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瓯市银杏发展思路探讨
2013-04-29陈水电
陈水电
摘 要:银杏是一种药食兼优、营养丰富、味道甘美的上等干果。发展银杏不仅是农村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而且将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针对建瓯市银杏发展的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就一些问题提出建议,为进一步促进建瓯市银杏产业发展提供思路和参考。
关键词:银杏产业;现状;发展对策;建瓯市
中图分类号 S6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07-102-02
1 建瓯市的土质气候条件和山地情况
1.1 土质气候条件 建瓯市地处福建省北部,武夷山脉东南面,鹫峰山脉西北面,以丘陵和低山为主,平均海拔453m。气候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 670mm,年平均相对湿度81%,年平均无霜期270~290d,年平均日照时数1 812.7h。土壤以红壤类为主,土质较为肥沃,很适合银杏生长。
1.2 山地情况 建瓯全市总土地面积42.1万hm2,其中林业用地34.7万hm2,占土地面积的82.4%,每年林业采伐迹地面积在0.33万hm2左右,还有一定数量零星分散的荒山、荒地、荒滩,以及农村房前屋后,尤其是近些年大量林农外出打工,原长年耕种的山垅田和旱地抛荒,都可用于种植银杏。
2 建瓯市银杏发展状况
2.1 有悠久的栽植历史 过去农村很多地方都有种过银杏,现在大部分山区、半山区的村庄还保留了一些老银杏树。据调查全市现存的老银杏树大约还有300株左右,生长很好。
2.2 群众有积极性 近几年,不少群众已看到银杏有很高的价值,主动自发地种了不少。据了解在1996年以前已自找苗木栽植10 000株左右,仅1996、1997年两年经市银杏协会从江苏调嫁接苗60万株,进行种植。
2.3 领导重视 20世纪90年代以来,建瓯市实施“科技兴市、富民强市”的发展战略,市委市政府把开发银杏产业摆上议事日程。1996年5月16日,市委市府制定《中共建瓯市委 建瓯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银杏生产的意见》(瓯委综[1996]41号)文件。1996年5月31日,成立了建瓯市银杏生产指挥部,下发《中共建瓯市委 建瓯市人民政府关于成立建瓯市银杏生产指挥部的通知》(瓯委综[1996]44号)文件,随之建瓯市银杏协会在一场空前的发展银杏战役中蕴育而生。在全市范围内,兴起一个“银杏热”。
3 建瓯银杏发展存在问题
3.1 一时热 1996年至2000年5a间,从市委市府到各乡镇各村上下十分重视,市委市府下发“关于大力发展银杏生产的意见”,成立了建瓯市银杏生产指挥部和建瓯市银杏协会。市委市府决定要加强银杏生产的领导,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采取的措施有:(1)允许国营、集体或单位利用条件较好的砍伐迹地和荒山、荒地种植银杏,允许个人(包括职工)利用零星散地和村庄附近、房屋前后种植银杏,坚持谁种谁有,长期不变。(2)从1996年起到2010年,市林委每年要规划133.3~200hm2砍伐迹地,作为种植银杏用地。凡是单位和种植银杏的示范户,种植面积在1.3hm2以上的,经过批准可同营造用材林一样,享受该村造林更新补贴。(3)要多层次、多渠道解决资金问题。凡是单位或个人种植银杏所需要的资金以自筹为主。从1997年至2000年期间,市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作为乡(镇)、街道、村示范片的贴息贷款,有条件的市直单位可与乡(镇)、街道、村挂点、联营、合股、独资发展银杏,也可建立种植银杏支农示范点。科委、农业外资办、老区办、扶贫办要向上申报银杏生产项目,争取资金。同时建立了各种类型的基地和示范片,频繁召开各种现场会,还经常组织外出参观取经等。2000年后除“银杏协会”1年1次的例会外,再也没有动静,出现“一时热”现象。
3.2 重造轻管 1996、1997年2a间,由林农个人零星购买苗木种植10万株左右,市银杏协会从江苏调购嫁接苗60万株,计70万株左右,江苏调苗含运费每株13元(林农付8元/株,市补5元/株),仅苗款达910多万元,按25株/667m2株算,种植面积达0.19万hm2左右。由于重造轻管,没有认真抚育、除萌、下肥等,一大半都以失败而告终。整个过程被卖苗者赚个满锅满盆,而种植户损失惨重。
