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社交媒介中的调侃话语分析

2013-04-29王珏谢誉元

关键词:话语分析网络媒介

王珏 谢誉元

摘 要:网络语言是随着网络的兴起而出现的一种网络社交用语。其中,带有调侃性质的话语因其鲜明的独特性而引起了众多人的关注。本文通过调查法、文献研究法等方法对网络社交媒介中的调侃语言进行话语分析,试图透视这些调侃语言的潜台词,揭示文本制造者的潜在态度和表达意图,这样才能把握调侃语言的变化和社会发展之间的联系。

关键词:网络媒介;调侃语言;话语分析

中图分类号:H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7-0227-04

在网络的交流空间里,随着热点事件的发生,形成了一些独特的带有调侃性质的流行话语。调侃原意指用言语戏弄、嘲笑,现在多指开玩笑,以一种轻松的态度去看待一些事物。运用话语分析手法,分析这些调侃语言,发现其娱乐的手法并没有掩盖其严肃的交际目的。这些调侃语言新颖幽默,但通过探究,部分也有针砭时弊的功能。

一、话语分析概况

话语分析(Discourse Analysis)是一种语言研究的方法。话语分析的显著特点,就是牢牢结合语言的实践应用,探索语言的构建形成和作为沟通工具的使用特点。

话语分析有以下四个特点:(1)从选取材料上看,通常话语分析从书本或录音等自然素材中选取实际用语加以探究。(2)话语分析把定量分析作为定性分析的基础。(3)话语分析除了把研究对象看作为一个静态的成品之外,更注重把它作为一个动态过程来考虑。(4)紧密联系语境是话语分析在方法论上的最大特点,可以说,脱离说话情境,也就无法很好地进行话语分析。

近年来,从批评解构到积极方向,话语分析领域不断发展。以“建设性”为导向,对话语进行积极正向地分析,这顺应着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主流趋势。

积极话语分析的一个主要分析方法是评价理论。其在分析话语的字面含意的同时,更加注重字面下的深层寓意。评价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系统是态度系统,这是话语分析的一个重要方法。

此外话语分析还包括修辞话语分析、宏观结构理论、话题延续性理论等。Habemas的交往行为理论使人们在评价话语方面有了依据。

二、网络中的调侃语言

自2008年以来,网络中的流行用语快速增多。其中,“躲猫猫”、“打酱油”、“神马都是浮云”等调侃语言层出不穷。这些语言既特色鲜明又容易理解,网民们将其与重大社会事件、新闻、娱乐节目等之间建立起联系,把调侃语言反映的舆论事件不断升级,以达到吸引传统媒体关注的目的。

(一)调侃语言分类

根据调侃语言的外在特点,可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1.缩写类。在《应届毕业生怒问:谁替我签的就业协议书?注水的就业率!》的帖子中,“被就业”被网友调侃地抽离出来,指代该事件。这是“被就业”的第一个表达意思。此后,该词的含义被再次提升。第一层的关键词符号成了能指,所指是网络社会的热点事件,符号化步骤完成。网友们通过类比手法进行扩展,如后来的“被死亡”等。这些词语都上升成为一种互联网文化的指代,形成了新的所指。这种看似调侃的语言压缩,却反映出社会中一些不良现象,简单一个“被”字,充满无奈与愤怒。

2.数字或文字谐音类。用一连串的数字或文字谐音表示各种相应的意思,并将含义固定下来,这是网络社交媒介中特有的语言之一。在网络聊天和发帖中使用谐音,除了能方便打字外,更多的则有调侃、幽默的目的。数字“7456”表示“气死我了”,“286”则表示低能儿,指脑子转得慢,像台运算速度最慢的286一样。再如文字谐音:霉女(美女)、稀饭(喜欢)、斑竹(版主)等。

3.生造或转义类。通过旧词翻新、中西结合,或者运用比喻、指代、拟声等修辞方法,重新制造出形象生动、风趣幽默的网络社交用语。例如,真e心(真恶心)、恐龙(丑女)等。

4.句法结构变化类。网络社交语言经常从外部系统中引进新的句子和语法结构。例如《大话西游》中“给我个理由先”是网络幽默用语“被使用”的人气之星。将固定词序的改变使句子带有了调侃的新作用。

