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果实蝇在安徽省的分布及生物学特性调查研究
2013-04-29金思明等
金思明等
摘 要:东方果实蝇在安徽省大部分果园均有分布及危害,并已到达我省水果主产区萧县、砀山一带,分布范围向北推进500km以上。已经查明该虫在我省的寄主种类达13大类50余个水果蔬菜品种。通过室内接代饲养,东方果实蝇在合肥1a可发生6代,以蛹在土中越冬。清洁果园,套袋,规范种植及化学诱集成虫是主要的防治措施。水解蛋白粉,甲基丁香酚是诱杀成虫的有效手段,也是测报方法的首选品种。
关键词:东方果实蝇;分布;寄主;生物学特性;防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 Q969、456.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07-44-05
东方果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又名柑桔小实蝇、果蛆,属双翅目(Diptera)实蝇科(Tephritidae)、果实蝇属(bactrocera)。该虫原产亚洲热带地区和亚热带地区,现广泛分布于东南亚、南亚地区和太平洋岛国。我国于1911年起,相继在台湾、广东、广西、云贵、海南、湖南、四川、浙江、江苏南部发现该虫。东方果实蝇因其幼虫寄生于即将成熟的果实内造成果实腐烂和早期脱落,对水果、蔬菜造成极大破坏,严重影响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随着气候的变化和温度的升高,该虫的危害地区逐渐北移,发生范围和危害程度逐年扩大和加重,引起了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广州、浙江、江西、江苏、上海、福建、台湾等省、市有关部门均已将该虫列入调查研究对象。广东中山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南、华中农业大学、苏州大学、中国科学院柑桔研究所、广东省昆虫研究所等高校、科研机构和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都有很多报导。其中范京安和周国良等研究认为,东方果实蝇的适宜分布区在长江以南,杨忠显[1]报道江苏苏州地区发生严重的东方果实蝇危害,柑桔、梨、柿、枣等水果为害率达80%以上;并认为这是东方果实蝇分布的最北缘地区。谢琦、杨丽英[2-3]等将该虫定性为热带、亚热带水果的重要检疫性害虫,是东南亚地区具有毁灭性的5种农业害虫之一。该虫寄主种类较多,有250种以上水果、瓜类和茄科蔬菜作物,其寄主范围之广是许多农业害虫中少见的,危害之重更是不可忽视的。东方果实蝇繁殖速度较快,繁殖能力强。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可连续繁殖,每年发生代数3~10代不等,无滞育现象;每头雌成虫一生可产卵400~3000粒,且成虫寿命长,世代重叠,适应能力强,能将一个果园在短期内造成毁灭性的损失。
我省对果实蝇的关注始于20世纪90年代,宿松县植保站发现果实蝇危害柑橘。2002年,省商品检验检疫局委托安农大林华峰教授在安农大校园用4类实蝇诱剂诱到多条实蝇并鉴定就是东方果实蝇[4]。2005年,金思明在合肥西门果园发现了大量果实蝇危害水果,正式证明了东方果实蝇在合肥的存在。由此引起了多方面的关注。
