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课”视域下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提升路径研究

2013-04-29谢萍

学理论·下 2013年7期
关键词:人文素质高职学生教学

谢萍

摘 要:人文素质是高职学生全面发展的软实力。在提升人文素质的诸多路径中,“两课”教学是其中之一。实现“两课”教学对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可从三个方面加以努力:学院、“两课”教师和学生三个主体更新观念;给“两课”教学以外部支持;从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改进和师资队伍强化角度完善“两课”自身。

关键词:“两课”教学;高职学生;人文素质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1-0369-03

自1999年至今,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一直处于规模发展阶段。在这十几年期间,高职教育在面向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生产、服务、管理岗位培养了大批应用型人才的同时,随着在校生数量的增多和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增大,高职教育也普遍呈现出一定的实用主义倾向,即只注重学生“做事方面的”职业技能训练,忽视其“做人方面的”人文素质提升。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中高级应用型人才,随着高新技术产业对生产第一线应用型人才越来越高的素质要求,高职所培养的学生不仅应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很强的实践能力,还要具备可持续发展的人文素质。

如何帮助学生在三年(确切说只有两年)的大学生活里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在拥有一技之长的同时,也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实现既“红”又“专”全面发展之目标,本文拟以“两课”教学为视角,从观念更新、外部支持和自我完善三个层面阐述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路径。

一、观念更新是前提

目前高职院校所开设的“两课”主要是指参照普通高校“两课”设置而开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它是必修课,是学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及人文素质教育功能。然而,就目前而言,“两课”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院、“两课”教师及学生都没有真正意识到此门课程与学生人文素质提升之间的内在关联。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科学的观念将会促进事物发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落后的、不科学的观念则将阻碍事物发展,事倍功半。为此,想要有效发挥“两课”人文素质教育功能,从学院到“两课”教师、学生首先均要更新观念。

1.学院领导应更新办学观念

学院层面的观念更新首先要求的是对学生人文素质养成的重视,其次是对“两课”人文素质教育功能的重视。就现状而言,许多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虽也意识到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但由于其培养目标的特殊性,他们更重视的是对学生专业知识的传授及职业技能的培训,人文素质教育明显不足或只是流于形式。在1999年4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了第二届国际技术与职业教育大会,大会提出:21世纪对人的素质要求是不仅得提高知识与技能水平,更重要的是“能应变、生存与发展”,指出应加强合作能力与公关能力方面的非技能教育、加强社会文化学习[1]。但现实是,高职院校理工科类偏多,生源都是第三批次以后录取,学生人文基础普遍较弱。在此先天不足后天要求的形势下,高职院校必须与时俱进,由偏重技能的传统职业教育观向注重全面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观转变,将人文素质教育作为一种办学理念,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重视“两课”教学在人文素质提升中的重要作用,不仅给“两课”这类课程以重视,也给“两课”教师予以足够重视。学院只有将学生人文熏陶与技能教育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才能使学生在成人中逐渐成才[2]。

2.“两课”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

“两课”教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与人文素质教育功能是有机联系的统一体,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特殊性更是要求“两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联系社会实际,根据高职学生特点,将思想道德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灵活融合。但长期以来,人们一般只看到“两课”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淡化乃至忽略其人文素质教育功能,在此观念影响下,许多“两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般重理论灌输,轻实践说服,在教学内容上因而显得空洞乏味,严重影响教学效果的发挥[3]。因此,“两课”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正确认识人文素质教育在“两课”中的地位,从教学内容的安排到教学方法的处理,甚至考核方式的选择都牢固树立人文素质教育观念,将理论灌输与精神熏陶相结合,引导学生在“两课”知识学习中逐渐培养人文情感,并养成良好的人文素质,使“两课”教学不仅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也能成为人文素质教育的主渠道[4]。

