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农村中学音乐课堂教学活力的实践与策略
2013-04-29包成梅
包成梅
摘要:透析近年来农村学校音乐教育的现状,深感音乐课堂教学欠缺活力,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开展,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养成学习音乐的良好习惯等,是一个迫切需要深入研究和努力实践的新课题。
关键词:音乐课堂 活力 实践与策略
经济环境与意识的问题,导致了农村孩子总体音乐基础和音乐素养普遍不是很高,经常会出现“喜爱音乐而不喜爱音乐课”的现象。作为一名农村音乐教育工作者,思考如何做好音乐教育的引导者,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结合新音乐课程标准与农村的实际有效开展音乐教学是我迫切需要解决的新课题。我希望在音乐课堂里既充满着欢声笑语与勃勃生机,也希望学生在课堂中习得音乐知识、受到审美熏陶。
一、重视第一节音乐课,是打造活力课堂的至要关键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重视第一节音乐课的引导,重要的是使学生在思想上产生主动学习音乐的愿望。我通常会精心准备好第一节音乐课的所有素材,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或才艺展示,或与学生亲切的进行沟通与交流,端正其思想。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因为长期以来,我们农村的孩子基本在小学时的音乐课就是唱唱歌,或者到了高年级直接不上,到了中学甚至都要“do、re、mi”重来,也就意味着音乐教育上的脱节,并且学生“副课思想”严重,感兴趣就听不感兴趣就讲话,这是个根源问题!我想到的是如果第一节音乐课抓不住学生,那就会重蹈覆辙;而如果只是跟他们谈大道理,说音乐如何如何地重要,效果也只会甚微。因此,我在第一节课通常会采用孩子们较为感兴趣的“才艺展示”加“古今中外名人名家的音乐故事”等形式,来激发他们的音乐学习欲望,在潜移默化中以榜样的力量去征服他们,进而了解音乐学习对于人的发展、包括开发人的思维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等方面的特殊功效。因此,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将通过一系列的演唱、欣赏、讨论、评价、交流、创编、表演、比赛等多种音乐活动来开展音乐学习,只有通过音乐课的积极参与、互动学习,才能最终走进美妙的音乐殿堂。
二、坚持指导学生有效开展课前预习,是营造活力课堂的重要手段
叶圣陶先生就曾这样说过,“不教学生预习,他们经历不到在学习上很有价值的几种心理过程。”可见,这句话说明了预习的重要性。任何一门学科的课堂教学,都应注意培养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使其减少学习的盲目性,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的自主性。重视预习环节,加强指导,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项重要措施,能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作为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师都应该引导和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程预习中来,要让学生乐学、爱学、会学、善学,既掌握学习的客观规律,又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在自主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例如,我印象较深的一次是在教授七年级第四单元《茉莉芬芳》之前,我所布置预习是要求学生去学校图书室去查找有关茉莉花的文字介绍资料如产地、形状、用途等,或可以查找民歌知识向大家作介绍,也可以带来家中的民歌磁带或碟片与同学分享,会吹奏竖笛的同学也可以先练一练《茉莉花》(一),只要内容相关你都可以去收集它,下节课时我们将交流、展示、评比,能为我们的下节课带来意外和精彩的同学,可以获得由老师颁发的带有亲笔签名的“最佳预习能手”证书。结果在进行这单元教学时,学生提供了大量的预习资料,同时我也能感觉到在这节课的教授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的主动参与性都达到了我预想的教学效果与目标。因此,课前明确预习要求并进行相应的指导,从实践操作的效果来看,每次的预习交流都会有新的惊喜,它能激励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气氛活跃了,效率提高了,好的学习习惯也养成了,我觉得增加课前预习,给予相应指导并加强反馈真是个一举多得的好手段。
三、坚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与竞赛,是营造活力课堂的“催化剂”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这是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将“活动与竞赛”作为课堂教学中重要组成部分,是营造活泼有效课堂教学的“催化剂”。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更能培养学生学习参与主动性,改善音乐课堂的学习氛围。要想让学生喜欢上音乐课,教师就必须要努力钻研教材,挖掘课堂,创设宽松情境,创设多样化的活动与竞赛以掀起每节课的高潮,让学生乐于参与、大胆展示,在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让学生在课后也能够留有回味的余地。课堂中适时采用“活动与竞赛”能有效发现和开发学生的优势潜能,能培养出自信、乐观、开朗等这些对农村孩子来说难能可贵的精神品质。
诚然,音乐课堂教学能提供给每一个学生的表演舞台是十分有限的,但有多少学生的自信不是通过这小小的舞台展示后建立起来的呢。作为教师,我们要用真挚的情感、激励的话语去感染那些不善表现的学生,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合理安排他所能表现的内容,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轻松、自然的表现自己、展示能力、增强信心。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王国安,吴斌.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金亚文.初中音乐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曹理.音乐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