5.其他。曾经在论坛上看到这样一段文字,大意说女人生活的不容易,原文如下:

漂亮点吧,太惹眼,不漂亮吧,拿不出手;学问高了,没人敢娶,学问低了,没人要;会打扮,说是妖精,不会打扮,说没女人味;生孩子,怕被老板炒鱿鱼,不生孩子,怕被老公炒鱿鱼。哎,这年月做女人真难,所以要对自己好点。

这是一段典型的互联网社交调侃用语。其融合了对比、讽刺等手法,从看似一连串抱怨的话语中,侧面反映现代女性的困难与窘境,也表现出乐观、幽默的生活态度。

(二)调侃语言的共同点

1.来源于社会的某个热点现象或娱乐节目,往往以某一件具体的社会事情为依托背景。

2.一个普通的词汇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了其原本没有的意思,并迅速走红,成为网络流行语。也就是说相同的语言经过网民的使用,原本意思已经改变,其可能加入了更能反映社会事件的情绪。

3.在网络的传播过程中,这个词汇的新意义得到更多网络用户的认可,甚至能影响传统话语的渠道。

4.调侃语言反映的舆论事件由此得到人们更广泛的关注与宣传,甚至影响事件的走向与发展。

三、运用话语分析理论看网络中的调侃语言

(一)有关交往行为语言的话语分析——以“躲猫猫”为例

1.“躲猫猫”词汇的产生。2009年2月,云南青年李乔明(也有媒体写作李荞明)死在看守所,警方称其“躲猫猫”时撞墙。2月13日,《云南信息报》发表文章公开质疑这一说法,“躲猫猫”事件很快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网民们以用夸张、讽刺等手法对警方的解释进行了各种回应。“躲猫猫”在带上调侃性质的同时,也深深地讽刺了当地警方的作法。

伴随着“躲猫猫”事件的发展与揭露,“躲猫猫”一词也经过网友们而获得新的含义——具有很强的娱乐性,且有搪塞、找理由的意思。

2.“躲猫猫”的交往行为理论分析。作为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Habemas,他的交往行为理论影响了批评话语分析领域的发起,推动了积极话语的发展,尤其是对其评价标准起了重要的补充说明作用。在话语评价方面,交往行为理论能帮助分析消解例如幽默、假话、讽刺等问题。由于语言本身具有的社会属性,且评价话语的标准常常受人们自身价值观的影响,话语分析很难有一个明确、共同的评价尺度。但Habermas的交往行为的理论给学界提供了一个相对全面的评判框架,即为“真、善、美”。

当“躲猫猫”成为调侃词语后,网友们纷纷热用该词。天涯的网友们发挥其一向的娱乐精神,很快就有人注册了“大家都来躲猫猫”、“躲猫猫游”等相关ID,并且在转发新闻主帖后面的评论更是“躲猫猫”成片,诸如“楼主说错了!我当时在场,明明是那堵墙跑过去把那男子给撞了!那男子一开始站在那里从没动过!这堵墙撞人后就跑了。”“俯卧撑、打酱油、躲猫猫——中国武林三大顶尖绝学。”“应该给那个发明躲猫猫的人最佳创意奖。”“以后家里有小孩的可不能教他们再玩躲猫猫了!多危险呐!”

这些评论虽然看似在开玩笑,但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不难发现其在辛辣地讽刺警方的作为,在网友自发的调侃行为中,反映他们关心李乔明、重视社会公平,希望建立一个有序、和谐的社会。调侃词语一定程度上显示了网友同情弱者、真诚生活的品质。

(二)有关修辞语言的话语分析——以“3Q体”为例

1.“3Q”体的产生。在2010年12月3日晚,腾讯公司发布了一封致全体QQ用户的信,开头为:“亲爱的QQ用户:当您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们刚刚作出了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在360公司停止对QQ进行外挂侵犯和恶意诋毁之前,我们决定将在装有360软件的电脑上停止运行QQ软件。”随即,这段话语被网民戏称为“3Q”体。

之后,网友们竞相转发、模仿“3Q”体。例如:

