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课堂教学组织浅探
2013-04-29潘东娥
潘东娥
一、要教会学生学习
1.适当开设数学阅读课,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数学阅读课就是课堂内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各自独立地进行学习。教师首先告诉学生阅读的范围,指导学生阅读的方式和方法,私下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难等;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分析、训练,弄清知识原理,学会例题,完成练习;课堂后段教师用适量的时间进行点评、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数学阅读课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学习能力,为他们主动地去学习以及获取课外知识提供可能。
2.注重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数学中概念的建立,结论、公式、定理的总结过程,蕴藏着深刻的数学思维过程。进行这些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数学的新教材也注重了知识的引入和生成过程的编写,这也正是为了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因此,我们应当改变那种害怕浪费课堂时间,片面追求提高学生方法运用能力的做法,应当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利于学生参与认知的教学环节,把概念的形成过程、方法的探索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公式定理的归纳过程等充分暴露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自己探索和发现的过程,真正成为认知的主体,增强求知欲,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二、多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在现代生活中,随着人们观念的转变,独生子女也越来越多,再加上物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许多小孩在家都比较受宠爱,经历的挫折较少,一遇到小挫折,有的学生会悲观失望、自暴自弃、不求上进。久而久之,成绩就会直线下滑,到一定程度基础就变得太差了,从而走向极端,甚至辍学。因此教师要多发现这种情况,及时开导他们,鼓励他们,给他们以充足的信心去面对一切,相信自己一定行,从而鼓起自己理想的风帆,驶向理想的彼岸。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很善于把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状况,因势利导,通过巧妙的心理疏导,将影响学生的消极心理因素转化为积极的心理因素,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潜能,进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所以说,能否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体现着教师的教育理念,也是教师能力的具体表现。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增强学习效果的实际需要。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但学生学习的时间是无限的。要保护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并使之不断发展,这就要求由课上延续到课下。由于学生个体在知识能力、理解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教学内容的程度也就不尽相同。强烈的自尊心和虚荣心又使他们不敢当堂向教师、同学请教,这样就导致了学习的漏洞不能及时填补充,长时间就会导致恶性循环。
在教学“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这部分内容时,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学。看完书后问学生:“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表示直线的倾斜程度?”有的学生抢答:“直线的倾斜角。”“斜率。”我打出幻灯,要求学生判断什么是直线的倾斜角。学生很容易发现了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我又问:“斜率与倾斜角有什么关系。”“倾斜角的正切”“倾斜角是90°时斜率不存在”。整堂课学生你一句,我一句,大家互相补充,这些内容教师没有多讲,但学生通过自己看、说、讨论,就掌握了它。而且由于是他们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总结的,印象深刻,不易忘记。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也锻炼了自学、概括的能力,培养了理解、表达能力。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了张扬,学习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发挥,成功的愉悦感得到体验。
课堂教学形式上的自然、和谐,内容上的舒展自如,与师生的情感、教师的教学语言和启发式教学方式的运用有密切关系。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表现得最活跃。反之,在压抑的环境里,在禁锢的课堂教学气氛中,很难产生创造性思维。因此,一堂和谐生动的课堂,无论对于学生还是教师都是一种享受。构建和谐轻松的课堂,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灌云图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