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视角下外语教学研究
2017-01-12肖琴
肖琴
摘要: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课堂已经呈现出多模态的形式,包括图片,音频,视频,网络等。通过搜索知网,核心期刊有82篇关于多模态话语分析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的论文。通过分析CSSCI中的65篇文章,发现:(1)多模态话语分析在教学中的应用起步晚,但是发展速度快。(2)多模态话语分析在英语教学中应用范围广,包括听力、阅读、写作、PPT等多方面。(3)质性研究相对较多,实证性研究较少。
关键词:多模态;话语分析;教学活动
1. 引言
媒体是意义表达的工具,是模态表达的载体,也是使符号产生印迹的物质手段。我们所说的听觉、视觉、触觉、味觉、嗅觉就是模态。多模态是指把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张德禄,2009)。根据胡壮麟的观点,模态是可对比和对立的符号系统,我们感受客观世界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是不同的感知模式(胡壮麟,2007)。
2. 多模态外语教学研究内容
(1)多元读写能力培养研究
教育部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对大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然而,在实际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效果却往往不尽人意。在传统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学生一般只能通过教材中的书面文字的单模态方式输入信息,在这种静态的单模态写作教学模式中。学生输入、产出时涉及的符号系统资源均是单一的语言符号,通道以视觉的单模态为主,通过视觉与文字单模态互动学习英语写作技能,付出大而收获小(顾日国,2007)。多模态的写作教学资源整合了与写作任务相关的音乐、视频和图片等背景材料,为学生创设了轻松、高效的写作学习环境。
(2)多模态听力教学研究
多模态听力教学研究中实证研究占主流,主要论证听力多模态教学模式的设计与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其研究内容涉及三个角度:第一,多模态听力自主学习模式设计。典型代表有王玉雯(2009)、曾庆敏(2011)、李欣等(2012)。第二,多模态与元认知策略交互模式及其效度研究。代表性研究有龙宇飞、赵璞(2009)的元认知策略与多模态交互的听力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多模态与元认知策略之间有较强的交互,两者的结合比单独的元认知策略及多模态教学更能促进听力理解。第三,听力输入的多模态教学设计研究。胡永近、张德禄(2013)认为听力输入的多模态设计能够显著降低学生听力理解难度,视听感知信息内容的一致性是促进听力理解的关键。谢竞贤、董剑桥(2010)也认为听力教学应该根据“可理解性输入”原则来设计。
(3)多模态教材研究
多模态性教材在此指由多种模态共同组成的教材,包括文字、图画、表格、录音、录像共时或者按一定顺序出现。其中,文字显然还是起主导作用,但不再是一种模态独尊的局面,而是多种模态竞相争艳的局面。我们在教材编写中要坚持的原则,包括协同性、多维性、共时性、动态性、链接性、网络性等。陈瑜敏(2007,2010)在社会符号学视域下,以介入理论、人际功能研究中的介入与分级概念、视觉情态理论为框架,探讨外语教材的多模态语篇特征。张德禄、张淑杰(2010)、刘明、胡加圣(2011)则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探讨了多模态性外语教材的总体特点和类型,并初步研究了多模态性外语教材的编写原则。
(4)多模态 PPT演示教学研究
多模态PPT演示教学能够正向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大多数学生对于该教学模式是认可的。PPT 教学是多模态外语教学特征的主要表现形式。张征(2010,2013a)在系统功能语言学和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了多模态PPT演示教学与学习成绩、学习态度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多模态 PPT 演示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改变学习态度有积极意义,同时也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多元读写能力。该类研究比较注重实证研究,实验对象涵盖本科生、研究生;研究方法涉及测试、问卷调查、半结构访谈等多种方法。
3. 国内多模态外语教学研究成就、不足与未来研究建议
在国内现有的多模态话语研究成果基本停留在主观的分析解读层面,缺乏对多模态语法关系进行科学的调查取证与量化分析,实证研究有待加强。在理论建设方面,我国多模态话语分析仍走着“拿来主义”路线,主要是吸收和消化国外的理论,理论研究较多,实证少。
4. 结语
近年来,中国网络信息技术与媒体技术的发展,加速了多模态话语研究、多模态外语教学研究与国际对接并趋于热点化。但从目前研究形势来看,国内多模态外语教学研究在对国外研究成果的引入和分析方面已经较为全面和透彻,以后面临的研究任务则是如何创造性结合中国信息技术与媒体技术发展特征,构建本土多模态外语教学理论,实现多模态外语教学研究理论与实践的自主创新。
参考文献:
[1] 顾曰国.(2007). 多媒体、多模态学习剖析. 外语电化教学,(2),3 -12.
[2] 胡壮麟.(2007). 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多模态化.外语教学与研究,(1),7 -8.
[3] 龙宇飞,赵璞(2009). 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元认知策略与多模态交互研究. 外语电化教学,(7),58-62.
[4] 刘秀丽,张德禄.张宜波(2013).外语教师多模态话语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系研究. 外语电化教学,(3),3 -9.
[5] 韦琴红.(2009).多模态化与大学生多元识读能力研究.外语电化教学,(2),28-32.
[6] 谢竞贤,董剑桥.(2010). 论多媒体与多模态条件下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外语电化教学,(6),9 -13.
[7] 袁传有.(2010). “多模态信息认知教 -学模式初探”———复合 型课程“法律英语”教学改革尝试.山东外语教学(4),10-18.
[8] 张德禄.(2009). 多模态话语理论与媒体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外语教学,(4),15-20.
[9] 张征.(2010). 多模态PPT演示教学与学生学习绩效的相关性研究. 中国外语,(3),54-58.
[10] 张征.(2013a). 多模态PPT演示教学与学生学习态度的相关性研究.外语电化教学,(3),59 -64.
[11] 张征.(2013b)基于“设计”理念的多元读写能力培养模式. 外语与外语教学,(2),11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