蒙牛做个艰难的决定,如果监测到用户胃里有伊利牛奶,将自动释放三聚氰胺;康师傅做了个艰难的决定,如果检测到用户使用过统一,方便面里将没有配料;NOKIA做了个艰难的决定,如果检测到家里有MOTO手机,NOKIA将自动引爆;百度做了个艰难的决定,如果监测到用户浏览Google,将自动封禁百度ID;微软中国做了个艰难的决定,在腾讯停止对360进行外挂侵犯和蓄意诋毁之前,我们决定在装有QQ软件的电脑上停止启用Windows。您可以选择卸载QQ或删除Windows,我们不会让用户的桌面成为战场。

2.“3Q”体的修辞话语分析。修辞话语分析是指对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及运用进行解析,以探知传播者说话的目的和如何运用话语去表达和传递自己的说话意图。运用修辞话语分析理论,就可以大概了解这些调侃语言的真实交际目的是什么。

(1)修辞发动。肯尼斯·博克是新修辞学的开创者,其认为修辞活动的标志和本质就是“认同”,“认同”也是一个有效的传播手段与方式。在前面的“3Q”体中,发言人想要唤起的认同与共鸣,既不是“艰难的决定”,也不是表达一种急切的情感宣泄,而是想凸显自己对行业竞争中行为不规范的不悦,以及360对网络用户造成利益伤害的抗议。

网友们对“3Q”体的模仿,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调侃和娱乐或者是赞同腾讯的做法,实质上是要更广大的受众去了解腾讯本身的做法就是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以此来唤起人们认同对腾讯的“定性”:其本身行为就属于不正当的竞争。在模仿的例子中,腾讯原文中“决定”的内容由“停止”发散,而变成“释放”、“引爆”、“封禁”等,这些词汇具有一些暴力、激进与夸张色彩,这也是为了引起受众的认同:腾讯这种行为是互联网中的暴力行径,这一决定损害了用户利益。

(2)材料布局。由于该调侃文字是具有典型网络特征的电子语篇,不是某一个人的“著作”,因此,在多个群或论坛中,这段文字并非一成不变,或前后顺序略有不同,或选择的仿句数量不同,但几乎都以微软的“停止运行Windows”作为结束。从结构上看,腾讯以“停止运行”开始, 文字最后又回到“停止运行”,前后呼应,比较严谨。从逻辑上看,由于Windows是QQ运行的基础,这个结尾也表达了不正当竞争的最终结果会使自己处于不利位置的意图。

(3)修辞效果。经过一些网友的调查,当天和后面两天的帖子评论大多不赞同这种不正当的竞争行为,认为这种做法剥夺了用户们选择软件的权利,有强迫的感觉。例如网民“一路飞烟”跟帖:“我的电脑谁作主?看来不再是我了……555!”“会飞的鱼”表示:“这样的竞争也可以吗?那我们的网络生活还有什么保证?”由此可见,以调侃手法模仿而成的“3Q”体帖子,实质上没有遮掩其严肃的交际目的。

(三)有关态度系统的话语分析

评价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是态度系统,即指对人的言行举止或情感、事物、社会风气或现象等方面做分析评判,并通过评判来尝试揭露话语字面下所隐藏的深层含义。由于研究的侧重点不同,态度系统可以分为:情感系统、判断系统、鉴赏系统。

1.网络调侃语言中的情感系统。情感系统是指说话人言语中传达出的感情与情绪信息,例如开心或伤心、兴奋或愤怒、满意或失望等。情感系统分为两方面:正面情感和负面情感,例如:给力(正面)、躲猫猫(负面)、亚克西(正面)、拼爹(负面)、咆哮体(大多负面)等。

通常来讲,正面情感传递出积极的情绪,负面情感表现出消极的情绪。但经过深入探究,负面情感也能间接地传达出一种乐观的情绪和对一些事物、人和社会寄予某些期待。例如目前红遍大江南北的“屌丝”一词,其原意是指外形不佳、经济能力不高的一类人,又称矮矬穷。后来,经过网友们的竞相使用与传播,其更加入了一种调侃、自嘲的语气,甚至是被人夸赞时的自谦之词。“屌丝”从原来较为负面的一词,逐渐带上了一种幽默,表现出一种轻松的生活态度。