3.3 服务指导不够到位 银杏种植管理技术宣传普及以及系统服务指导林农力度不够。选地不对,在土层瘠薄的山地上种银杏。挖穴的深度、宽度不够,没有下足基肥,后期又疏于管理,这样也就难以成林。
3.4 信息流通渠道不畅 1996年种植的银杏至今已17a,进入盛产期,由于林农分散经营,形成不了规模,本市无加工企业,又无外商来收购,仅靠林农在农贸市场上零售,销售数量极为有限,若销售不了当垃圾倒掉。银杏采收是较繁锁的人工手中操作,在没有用机械的情况下,花工大,现在劳动力工价高,在本市零售1kg在12元左右,这样林农不但无利可图还可能亏本,极大挫伤林农的积极性。对银杏不抚育、不下肥、不采果,任凭自生自灭,造成已投产的银杏树老化枯死,有的林农以低价卖给苗贩子当绿化苗,退出地来种植其他东西。
4 建瓯银杏产业发展对策
4.1 领导重视,再给力 银杏是长寿树种,实生苗种植要二十多年能产果,嫁接苗也要3a以上投产。应该把林农的利益放在首位。要树立长期重视的思想,要不断深入调查研究,总结生产发展过程中的经验与问题,加大银杏种植管理技术宣传普及以及系统服务力度。在银杏“冰冷”期,像上坡的汽车,不能空档下滑,应加油给力。
4.2 保持优惠政策的连续性 政府要取信于民,要保持优惠政策的连续性。随着形势的发展,结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按谁种谁管理谁收益的政策,发给林权证,保持长期不变,且允许继承和传让。在资金上继续扶持,鼓励林农向银杏绿化用苗、银杏叶用林、银杏果用林、银杏材用林方向发展。
4.3 开展普查、摸清家底 由市银杏协会牵头,依靠林业站人员的技术力量,凭1996、1997年调查、调苗材料为依据,深入山场实地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调查,查清现存天然老银杏树和种植银杏树的地点、株数、面积、生长、投产情况,摸清家底,修订管理技术方案。
4.4 加强原有银杏树的管理
4.4.1 加强老树管理 建瓯市历史留下的老银杏树大约还有300多株。过去这些老树都是自生自长,结果率低、效益差。改造老银杏树的主要做法:一是深翻熟化土壤,改善土壤条件,促进根系更新;二是1a重施2~3次肥料,增加养分,促进新枝生长;三是对雌树进行人工授粉。
4.4.2 加强结果树的管理 银杏树的萌发能力很强,每年在树蔸会萌发出大量的枝条,要结合每年冬季和夏季的修剪,把萌芽剪除干净;要中耕除草,按南北而逐年轮换扩坑,重视有机肥料,对裸露根进行培土,防止水土流失等。银杏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氮、磷、钾、钙、硫、铁等多种元素,其中氮、磷、钾需要量更多。为了保持高产、稳产,要在2~4月的萌芽幼果期,5~6月的幼果膨大期,7~8月的花芽分化种果硬核期,分别施用一定数量的氮、磷、钾肥。在9~10月采果后再施1次肥料,为第2年丰产打基础。总之银杏是需肥量很大的树种,除化肥外,有机肥常年可施且越多越好。修剪。剪去枯枝、弱枝、徒长枝、病枝、并生枝、下垂枝、邻接枝和重叠枝等。
4.5 产业经营、规模发展 建瓯市委市府要充分发挥建瓯山地多,立地条件好的优势,把银杏当作一种产业来发展。要利用民间资金,发展银杏基地,实现规模生产,在1996、1997年银杏热的基础上,再加热升温,要打造面积达0.67万hm2以上福建最大的银杏生产基地。
4.6 成立银杏种植专业合作社 建瓯银杏受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无法有效对接的影响,常常出现“果贱伤农”情况,损害了林农利益,挫伤了林农生产积极性。受传统生产方式的影响,建瓯银杏产业缺乏一个有很强凝聚力、号召力的组织,农民参与率、科技普及率不高,制约了银杏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此,急需成立银杏种植专业合作社,把一家一户小生产与广阔的大市场有机连接起来,走“公司+合作社+基地”的路子。
4.7 扶持企业,促进加工增值 只重视种植,不发展加工,不能增值,没有动力就不能成为产业,就不能做强做大,要积极利用民间资本和社会上的能人智士,大力兴办以生产“银杏茶”、“银杏果”、“银杏生物制药”的加工企业。在加工上做文章,通过龙头企业,提高附加值,提高市场竞争力,推动银杏市场流通。在政策、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重点扶持建瓯银杏加工业,促进其上规模、增效益、抓好整合,培育发展一批“民办、民管、民营”的新型银杏加工企业。
(责编:徐焕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