3.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受教育观

与专业课相比,“两课”更多的是对人精神的教育,是对学生从政治表现到思想觉悟、从法制观念到道德境界,人如何为人的教育,它的开设目的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而这些仅靠外在强制力量是无法实现的,它必须依赖学生内在的自觉接受。但就目前而言,高职“两课”面临的困境是学生普遍缺乏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较低。欲改变这一现状,从内外因辩证关系角度来看,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更新观念是根本。为此,高职学生一方面不能将自己的受教育目的仅局限于谋生性技能教育,在加强专业学习的同时,也应注重自己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另一方面,对待“两课”教学,高职学生不能简单地排斥,认为这是一种纯粹的说教,甚至认为“马克思主义已过时了”,忽视它所具有的人文素质教育功能。

二、外部支持是保障

“两课”教学对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必须依赖“硬”支撑和“软”支持的有机结合,这是“两课”教学提升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外部保障。在本文,“硬”支撑意指学校对“两课”教学的全面支持,“软”支持则是指为“两课”教学所营造的良好校园文化氛围。具体而言:

1.硬支撑:给予全面支持

学院除了要在观念上意识到“两课”教学在提升学生人文素质方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还要在行动上给予有力支持。这体现在:为适应高职三年制学制及技术性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在调研基础上对“两课”现有课程体系从开课课程、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及学时等方面加以改革创新,对与中学政治课本重复的知识点进行精简,而学生想深入了解的内容可进一步拓展,使“两课”课程体系的安排不仅符合高职特点,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更具学院本土特色;“两课”特殊的教育目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并有一定比例的实践教学安排,考核形式也需灵活多样,这就要求学院能考虑到“两课”课程的特殊性,在重视专业课实践教学环节的同时,也能重视“两课”实践活动并给予必要的教学经费支持[5];在师资建设过程中,能注意调动“两课”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座谈会、邮件等多种形式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切实提高“两课”人文素质教育效果[6]。

2.软支持:营造良好氛围

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所受影响是多方位、多渠道也是多形式的。在“两课”教学过程中,高职短学制的特点尤其要求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通过创建体现高职院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借助第二课堂的辅助作用,优化人文素质培育环境,为“两课”教学营造良好的人文背景,进而实现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大学与中小学不同的是,学生几乎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待在学校,学校环境如一个大染缸,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为此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能够在耳濡目染中接受熏陶、净化心灵,意义甚重[7]。为此,在课堂之余,“两课”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定期组织系列名家报告、热点问题讲座、学术研讨会、走进社区、大学生素质拓展、辩论赛、演讲比赛、“读书日”等活动,并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电台、校园网络、校报、公共邮箱等校园媒体进行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与构建[2]。

三、自我完善是根本

尽管外部支持对于“两课”教学提升高职学生人文素质非常重要,但“两课”教学本身的自我完善才是根本,它主要包括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改进和师资队伍强化三个方面。

1.创新“两课”教学内容

就高职而言,“两课”教学仅要求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远远不够的,它的定位应是在较短的学制内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两课”教学应建立与社会现实问题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将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些新方法和新观念吸收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特别是要善于利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注意教学内容的“新”;其次,在教学中不必过分强调教学内容的面面俱到,“必需、够用”就行,用邓小平同志的话来说就是“学马列要精,要管用”[8]。这就要求“两课”教师在具体授课过程中,能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重难点,合理取舍教学内容,寻求提高学生理论水平和人文素质养成的最佳契合点。也就是说,得注意教学内容的“精”[9];最后,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及思想实际,结合社会热点问题,通过专题讲座、实践体验等形式及时拓展教学内容,注意教学内容的“深”。只有这样,才能使高职学生感到“两课”学习对自己成长及成才的重要性,进而激发他们自觉学习的兴趣,有效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2.改进“两课”教学方法