2.网络调侃语言中的判断系统。判断系统是指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行为准则和道德约束对行为主体的言行举止、社会事件等进行的判断。依据判断标准的不同,判断系统可以分为社会约束与社会评判。社会约束涉及行为主体的话语和行为,评判行为主体的言行真实与否和得当与否。判断系统包括正面和负面。例如:你太有才了(正面)、我爸是李刚(负面)、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负面)、我还是坐在宝马里哭吧(负面)、茶水,你发炎了(负面)。而社会评判则与人自身的道德素质和办事能力有关。

“我爸是李刚”这句话对于当事人来说,揭露的是其本人的嚣张和霸道,而对于广大网友来说,此句更能表现出当今社会有权利横行、权利至上的不良现象。“我爸是李刚”在之后的调侃中,更被扩写为“人生得意须尽欢,因为我爸是李刚”、“出门闯大祸,我爸是李刚”等。在这看似调侃的背后,实际上深深表现出民众们对有权者、有钱者、“官二代”的不满、愤怒和无奈,还透露出希望规范法律体制、杜绝法律漏洞,真正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营造一个美好和谐的社会。

3.网络调侃语言中的鉴赏系统。鉴赏系统是指对事件、物体或一个过程的鉴别和评价。鉴赏系统依据侧重点的不同,分为对事物本身、事物的构成和事物价值的鉴赏,包括正面鉴赏和负面鉴赏。例如:ungelivable(负面)、神马都是浮云(负面)、上网有风险,发(回)帖需谨慎(负面)、我勒个去(负面)、谢天谢地谢亚龙(负面)、人生就像茶几,上面摆满了杯具(负面)。

在进行话语分析时,鉴赏系统不仅仅是进行一些大概的美学分析,而且还透视出语言表面下的深层含义。ungelivable 是中国网友自创的外文,从动漫中的“无力”到“ungelivable——不给力”,看似荒诞的造词实际上也有逻辑可循,“un”是英文否定的前缀,形象的发音“昂给力围脖”。这些完美的“巧合”使该词大火。网友纷纷使用该词,以表达一种无奈、调侃的心情。“神马都是浮云”中“神马”是“什么”的谐音,有虚无的意思,“浮云”给人一种变幻莫测、行踪无定的感觉。两种虚无缥缈的物体组合在一起,表达了多种不同的含义——以调侃的语气告诉自己,该放弃就放弃,表现洒脱的处事态度;提醒自己对于可望而不可即的事物不要过于花费精力或者妄想;凡事看开,不要过于在意,表现超然脱俗的境界。总体而言,虽然在鉴赏系统中,上述调侃语言都是偏向负面,但究其根本,其并不属于彻底消极的范畴。这些调侃幽默的社交语言在反映一些不良现象或消极情绪的同时,更多的是流露出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及希望消除不良风气、建设一个美好社会的希冀。

以上,笔者从话语分析理论的角度出发,谈论了一些网络社交媒介中的调侃语言。它对我们社会生活有一定的影响,表达了民众一定的诉求。随着热点事件的发生,其关键词被抽离出来,并且部分“被调侃化“,最终在网络上大量传播,这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在塑造、引导网络舆论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明霞.评价理论视角下的电影评论分析[J].安徽文学,2011(2).

〔2〕刘立华.评价理论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3〕朱永生.积极话语分析:对批评话语分析的反拨与补充[J].英语研究,2006(4).

〔4〕邱凌.浅析修辞手法在网语构词中的运用[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5(1).

〔5〕Laura A lba-Juez.话语分析面面观[M].英国:剑桥学者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 张海鹏)

猜你喜欢

话语分析网络媒介
高校思政课教师网络媒介素养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以内蒙古C市为例
城市老年人网络媒介素养提升路径研究
新时代网络媒介下市场营销的创新
网络媒介批评发展概述
多模态视角下外语教学研究
科技新闻报道中的共识制造:转基因议题的框架与话语分析
从话语分析理论看《暮色》中男主角参与的对话
新闻话语分析与意识形态
从《喜福会》看华裔家庭的文化困境
宣传网页的多模态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