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钢琴教师教育观念的创新与综合素质的培养
2013-04-29李立
李立
课题项目: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课题编号:2012B409。
摘要:高校钢琴教师是高校钢琴课程的实践者,教师在教育观念上的创新及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对教学质量的改变是至关重要的,对所培养目标的确定及作为学者型教师教育观念的创新对高校钢琴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样意义重大。
关键词:高校 钢琴教师 教育观念 综合素质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的广泛开展,音乐教育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学生文化素质、陶冶情操、健全人格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省公共艺术教育作为我国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是学校传递和发扬人文精神、培养新时期高素质人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对学生审美能力及全面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作为主体力量的教师,其职责是为国家的教育事业教书育人、培养人才,教师教育观念对人们的教育行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决定性作用。新时期我们要实现从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顺利转型,就必须树立创新教育的理念,而创新教育的实施和推进,则呼唤着高校教师角色的转变,不仅要求高校教师学有专长,有宽阔的思路、渊博的知识、良好的文化艺术素养和健康的心理,而且还要不断更新知识。只有这样高素质的教师,才能更好的教育学生。
高校音乐教育培养的主要是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者及普通社会音乐工作者,钢琴教学是高校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在高校专业音乐教育中,钢琴课在所有的基础课程中占据突出的地位,它是高校音乐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又是全体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必备能力;也是实施音乐素质教育的一项基础教学。因此,高校钢琴教师应当具有现代创新意识,钢琴课的教学应打破传统的教学规律,树立科学的教学观,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弹奏技能的同时,在教学思路上再往做拓宽,以开阔学生音乐视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目前高校音乐教育模式及钢琴教师的教学状况
国家颁发的新《音乐课程标准》规定: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作等新的基本理念。这就意味着要打破高师长期以来参照音乐院校的教学模式,因为音乐院校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科为中心,强调学科内在的严密与完整,和本学科的重要性及未来专业性发展的理念。这种理念影响着高师的音乐教学,使高校教师长期以来没有意识到培养和面对的是未来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因此,教师上课向学生传授的只是本学科专业音乐知识,而不会介绍课本外的内容;在大学里不被重视的钢琴伴奏课,在中小学却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甚至以即兴伴奏能力来衡量其钢琴弹奏水平;在大学里“重技巧轻理论”的现象,在实际工作中其不足之处很快暴露无遗。
本人通过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研究,从我省对非艺术专业学生进行公共艺术教育的实施状况出发,对课程的开课状况、教学内容、师资队伍、管理体制等方面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目前普遍的现象有以下几点:
1.传统的钢琴课是一对一的小课,老师面对的是一个学生,这种师徒式的传授方式,可使学生练就过硬的基本功,但同时也应看到它的局限性,即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不能博采众长,补己之短。当然这种情况现在已有改观,但仍需进一步改进。如经这样的模式培养的学生踏入社会,就可能是一位教书匠,凭着经验教学,即在老师那里怎么学,我就怎么教的经验型教师,而缺乏成为活学活用的研究型、反思型教师。
2.钢琴课在延续专业音乐院校教学模式的具体表现是练习大量的乐曲来提高技术。专业院校是培养高精尖型的专业表演人才,而高师所培养的是未来中小学音乐教师,二者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本是一目了然的事情,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并非如此,更有甚者,放弃基础练习不做,而一味地去钻一些高难曲目,这样势必造成不符合教学规律的不良情况。这样的教师只会一味地接受、盲目地模仿,缺乏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和创造。
3.在地方院校中还普遍存在一种“唯技术”论的现象,就是除了技术别的什么也不讲,只要弹奏的快就能说明问题,也不管音乐处理得如何,是否符合作品所处时代的风格等等。一些教师热衷于操作训练,仅满足于技术水平,而不去考虑音乐的审美教育,不去体验创造音乐、享受音乐的过程。这些问题的存在,说明我们高校钢琴教学在教学审美方法和技术与音乐并重的教学理念上和国内一流院校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
二、高校钢琴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和创新意识
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作为一名合格的钢琴教师,要勇于创新并且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敏锐的判断能力和因材施教的能力,因此,钢琴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丰富和完善自己,努力学习,不断探索和积累。具体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改变“唯技术论”的旧观念,在教学中树立技能训练与艺术表现相结合的观念。
以培养对钢琴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即兴编创能力为核心,以钢琴技能基础课为起点,以掌握基本技能为基础,以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坚持技能训练与艺术表现、继承传统与理念创新、技术理论与艺术理论、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相结合的理念,使学生明白,技能训练最终是为表现音乐服务的。当然,这需要思想上的转变,需要知识上的更新,更需要不断学习,开阔视野,深入钻研。教师一方面把最新的钢琴教学法和教学思路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去,另一方面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钢琴教学模式,以点带面,改变高校钢琴教学所存在的问题,提高高校钢琴教学的应变能力,使之与国内乃至国际的大环境接轨。
2.研究钢琴教学法,根据教学对象设计教学内容。
钢琴教学法,即钢琴教学方法的规律和原则。它不是具体的,不是个性化的,是一种规律——是通过归纳总结并通过实践所获得的有科学依据的教育理论。