合理的教学内容只有借助科学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实现其教育之功效。如今,除了教学内容的抽象与枯燥,“两课”教学方法的传统与刻板也是影响其教学效果的关键。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要求“两课”教学在方法上体现以下基本要求:首先,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当今大学生思维活跃,自主意识和参与意识都较强,但在传统的“灌输式”教育观念影响下,“两课”教学基本上还是采取“填鸭”式,几乎是教师“一言堂”,根本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不仅影响教学效果,而且还制约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对这门课的兴趣,从这层意义而言,能否以学生为中心,是实施“两课”教学的关键。为此,教师应努力营造民主的学习氛围,善于提出学生感兴趣而又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让他们自主讨论,并适时引导,进而培养学生善疑、深思的学习习惯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10]。其次,重视“两课”教学的实践性。“两课”在教学计划制订中虽对实践课时均有一定要求,但受经费、学时及场所限制,“两课”的实践课时在很多院校还是流于形式。但“两课”课程无论是“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还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都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中的理论知识能否为学生理解并内化为自身的道德修养,关键是要通过“实践”这个桥梁。“两课”实践教学形式很多,既有在校内组织的与教学相关的辩论赛和现场模拟活动,也包括配合教学内容组织的社会调查和参观访问,只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并消化课堂所学理论知识,才能真正实现“两课”内化之目标[4]。最后,重视教学手段的灵活性。为更好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学过程中可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及网络资源,将一些音频、视频资料放入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更为直观和形象的环境中,主动接受理论熏陶。从考核方式上看,应更关注学生素质养成,将理论考核与行为考察相结合、统一考试与自主考核相结合[4]。

3.强化“两课”师资队伍

教师是教学的实施者,要充分发挥“两课”教学的人文素质提升功能,教师首先必须有较强的业务素质,即不仅有较高的教学艺术水平,也须具备深厚和系统的人文功底。这是因为,“两课”涉及广泛的人文知识,为深化和印证教学内容,改变“两课”纯理论说教现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有较高的教学驾驭能力,也需能旁征博引、知识渊博,教师业务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及学生人文素质水平[5];其次,教师需注重教学与科研的协调发展,有较强的科研能力。作为蜡烛的大学教师在点燃别人之前自己首先必须有光源,在教学中,教师若没有一定的学术素养与科研能力做支撑,教学也不可能达到高水平。为此,为改变学生大学“两课”只是中学政治课简单重复的认识,“两课”教师必须有扎实的政治理论水平,对一些基本原理的阐述,必须在研究的层面上去讲解,只有这样,才能说服学生,并真正得以理解[11];最后,“两课”教师要有较强的道德素质与思想觉悟。“两课”与其他公共课和专业课最大的不同是,这是一门思想性及政治性都很强的教学工作。育人者必先育己,“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两课”教师必须要加强自身修养,注意言传身教,善于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和教育学生,为学生树立做人典范,唯有此,才能真正发挥“两课”教学的人文素质教育之功能[4]。

最后,不得不说的是,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也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学生正确价值观的确立除了需借助“两课”能真正发挥其人文素质教育功能,还需学院在其他课程的第一课堂建设(如专门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及专业课人文素质渗透)及第二课堂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两个方面双管齐下。此路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周月友,王从容.理工类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体系的构建与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07,(2):167-168.

[2]李.高职院校人文素养教育浅析[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90-93.

[3]钱韵.人文素质教育与高校“两课”教学[J].煤炭高等教育,2004,(5):79-82.

[4]钱艳芬.论高职院校“两课”的教育现状与改革思路[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4.

[5]徐东.“两课”教学应努力发挥人文素质教育功能[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12):88-90.

[6]兰章宣.如何发挥“两课”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4,(S1):86-88.

[7]陆山华.高职院校人文素养的弘扬与培育[J].理论导报,2011,(6):54-55.

[8]周吉,袁朝武,刘惠利.加强和创新“两课”教学、提高学生人文素质[J].四川畜牧兽医学院学报,2002,(4):59-63.

[9]夏桂明.略论素质教育与“两课”教学改革[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6):753-757.

[10]兰玉玲.“两课”教学改革与学生政治素质培养[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4,(5):38-39.

[11]李治邦,李昕昌.教师素质与“两课”教学实效性[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3,(1):86-88.

猜你喜欢

人文素质高职学生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校园文化对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意义
高职高专院校养老服务类人才人文素质的缺失及对策
大学英语课堂中以语篇材料为载体的人文素质培养
南通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状况调研分析
职业院校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