据2010年统计,我省水果面积为10.71万hm2,居全国第10位;蔬菜面积为77.53万hm2,也居全国第10位;特色产品“砀山梨”闻名遐迩,远销国内外;皖南的柑橘、甜桃、蜜枣,淮北的苹果、葡萄等水果,市场前景广阔。蔬菜更是全省城乡人民不可或缺的日常食品。因此,确保水果、蔬菜生产安全并提高产品质量,查清东方果实蝇在我省的分布及危害,提出有效防控措施,在当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针对当前我省水果、蔬菜生产现状,经申报省科技厅获批“安徽省东方果实蝇调查研究”课题,课题由省老科协农业分会牵头,省植保总站、安庆市、黄山市、宿州市、全椒县、凤阳县、肖县、宿松县植保站,合肥正大果树研究所等10个单位为协作组成员,开展大规模的调查研究。从2009年春开始,到2011年底结束,3a来获得了大量的调查研究资料,取得了较多的研究成果。现将调查研究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 调查研究结果
1.1 东方果实蝇在我省的分布 通过实地调查全省28个果园中,有21个果园发现果实蝇幼虫危害,占调查果园的75%。其中,同时发现有成虫、幼虫的果园有13个,占调查果园的46%。明确了这些果园属于疫区。这些疫区包括安庆市的宿松县、太湖县、合肥市、六安市的金安区、寿县、滁州市的凤阳县、全椒县、淮南市、蚌埠市郊区、固镇县、宿州市的萧县、砀山县等地。特别是地处N33°两侧的萧砀一带发现东方果实蝇危害砀山梨和桃子等果实。这是一个重要的发现,过去未曾有过报道;它首次表明:东方果实蝇已越过长江、淮河,又向北推进500多km,达北纬33o两侧,进入我省水果主产区。
1.2 东方果实蝇在我省的发生特点 调查结果表明,东方果实蝇在我省发生的特点是中间重,南北轻。江淮之间发生较为严重,并有10多年的危害史了。寿县的八公山,蚌埠的涂山,固镇县的磨盘张,凤阳的三合输,宿松的敬老院柑桔园,果实蝇被害率在3%~40%,单瓶诱获的成虫在11~80头之间,已形成了较大的种群数量;特别是在合肥西门小果园内多年来危害一直很严重,其中晚熟桃被害率达70%~80%;爱宕梨被害率达85%以上;李、杏、油桃等达40%~60%;柿、枣、石榴达3%~60%,而且成虫单瓶诱获总量达209~321头(见表1)。
同期在萧县诱获成虫3头,砀山仅诱获1头,黄山市未诱到。在萧砀落果中发现的幼虫也仅在3%~20%之间,总体被害率在1%左右,尚未构成灾害(见表2)。调查表明:东方果实蝇在皖南是适生区,但并未查到,而非适生区的江淮之间却偏重,皖北北部也有少量发现,与周国梁等人的预测分布范围不太一致。
1.3 东方果实蝇在我省发生南北轻、中间重的原因分析 一是我们调查覆盖面积不大,还不足以以点代面;二是皖南高山阻隔,果园管理较好。而江淮果园管理较粗放,且大多为复合型果园。合肥市西门的一个小果园为什么危害严重?我们分析认为:一是品种多、杂、乱,该园有9类、共21个品种;从6月至11月都有成熟的果实,食物链丰富;二是管理粗放,落果落叶未及时清理;三是城市小气候适于果实蝇繁殖、越冬;四是垃圾箱里果蔬废弃物补充了果实蝇的食料来源;五是世代重叠加重了危害。而萧砀地区果园管理较好,且果实蝇入侵时间较短。
1.4 东方果实蝇在我省的寄主种类 东方果实蝇在南方危害热带水果、瓜类、茄果类,被害作物达250多种,但位于北亚热带向温暖带过渡地带的安徽省,有哪些作物受侵害尚无完整报道。通过我们3a的调查及人工接种,共发现有13大类、50多个果蔬品种受害。在自然界中,有桃、梨、柑桔、李子、杏子、柿子、枣子、石榴、番茄、辣椒等11类果蔬受害;在人工饲养笼中还有苹果、葡萄被寄生。在自然状态下,东方果实蝇对寄主有一定的选择性,其中桃、梨、李等水果受害较重,这些水果的成熟期适逢在7~8月的成虫高蜂期后,6月以前成熟的樱桃、枇杷未发现被害,柿子、石榴等晚熟水果,在10月份以后也很少见到受害。10月以前成熟的柿子(略带黄色)就有明显的黑色产卵孔,而10月中、下旬成熟的柿子,则基本不受害。在合肥尚未发现瓜类(丝瓜、南瓜、苦瓜、甜瓜)受害,在自然状态下,葡萄也未发现被害。
2 生物学特性
