,对完美化的、纯洁化的、理想化的幻想。尽力去做,但不要指望结果。这样的主人公更类似于作者的自述,就像青春期女孩的一种任性无常的自言自语,将青春期女孩身心的不知所措和微妙狂乱表达得淋漓尽致。春树笔下的春无力将自己置于自我混乱的生活中:她迷茫而癫狂、愤怒又忧郁,她为新鲜的生活激动疯癫,她又鄙夷着周围的一切,妄想能得到真正的快乐。这其实是这一代人在心灵的放逐中又不得已被现实塑造的正常表现,他们进行着矛盾的自我分裂。这样的自我分裂代表着她们受伤的青春,春无力其实是少数的80后的代表。

文中多次提到朋克,它是主人公一直不懈探索青春的主线,所谓朋克文化于20世纪70年代在西方经济危机与困境的背景下产生,它是一种植根于摇滚的青春文化求索,其主要意义是:另类青年彰显自我独特行为的一种装束风格,他们反对传统制度和枯燥的传统生活,旨在追求一种纯粹而简单的自我宣泄精神,他们甚至崇尚暴躁不安的叛逆,对社会现状存在彻底的破坏和彻底的重建精神。朋克表达着青春期精神方向的一种变化的可能性和发展的选择性,是一种多重人类矛盾的直接体现。

三、“朋克”中的青春

春无力高中辍学,她渴望更多的人了解自己所喜爱的朋克人生。最初,她记下所有提过的朋克乐队,接触一切与朋克有关的口号,向往朋克乐队的演出,在摇滚的大旗下迷茫。后来她结识朋克乐队中的主唱,希望通过这样更进一步地认识朋克,接触朋克,展现她探寻朋克青春意识的失落和追思过程。春无力漂流在石家庄、武汉、天津等地,她游玩、探索又颓废,这位叛逆的女孩在舒适的城市空间游走放逐,从更广泛的青春忧郁阴影中克服出来,最终达到了欢乐之境,春无力在熙熙攘攘的城市和形形色色的青年朋友之间不断探索着不同的文学和音乐文化, 使这个无家可归的青年不再只是挣扎在生存边缘,而转变成一种心灵的探索。在这个青春不断积累的过程中,新一代的青年在笨拙凌乱的情绪面前,有了各种无聊坎坷的奔波体验,没有性的爱令人痛苦悲伤却又变态的快乐,等等。春无力的变化告诉我们,现实空间可以禁锢肉体,但青春意志是他人永远无法控制与束缚的,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自由释放。

在《长达半天的欢乐》中,青年人的生活处于一种不同于以前的状态,细节显示出主人公在文学上和“朋克”圈中各色的生活场景,春树在此构造的环境是普通人无法识别到底是腐败还是升华的一种城市文化景观:城市立交桥、午夜航班、波西米亚风格的灯光、地下摇滚等组成了他们奇异的生活领域,表面上看起来时尚的生活为他们纷乱的生活增加了更多的纷扰,包括香烟、饮料、购物、拥抱、交流、道盘、混合在网络聊天等。春无力这些流水账一样的生活,让读者看到“朋克”在中国进化的疼痛过程,混淆着迷乱的性经验和血腥的暴力倾向。春无力真正体现出“要的比多还多,比好还好,比痛苦还痛苦”的一些本质,表现了中国当代前卫青年的窒息与悲伤。

