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元统整教学的探索

2013-04-29仰小红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3年7期
关键词:李大钊自学课文

仰小红

小学语文教材从第七册开始,就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了各组的读写单元主题。每一组的各类课文都是以同一单元主题为线索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在进行教学时,教师都由基本问题开始,过渡到单元问题,最后到内容问题(各篇课文)。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应对单元的主题、内容、目标、设计框架、情景设计、教学过程设计、资源选择及评价设计等进行安排。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渗透单元问题(单元主题),使课文的学习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一、明确单元训练重点,掌握学习方法

人教版新编教材在每组课文前都安排了一篇涉及单元主题的文章,教师在教学之前应先对它进行解读,在进行各课的教学之前对整组教材的主题和教学要求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在后续的教学中,使内容问题的诠释更加准确。教师教给学生自学单元主题的方法,使他们在离开教师辅导的情况下,也能从解读单元主题入手,并顺着这一条线索,阅读全组各篇课文,从而更准、更快地提炼各课主题及该组的单元主题,同时掌握学习该组课文的方法。如第十二册的第五组课文的单元主题是“前后照应,首尾连贯”,方法是“在读懂词、句、段,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知道课文是怎样做到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

二、理解中心,自然引出

理解文章的中心,是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要理解中心,就必须对文中的字、词、句进行品析,让学生明白只有对生动的事例进行细致的描写,才能表达出真情实感。如第十二册第五组中的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李大钊的怀念、崇敬以及对敌人的仇恨之情。这一组课文的训练重点,前文已经提到。教学这篇课文时,教师可通过对首尾两段的品读,让学生悟出中心,从而引出照应句。文中开头写道:“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结尾写道:“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作者之所以忘不了是因为4月28日是父亲的受难日。首尾照应,更加突出了作者对李大钊遇难时间记忆的深刻,表现出对李大钊的沉痛怀念,对敌人的刻骨仇恨,以及讨还血债的决心。文中像这样为表达中心相互照应的句子还有好几组,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三、结合例话,明白原理

课文给学生呈现的是一个个形象的画面,而单元主题将其提炼抽象化了。单元主题教学的落实是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程,学生要解读这一主题,就需要有一定的梯度。为了让学生明白单元主题在一篇课文中所起的作用,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学例话弄清文章的意思,这样学生就能很轻松地把实践上升为理论了。如十二册第五组的例话要求是“前后照应,使读者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并用这种具体的事例进行分析。例如,《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课文,前面提到李大钊有时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烧文件,这是为什么?课文在后面告诉我们,这是因为局势越来越紧张了,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李大钊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总之,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以各种方式渗透单元主题,铺设一条有利于学生自学的道路,使学生不仅能深刻理解教材,还能把它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逐步由“学会”转化为“会学”、“会用”。

猜你喜欢

李大钊自学课文
李大钊《青春》
与李大钊一起就义的路友于烈士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李大钊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教学与自学
对“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认识和思考
背课文的小偷
沈尹默:如何自学书法,才能少走弯路?
中共早期领导人李大钊英勇就义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