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并行,优化教学
2013-04-29陈小英
陈小英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在高中教学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然而,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这样的问题:缺乏吸引力,教与学之间相互脱节,教学效果往往不是十分理想。那么,在教学实践中,要如何提高它的吸引力,使教学相长,这是当今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也是检验思想政治课教师教学思想和教学技能的重要方式。围绕这个问题,经过长期的实践,我进行了如下思考,以请教于大家。
一、学生因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高中阶段是中学生人生的重要转折点。这一阶段对高中生主体意识的培养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新课改要求基础教育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作用,但在相当多的学校里,高中思想政治课仍存在以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过程欠缺主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严重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解决问题这一能力的提高。因此,政治老师在教育教学中要遵循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教育教学规律,积极引导其在课堂内外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能力,培养其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那么,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出现,更要在科学、和谐的教学活动中进行。目前的政治课教学,我们教师更多的仍然是在唱主角,在尽情地灌输,即使让学生讲,也不能有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东西,完全是教师主体性的体现。这种教学方式的课堂里往往充满着严肃、刻板、沉寂的氛围。学生的课堂行为也就相应地被规范为:正襟危坐,目不斜视,不得随便乱动,不许私下讨论,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的主体性如何能发挥得出来呢?和谐的课堂活动气氛,应该让学生身体在课堂中有一定的活动空间;一个宽松的课内环境和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能够有共同交流的机会,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有独立评价形成自己观点的能力,真正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教师因素——适当的引导与启发相结合
陶行知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是教学生学。”教师的教是为了更好地不教。现代教育理论也认为,比传授现成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由此可见,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研究问题是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将学习的方法传授给学生。因此,教师如何在学习上对学生进行引导,并加以适当的启发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如果教师不打破陈规,不改变旧的教学模式,而错误地认为:教师是教书,学生是读书,教师只教课本知识,学生只死记硬背课本知识,就无法突破陈规达到创新,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将很难适应社会的需要。因此,需要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对学生来说,最重要的不是掌握知识,而是知识的形成过程,因为知识的形成过程不仅包括了知识发现、形成及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手段,而且也包括了概念形成、问题发现、思路探求的科学程序和方法。必须把结论的教学转变为过程的教学,突出“学”在教学中的地位。当然要正确处理“学”与“导”的关系,重视教师的“导”。教师的“导”应体现在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独立思考,自己得出结论,必要时还应参与学生的讨论,巧妙地把讨论引向深入。
三、教学方式因素——多种方式结合,但又有所取舍
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新教材要求政治教师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不断创新,不断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提高学习兴趣。通过联系学习实际、生活实际、实践活动来活化课堂。学习的目的就是把知识运用到生产、生活的实践中,“学以致用”是教学的根本宗旨。对于课堂探究,要抓住学生课堂讨论的时机,把讨论放在学习的重点难点上,放在学生易混淆处,放在学生思维的活跃区。教学方式多种多样,因人而异,因课而异。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有条件的,教师可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设计一些活泼、生动的情境,为学生理解课本知识奠定基础。其次,教师可运用风趣幽默、诙谐机智的语言来创设情境,这样不仅能让课堂气氛活泼,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事物的理解感受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中学到知识、受到教育。再次,思想政治课教学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实际联系得好,学生容易去体验和感悟,并产生共鸣。由于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教材的内容相对滞后,为此,教师就要适当扩充教学内容,将新事件、新科技、新成果等新课程资源引入课堂,以开阔视野,激发学生了解社会、探索新知识的兴趣。学生在获得信息的过程中增长了知识和能力。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努力将学生、教师、教学方式“三体”全面优化,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作用。教师在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丰富自己的知识的基础之上,积极调动自身的引导及启发作用,再结合适当的教学策略。我相信,这样做一定能够真正地提高高中政治思想教学的吸引力,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福建漳平三中高中部)
(责任编校:蓉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