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王安石变法的宗旨
2013-04-29王彩霞阚博阅
王彩霞 阚博阅
摘要:自改革开始,王安石就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然而得到人才很容易,难的是合理的利用人才,使得人人各得其所。王安石在主持变法时更注重的是开源而不是节流。
关键词:改革宗旨;用人之道;礼与治;理财
任何一项事业的成功都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团队,这除了吸纳有用之才之外,还可以尽量减少反对者的力量。王安石积极吸纳要求改革的地主大夫,一方面重用并培养改革人才,另一方面对于冗官并没有采取裁汰的办法,为改革赢到了一定的空间。
首先来看一下王安石的取士之道。王安石在《上仁宗皇帝书》中说:“所谓取士之道何也?先王之取人也,必于乡党,必于庠序,使众人推其所为贤能,书之以告于上而察之。诚贤能也,然后随其德之大小、才之高下而官使之。”①据此,可以把王安石的取士之道归纳为几点:(一)取士时,必须遵循任人唯贤的原则。“所谓有学问,王安石认为,‘所取文吏者,不徒苟尚文辞而已,必也通古今,习礼法,天文人事,政教更张,然后施之职事,则以详平政体,有大议论,使以古今参之是也。”②而对那些小有才能但品行恶劣的人,王安石坚决主张舍弃,否则,“此等人得志则风俗坏。”③(二)取士时,应采取众人推举,然后由在上者考核审查的办法。(三)士必须经过学校教育才可以被选取为官吏,所以王安石多次强调:“古之取士,皆本与学校。”④
在王安石看来,难的是合理的利用人才。由此出发,王安石提出要相信臣下的能力和忠诚。其次就是合理的安排人员,亦即王安石说的“诸量其能而审处之”⑤,从而“使大者、小者、长者、短者、强者、弱者,无不适其任者焉”⑥。
另一方面,王安石又非常注重对人才的培养。王安石上台改革后,首先是改革了以往的科举制度。王安石还在科举考试中设置了“明科”,让天下士子都学习法律。同时,他还兴办各级学校。通过一系列的改革,王安石达到了“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⑦的目的。
在改革的过程中,王安石对一些反对派的处置,仅仅是调动他们的职务:从中央到地方。这其实是后来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之一。不少反对派从中央调到地方,这其实是把中央的阻力推到了地方。
“法”是国家秩序得以维持的保障,要坚持变法,就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法制作后盾。王安石的“法”更确切的说是把法制和礼治结合起来“约之以礼,裁之以法”⑧。但是另一方面,他认为,封建至于是否能够维持,归根结底还是取决与刑,即暴力镇压手段。因此,王安石在改革科举制度时规定“所有考中进士和各科的人都必须再参加一次‘律令大义或断案的考试,合格的人才能委以官职”⑨。
王安石是在大宋朝“积贫积弱”的背景下开始改革的,而他改革的核心也是“理财”,因此他在改革的过程中花了很大的气力治“理财居其半”⑩的《周礼》。这是因为王安石“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輥?輯?訛的理财思想在那个“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传统封建社会中是不能够被容忍的。他说:“方今之所以穷空,不独费出之无节,又失所以生财之道故。”?輥?輰?訛王安石理财思想的核心是“富其家者资其国,富其国者资天下,欲富天下则资之天地”?輥?輱?訛,遗憾的是,他在变法的過程当中,并没有关注“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没有“欲富天下则资之天地”;而是仅仅偏重于“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富其国者资之天下”。
站在历史的今天,也许我们不应该以我们今天的标准去评判王安石,但是不管他的这些改革思想和宗旨在变法中有没有得到落实,不管他的变法有没有成功、能不能挽救大宋于危亡,我们都不得不说,王安石是一位优秀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改革家,更是一位杰出的探索者和实践者,他在历史中的作用和地位都是不容抹杀的。
注释:
①(宋)王安石.《临川集》卷三十九《上仁宗皇帝言事书》[M].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年版。
②《临川集》卷六十九《取材》转引自马振铎:《政治改革家王安石的哲学思想》[M].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第224页。
③《临川集》卷六十九《论馆职札子》。
④《临川集》卷四十二《乞政科条制札子》。
⑤《临川集》卷六十四《材论》。
⑥《临川集》卷六十四《材论》。
⑦《临川集》卷三十九《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⑧《临川集》卷三十九《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⑨杨春肖:《王安石疾厉改革者的宿命》[M].中国发展出版社出版,第64页。
⑩《临川集》卷七十三《答曾公立书》。
(十一)《临川集》卷三十九《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十二)王安石:《与马运判书》转引自杨春肖:《王安石疾厉改革者的宿命》中国发展出版社。
(十三)王安石:《与马运判书》转引自杨春肖:《王安石疾厉改革者的宿命》中国发展出版社出版。
参考文献:
[1][宋]王安石.《临川集》卷三十九《上仁宗皇帝言事书》[M].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
[2]马振铎.政治改革家王安石的哲学思想[M].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1984.
[3]杨春肖.王安石疾厉改革者的宿命[M].中国发展出版社出版,2009.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