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与青少年价值取向探究

2013-04-29傅秀珍

亚太教育 2013年7期
关键词:主体青少年价值

傅秀珍

一、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包括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等。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在方方面面,可以是物质形态的也可以是精神形态。文化是一个民族不朽的灵魂,任何一个民族的优秀文化,都是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有机融合的典范。正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发展,才使我们充分享受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带来的丰硕成果。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在自然环境、经济模式、政治结构等客观条件的作用下所形成的文化现象与文化沉积。它既有深刻的内涵又有广泛的外延,它散见于经典文献、制度规章等客体形式之中,又存在于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知识结构、价值取向、伦理规范、行为方式、审美情趣等主体形式之内,经过数千年的演绎与扬弃,这种文化沉积已经深深的融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之中,渗透到社会政治、经济、精神生活等各个领域,成为制约社会历史发展、支配人们思想行为和日常生活的强大力量。

二、令人深思的青少年价值取向

价值取向是价值哲学的重要范畴,它指的是一定主体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在面对或处理各种矛盾、冲突、关系时所持的基本价值立场、价值态度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基本价值倾向。价值取向具有实践品格,它的突出作用是决定、支配主体的价值选择,因而对主体自身、主体间关系、其它主体均有重大的影响。我国目前处在改革开放时期,从市场经济来看,市场经济自主经营的原则激发了人们主体意识的生成,同时诱发了个人主义倾向,市场经济所有制形式的多元化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同时利益群体的多元化,导致思想道德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市场经济的效益原则增强了效益观念和求实精神,同时诱发了拜金主义和重利轻义思想,目前,一些领域的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假冒伪劣、欺骗欺诈活动有所蔓延。一些地方封建迷信,邪教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一些成年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滋长,以及以权谋私等消极腐败现象屡禁不止,等等,给青少年的成长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三、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青少年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

传统文化中的以和为贵的思想有利于青少年养成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价值取向。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不信邪、不怕“鬼”的精神,强调人生幸福靠自己去创造。有利于青少年形成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培育了青少年敢于向一切自然与社会的危害和不平进行顽强抗争,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支撑着中华民族的发展,激励着中华儿女在困境中崛起,在逆境中奋进,永不屈从于外来的压迫。自强不息还体现为一种自立和自尊的人格特征,形成中国人讲名分、重气节的民族精神。《周易大传》:“君子以厚德载物”,这种宽厚为怀、虚怀若谷、宽容大量的气度体现在今天就是一方面善于竞争,另一方面要善于联合,广纳博采、放眼世界、以大局为重。中国儒家文化所讲的“力行近于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行重知轻”的认识论思想,这与实践品格具有某种一致性。实践是认识的源泉。有利于青少年形成知行合一观,重视自己的实践。中华传统文化非常重视人的内在修养与这精神世界,鄙视那种贪婪与粗俗的物欲。

四、落后传统文化阻碍青少年正确价值取向的形成

(一)宗法制度。宗法制度中的消极因素如家长制,独裁制以及等级观念,权威崇拜等这些现象在我国根深蒂固,它们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价值取向。

(二)中庸思想。中庸思想中的消极因素在我国渊源深厚,中庸观念广泛地影响了中国人,不可否认,中庸思想在协调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稳定、文化发展方面所作的贡献,但其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受中庸主义思想的影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一团和气,笑容可掬,遇事不讲原则,或各打五十大板,或“和稀泥”。

(三)传统文化对人格的消极影响。1、因循守旧,缺乏创新;2、刻板;3、依赖性强。

任何事物都是双重性的,都没有绝对的正确或错误,传统文化也是如此,它既有营养,也有副作用,它既能让我们长得健康强壮,也可能让我们营养失衡,发育不良。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影响深远,对青少年价值取向的影响具有两面性,如果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具体内涵与时俱进,传统文化就能对对青少年价值取向起积极作用;如果不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具体内涵一成不变,传统文化就会起阻碍社会进步、防害人们成长的消极作用。因此,消除传统文化中消极的因素,弘扬其积极的作用,对我们尤其是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非常重要。在现代事业迅速发展,西方文明不断涌入的当今时代,对中华的传统文化应有一个冷静而明智的态度,既不能全盘接受,也不能一棍子打死,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作者单位:福建仙游现代中学)

(责任编校:蓉莞)

猜你喜欢

主体青少年价值
青少年发明家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
翻译“主体间性”的辩证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