事实上,《长达半天的欢乐》中这些“眼里流出冰雹”“朋克”黑暗的青春,反映了当前青年不属于摇滚但痴迷于摇滚、追求朋克精神却不得的自我矛盾的痛苦尝试,并由此生发出一种执著的先锋文化守望情绪。换句话说,在这些另类青年团体彼此感知同化的过程中,缺乏真正有效的当地青年文化资源,西方形式的朋克文化必须成为他们心灵的寄望源泉,朋克精神是他们不可侵犯的青春追求。虽然春无力是否已经是走在路上的中国的凯鲁亚克仍然存有争议,但在作者的笔下,仍然揭示了走在社会边缘的、不被认可的中国“朋克”文化形象。在西方,“朋克”被视为用通俗的语言讲述人性的美与丑,生活的悲观与沮丧。他们诅咒战争却生活在暴力中,倡导性自由又迫切地希望单亲孩子的社会问题得到解决,他们生活的混乱又敏感,但同样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向往,颠覆旧有的糜烂生活的同时却创建着新的糜烂,朋克是理想与现实、物质与欲望不均匀发展下的变形产物。在主流观点中,“朋克”通常是无用的“废物”,是一群不懂真正的世界混乱的“精神病患者”。春无力也不吝于带着这种精神的错乱、苍白,苍老的容颜,身着一件彰显朋克的奇装异服游走于世。不管她这样的形象是一种 “朋克”的面具,还是他们对青春的探索,很显然有一些科林斯王意味的重量承担。自我价值感和青年意义的认识和探索,也使他们产生一种朋克文化的心理焦虑。

四、青春的释放

事实上,在每一代人中,任何情况下都存在着一部分另类热情的青年,他们乐于承受、探索青春过程中出现的痛苦的遭遇。虽然这种遭遇是痛苦的,但他们却可以尝试到别人期待但却没有勇气尝试的精神上的一种“欢乐”,这种带着浓重色彩的“欢乐”不仅仅只是一个青春期少年的寂寞、迷茫与颓废,更多的可能是来自于自我与这个残酷社会的斗争。无论在面对严酷社会现实的时候,还是面对着压抑虚伪的自我,这些追求朋克的少年们不只是为了玩世不恭的力量的阻力或自毁孤独般的嚎叫,而是密切结合战斗与反抗,更甚者是“战死街头”但却轻不言放弃。“当尸横遍野,我想前进的骨头死”这样的一种生活态度,它是超越现实的理想的“朋克”青年的一种心理预期,由此可见,类似春无力这样的“朋克”,无论在任何时代和社会,他们所处的困惑的生活状态和探索生命的过程都不会是一个特殊的现象,在这个意义上看来,中国的社会青年文化孕育出朋克文化因素并不可怕。更重要的是,这些青春记忆很快就会消失,消失的青春记忆留下丝丝特殊的痕迹,必然会具有它作为一种社会思想和文学冒险的双重意义。而大多数人可以接受的鼓励青年真性情的感情探索,或许比批评他们在青春文化中的“堕落”更能反映出社会所具有的文明和宽容。

对于春无力们这样有着朋克追求的青年来说,在没有方向和重量的现实生活中,时常会存在着大量的有关于青春和人性的谜题,需要一代一代的青年去破解,她们的经历还不足,精神上产生类似于乖张、漂浮甚至说是畸形的各种变化都是必然结果。在《长达半天的欢乐》中,春无力在混乱疲惫的状态下终结生命,她这样惨淡的結局意味着她的青葱岁月就此灰飞烟灭,从另一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获得的一种永生,同样喻示着不断探索的青春终于可以走上金光大道,一切都进入了百废俱兴的状态。就像春树文中所要表达的,洗尽铅华,你还是一个干净纯洁的人。人们最终也会发现,这种追求无限自由的力量无意间击中了多少人的心?春无力这样的青春虽然充满着无限的悲剧,但同样可以慰藉那些悲观人们的心,可以让他们以此来为自己的人生真诚地许愿。所以说,无论是怎样的一种青春,只要能够自由,都不会是一种无病呻吟毫无意义的青春。

[参考文献]

[1] 春树.叛逆是没有时间限制的[N].中华读书报,2006-03-01.

[2] 曾建梅.真的朋克[J].科学与文化,2005(12).

[3] 张学昕,吴宁宁.“青春写作”的缺失[N].光明日报,2006-12-08.

[作者简介]

潘海会(1979— ),女,山东栖霞人,文学硕士,山东工商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文学及商务英语翻译。

猜你喜欢

春树朋克无力
朋克态度
乳牙
故地重游
赛博朋克
PUNK SCIENCE
春树
春树遇见夏至和星光
瑞风车加速无力
争论,有力的和无力的
斯柯达昊锐车加速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