2.1 东方果实蝇在合肥地区的发生世代 在自然条件下,东方果实蝇发生代数难以确定,只能根据果实成熟期及诱获成虫数量的多少加以推测。在合肥诱虫一般有3~4个高蜂,加上越冬代,测算发生4~5代。但通过人工接代饲养,食料充足的条件下可发生6代。这6代中除第一代成虫是自然羽化,其余均为人工饲养笼内发生。2009年最早诱获成虫是在5月8日,最终诱获期是在11月25日,成虫的活动周期长达202d。2009年6月17日,在油桃上见到大龄幼虫,后连同果实放入纱笼内的带砂子容器中,于6月28日羽化出第二代成虫,从初见成虫到第二代成虫,历期49d。给成虫喂以水果切片,放入果实8d后即发现产卵,将产过卵的水果再培养,于7月30日出现第三代成虫,历期33d,8月27日获第四代成虫,历期28d,9月15日获第五代成虫,历期19d,10月19日获第六代成虫,为无效成虫,历期34d(见图1)。
通过在合肥人工饲养表明,东方果实蝇的3种虫态均无明显的滞育现象,即卵、幼虫、蛹在气温达到12℃以上,即可进入发育阶段,当放入冷藏室内3~5℃即停止发育,而取出后仍可继续发育,因此,只要温度适宜,果实蝇可以不断繁殖。
从成虫存活的天数推算,每次诱获的成虫中都有2、3、4代的混合代,祖孙三代同堂,世代重叠现象突出,因此各地报道发生代数悬殊。
2.2 东方果实蝇的生活习性观察 据观测,成虫喜光,喜温,在饲养笼内,多集中于阳光的一面,但对中午强光则返回稍暗处,以早晨7∶00~9∶00、下午16∶00~19∶00表现最为活跃,晚上则不活动。在温度达22℃以上,38℃以下时活动最多,打斗、交配、产卵等大多在此时段,雌性成虫有护卵习性,会用头部撞击靠近的其它成虫。当温度低于20℃时,则活动明显减少,当低于7℃的冷空气来临,就诱不到成虫。因此,可以认为7℃是成虫存活的临界点。幼虫与成虫习性有明显区别:一是幼虫怕光,一旦从果内剖出,则会迅速钻入果内,大龄幼虫则会弹跳逃离。二是幼虫在果实内要有较好的通气条件,由产卵孔通气,当虫体长大或虫量较多时,产卵孔增大,或有一较大空腔;多汁水果大龄幼虫往往尾端向外呼吸空气,此时装入塑料袋内会被闷死。三是幼虫耐低温能力高于成虫,在冰箱冷藏室内5~6℃存放10~20d后取出继续饲养仍能恢复活力,一般10℃以上仍能取食活动,12℃以上能正常化蛹,耐高温可达38℃以上。8月中旬,阳台温度最高达40℃以上,这时在果内的大龄幼虫会钻出来“乘凉”,降温后还会“回去”。四是幼虫的发育速度会随温度的高低及危害果实的大小而有变化,从最短的7d到最长的30多天不等。充分发育成熟的幼虫化蛹后的生存力较强,羽化后的成虫个体大,能耐更低的温度。合肥地区冬季最低气温达-10℃左右,深入土表3~5cm的蛹能安全越冬,但人工置入土中5cm左右的蛹次年羽化率仅为10%左右。
2.3 东方果实蝇成虫的补充养分及其选择性 果实蝇初羽化出土后,一般1~2h后即可飞翔,并找寻补充养分,才能完成卵的发育。在自然环境中,果实蝇的补充养分尚无明确的说法,但我们在垃圾箱附近诱到不少成虫,其食料来源可能是垃圾中的残余食物。饲养笼内喂以水果切片、糖水、蜂蜜、牛奶、肉汁、果汁(糖水等液体饲料滴放于吸湿纸巾上并置入开放的培养皿中),结果发现成虫均能舔食,但在桃、梨、苹果等切片上舔食明显偏多,依次为糖水→蜂蜜→牛奶→果汁→肉汁。其中对肉汁较少过问,对已有腐烂的水果,仍能不断舔食。垃圾箱中有各种果菜废弃物,可能是其补充养分的一个来源,这也能解释靠近城市的果园果实蝇较多的一个原因,在自然条件下,未发现成虫有采花蜜的现象。
3 东方果实蝇的防控技术
果实蝇幼虫与桃小食心虫、桃蛀螟一样是蛀食性害虫,一旦幼虫进入果内,就不易杀死,故以防治成虫为主要手段,其次是栽培措施。参照有关资料,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下列5项防控措施:
3.1 诱杀成虫 诱集成虫是监测东方果实蝇发生时间、种群数量、防治适期的主要手段,水果成熟前期是开展果园防治的关键阶段。在全省设置的8个监测点,应用4种果实蝇诱剂结果表明,以水解蛋白粉(P)及甲基丁香酚(Me)2种诱剂效果最好,诱获量最多,2009年分别为单瓶209头和210头,2011年在诱瓶减少后分别为单瓶289头和321头(见表1)。地中海实蝇诱剂和瓜实蝇诱剂单瓶仅为5头和2.5头。P诱剂诱集的昆虫种类达数十种,雌雄兼诱,因种类过多,初用者难以识别,但用于防治成虫,效果优于Me,诱剂有效期15d。Me作为东方果实蝇的专用诱剂,不但诱到的成虫均为雄性,而且没有其它昆虫干扰,易于掌握,诱剂有效期可达30d以上。
我省布置的8个监测点,除合肥外均是甲基丁香酚(Me),诱剂作为测报,虫情调查的依据是很可靠的。也是防治的重要手段。宿松县一家庭桔园挂Me诱瓶后,基本上未发生虫害。
3.2 清洁果园 清洁果园包括清除落果及仍挂在树上的干腐水果,除去园内杂草,冬季耕翻等内容。对已无经济价值的落果、烂果每隔3~4d清理一次,移出果园深埋,浸入水缸或堆集后喷较高浓度的杀虫剂,以减少幼虫化蛹机会,特别是压缩第一第二代虫源是减少水果被害的重要措施。
3.3 套袋 套袋能防治多种害虫侵害,也是防治东方果实蝇的有效措施,但套袋要求密封,不留间隙。萧县苹果套袋的田块,既减少了落果,又无虫害。但有些果子并不适合套袋,小型果也不易套袋,就要应用其它手段防治。
3.4 药剂防治 药剂防治仅在合肥西门果园进行了小面积试验,第一个方法就是封锁地面,以减少成虫羽化、出土的机会。封锁药剂为毒死蜱1 000倍液,在5月上中旬喷施。第二个方法是用蛋白粉澄清液加红糖、敌百虫及水的混合液喷于果树叶片上(占果园的10%即可),观察喷过药液后有成虫舔食及中毒死亡现象,是一种比较简单,省钱的防治手段。
目前在田间防治东方果实蝇以梁广勤提出的方法比较实用,即在该虫发生的高峰期内采用80%敌敌畏或90%的敌百虫1000倍液加3%红糖、3g水解蛋白,配制成毒液喷于果树叶片上,每10d喷1次,连续2~3次,每次喷1/3~1/4叶面即可,防效可达80%以上。张格成等用Me毒液浸泡蔗渣纤维板或脱脂棉,每667m2布20点左右,防治雄性成虫效果极好。此外,用多种植物提取液,中草药混合粉(果蝇乐诱剂)也有一定的诱杀效果,但尚处于试验阶段。对即将成熟的水果直接喷化学杀虫剂,因涉及毒性残留等原因不宜使用。
(本文还得到查兴、吴坤福、徐国健等同志指导)
参考文献
[1]杨忠星,蔡平,王利芬.苏州地区桔小实蝇发生危害研究[J].中国南方果树,2009,38(2):41-42.
[2]谢琦,张润杰.桔小实蝇生物学特点及其防治研究概述[J].生态科学,2005,24(1):54-58.
[3]杨丽英,刘建宏,熊小真.东方果实蝇防治研究概况[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32-238.
[4]林华峰,高亿波,杨新军,等.合肥地区检疫性实蝇监测调查[J].植物检疫,2007(2):49-50.
[5]吴佳教,刘海军,顾渝娟,等.实蝇监测技术要素II[J].植物检疫,2009,23(2):52-54.
[6]吕欣,韩诗畴,徐洁莲,等.广州桔小实蝇发生动态及气象因子[J].生态学报,2008(28):518-524.
[7]尹颖,王波,袁梦.不同环境因子对桔小实蝇生长发育的影响[J].江西植保,2007(30):23-27.
[8]伍丽芳,刘淑娴,阮贤聪,等.广州地区桔小实蝇生活史观察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07(10):54-55.
[9]熊桂和,郭文瑞,何木兰,等.东方果实蝇调查研究初报[J].安徽农学通报,2011(11):125-127.
[10]罗智心,任荔荔,祁力言,等.温度对桔小实蝇种群发育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09(5):143-146.
(责编:陶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