钢琴教学法的作用:总结以往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完善钢琴教育的规律性;通过对教学规律的研究,寻找到钢琴教育可行性发展的途径。因此,高师钢琴教师应在教学工作之余,学习钢琴教学法,寻找钢琴教育的规律性。因为,钢琴演奏和钢琴教学是两种不同的概念,不论其演奏钢琴的技巧如何高超,并不能保证他擅长钢琴教学。演奏毕竟是一个人的事,教授他人时却有“教和学”存在,而钢琴教学的过程就是解决怎样教和怎样学的过程。作为教师要善于打破旧经验的束缚,积极研究新的钢琴教学法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教学效果好的方法来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去。因此,熟练运用钢琴教学法,对自己的教学会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教师在设计有关的教学内容时一定要合理的把握和运用。
3.要有一定的弹奏示范能力
钢琴弹奏是钢琴教师必备的技能,钢琴教师可在上课的过程中通过示范弹奏来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这样,教师可使“言传”与“身教”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他的教学更更令人信服。不仅是激发学生兴趣最有力的手段,还能使教师从生硬的、喋喋不休的理论讲解中解放出来。通过正反两方面的示范,学生不仅可直接模仿教师的弹奏,清楚自己存在的问题,纠正弹奏中的错误,还可体会教师对乐曲的理解和艺术表现,达到对作品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只有那些功底扎实,且有一定的弹奏实践并能够科学地处理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教师,才能被认为是合格的钢琴教师。
4.要有较强的“诊断”能力和“对症下药”的能力
教师上课就像是医生看病,医生给病人看病,需诊断出病因继而对症下药,而教师给学生上课也是同样的道理。因为,每个学生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存在弹奏技术和音乐表现方面的问题,教师应在上课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和运用有效的方法逐步解决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第一,弹奏技术中手指的基本运动方式。包括单音、双音、和弦,在连奏、断奏、和跳奏中的运动,这是钢琴弹奏的基础也是弹奏技术的核心部分。前苏联著名钢琴家、钢琴教育家涅高兹曾说:“手指是最前线的战士”。因此,要有好的判断能力并严加指正。第二,音色。一名合格的钢琴教师要有一双灵敏的耳朵,随时判断出学生弹奏的声音质量,“好的声音是音乐的缔造者”。因此,从一开始,教师就要把这个概念传达给学生,使学生树立起判断弹奏声音的意识,有了好的声音概念学生的弹奏就会优美得多,而手指的技术也会相得益彰。第三,音乐。音乐和音色是两种概念,音色是指声音,而音乐是指内容。一位合格的钢琴教师,一定能从学生的弹奏中分辨出其音乐表现的正确与否,出色的音乐表现除了自身的感觉和悟性外就是靠老师的指导,好的钢琴教师在指导学生的音乐表现时,除了直观感受外,还要有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甚至是必要的形体动作和丰富的史学知识、音乐理论知识、美学知识、文学知识甚至哲学知识,此外对事物的敏感及其他秭妹艺术的涉猎,对音乐的表现也是很有帮助的。
5.科学的运用教材的能力
钢琴作品浩如烟海,教师在有选择的运用中使学生的钢琴技艺不断提高。正如钢琴家、作曲家拉赫马尼诺夫说:“每个作品都有一定的结构布局,必须把他找出来,按作者的艺术风格把作品结构架起来”。教材的合理运用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因材施教的能力,灵活多变的能力,也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洞察力和了解程度。因此,科学的运用教材的能力是每一位钢琴教师必须具备的。
6.良好的即兴伴奏能力
高校音乐专业的钢琴伴奏是其钢琴必修课的重要内容,而即兴伴奏,是指在较短的时间内为指定旋律构设和声而即兴般地弹出键盘织体化的伴奏。钢琴伴奏能力的培养是高师钢琴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使所培养的学生不但具有独立演奏音乐作品的能力,同时又具备根据不同歌曲即兴编配与弹奏的能力,从而培养出既适应社会文化艺术发展的多种需要,又胜任中小学基础音乐教育实际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因此,较强的钢琴伴奏能力,是钢琴教师不可或缺的技能,它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技能同时对教师的艺术实践也起到了深化作用。
7.公平对待学生,不但教书还要育人。
公平的对待每一位学生,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高师教师面临的是未来的中小学教师,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将影响学生未来的教学形象。“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在身体力行中对学生就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甚至把自己老师的形象作为楷模来鞭策和鼓励自己,继而把他运用到教学中去。因此,作为一名掌握了现代教育理念的教师,作为一名以人为本的教师,作为一名“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师,首先对学生应是一视同仁的态度。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所说的“有教无类”也即是此意。其次,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和教师都是平等的人,在教学中,虽然教师处于主导地位,但不是主宰,因此,不能随心所欲的对待学生,更不能羞辱他们。
三、高师钢琴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方法与途径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时代,终身学习对于钢琴教师来说是一个立于教学最前沿的必由之路。学习的途径很多,如脱产学习,进修、读学位、做访问学者等,此外短期培训、观摩大师班等形式也不失为一个有效的学习途径。正如孔子所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向身边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同行之间的互相学习等,借用他山之石弥补自身不足,正可谓是“处处留心皆学问”。另外多看本专业的书、多听专业CD、多观看分析演奏录象等,都不失为很好的学习途径。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兴起的一种新的促进教师教育发展的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方式,这种新的教学理论就被称为反思性教学。反思性教学就是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因此,钢琴教师通过反思性教学可发现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弥补教学中的不足,同时又能提高教学实践操作能力。这是教师职业成长的新模式,这不失为一个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新思路。
总之,作为一个新时期的钢琴教师,不仅要具备科学的知识结构、专业的技能和传授知识技能的合格的教学能力,还应有创新的观念以及奉献精神。逐步改革高师钢琴教学,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在实践中不断开拓新思路、研究新方法、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做一位有较强专业技能的、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合格的高师钢琴教师是每一个热爱师范音乐教育事业者的共同心愿。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J].中国音乐教育,2002,(01).
[2]王锐.实施音乐课程标准改革高师音乐教学[J].中国音乐教育,2002,(05).
[3]张建国.钢琴基础教学导读[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
[4]马达.反思性教学与音乐教师教育[J].人民音乐,20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