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白河污染底质粒径与铅、锌吸附研究

2013-04-29李静贝荣塔

安徽农学通报 2013年7期
关键词:粒径

李静 贝荣塔

摘 要:经过对都龙矿区污染河流的底泥进行采样分析, 分析了底泥质量分数与不同底质粒径的关系及其铅、锌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 底泥中不同粒径底质的质量分数在垂向不同层次上没有明显区别;底质的粒径越小,对铅、锌吸附量越大;底质质量分数对铅、锌吸附贡献率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污染底泥;粒径;质量分数;铅吸附特性;锌吸附特性

中图分类号 X5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07-21-03

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对重金属的开采、冶炼、加工及制造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重金属进入水和土壤之中,导致重金属污染日益加剧,成为环境污染问题之一。矿山是重金属污染较严重的区域,矿坑废水、选矿废水、尾砂库滤水等都含有大量的重金属离子[2]。重金属是指比重>5.0g/cm3的金属元素,常见的有汞、镉、铅、铬、铜、锌、镍、钼、钴、砷等[1],它们能在生物体内富集,成为持久污染物,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进入水体的重金属由于不易溶解,但是可以迅速和水中悬浮物结合,绝大部分迅速由水相转入固相,这些重金属在随水搬运的过程中,当负荷超过搬运能力时,便沉积下来进入沉积物中[3],这些沉积物随着时间的累积,构成了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选矿废水是矿区河流重金属的主要来源[4],有大量的重金属储存在河流的底泥里,当底泥发生搅动时,重金属离子就会释放到水里从而造成再次污染,同时对人类的健康和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极大的破坏性[5]。对重金属吸附的多少与底泥颗粒粒径大小是紧密相关的,研究底泥粒径大小组成与铅、锌吸附量的关系,对矿区污染河流保护与治理等方面具有一定理论指导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研究区位于云南省马关县都龙镇三岔河,地理位置E103°52′~104°39′、N22°42′~23°15′,海拔最高点2 579m,最低点123m。土壤类型多种多样,成土母质为残积、坡积、冲积、洪积和湖积等主要类型,平均气温16.9℃,年最高温度32.2℃,低海拔河谷区达38℃,年最低温度-4℃。降水年内分配不均,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锌、铁、硫、锡。

1.2 室外取样 在矿区三岔河底泥中随机布置5个样点,从上而下分层取样,分别是0~10cm、10~20cm、20~30cm、30~40cm,每层取样1.0kg,然后把土样装袋,贴上标签。

1.3 室内分析 把矿区采的土样带回实验室,让样品自然风干,然后采用筛分法,选用荷兰Eijkelkamp公司生产的电动摇筛,让样品筛分成规格为:>4mm、2~4mm、1~2mm、0.71~1mm、0.5~0.71mm、0.25~0.5mm、0.09~0.25mm、0.063~0.09mm、≤0.063mm9种粒径规格。把过筛的底泥样品称重后装入样品瓶里,贴上标签。对样品进行消解后,然后用北京瑞利生产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北京瑞利WFX~130A)进行分光光度法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层次底质中铅、锌的污染特征 通过对不同层次底质中铅、锌含量分析,2种元素的污染现状并不完全相同,铅的质量分数各层都很高,其范围是82.08~126.11mg/kg,相差接近1倍,各个层次的铅含量相差不是特别大,但是比土壤的背景值高,铅含量最低的那一层是土壤背景值的2.3倍,铅含量最高在10~20cm,这一层的铅含量是土壤背景值的3.6倍。通过图1可知,铅元素在表层土壤中含量低于其他层次的含量,铅元素的污染在垂向分布上趋向于深层发展,但总的来说,研究区域底泥中铅的污染是十分严重的。同时利用spss软件对底质中铅各层次的平均值做进一步分析,表明在垂直方向上,即各年铅的累计并无显著性差异(表1),层与层之间的概率都远大于0.05的界限值。

通过对底质锌的分析,由图2所示,锌在各层的含量都很高,其最低平均值为532.84mg/kg,最高平均值为780.54mg/kg,各个层次的锌含量相差不是很大,但是比土壤的背景值高很多,即使锌含量最低的那一层也是土壤背景值的59倍,锌含量最高在10~20cm,这一层的锌含量是土壤背景值的87倍。通过对锌的分析可知,锌的污染比铅要严重得多,同时对底质中锌的各层次平均值做多重比较分析,表明了在不同层次上,即各年锌的累积并无显著性差异(表1),层与层之间的相伴概率都远大于0.05的界限值,这也说明不同层次对锌的累积性并无显著影响,但总的来说,研究区域底泥中锌的污染是十分严重的。

2.2 底质粒径大小与铅、锌吸附特性的分析 对研究区5个样点、9种粒径规格的底质铅、锌质量分数取相应的均值,结果如表2。由数据变化规律可见,铅与锌的含量随底质粒径的变小而增大,但是锌的增长更有规律性,但两者具有共同点,都是在0.09~0.25mm这个粒径规格达到最大。总体上来看,不同粒径中铅、锌含量随着粒径的减小,单位质量的底质颗粒吸附铅与锌的量逐渐增大,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说明小粒径的底质对铅与锌的吸附比较明显,也由此可知,河流底泥颗粒粒径越小,对铅的吸附作用越强。

通过表3可以看出,铅的显著性概率Sig.=0.271>0.05,粒径中值对铅的吸附量影响不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反而,锌的显著性概率Sig.=0.03<0.05,则说明不同粒径底质中锌含量差异性很大。

2.3 不同粒径底质中铅、锌吸附贡献率的分析 从图3看出,铅、锌的吸附贡献率与底质的质量分数走向大致相同,不同粒径的质量分数在此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当粒径中值为0.170mm(0.09~0.25mm)时,质量分数最大,铅与锌的吸附贡献率也是最大。同时从图3中可以看出,铅与锌吸附贡献率和质量分数均呈双峰型,在粒径中值为0.170mm和1.500mm处出现波峰,而在0.063mm处出现波谷。

通过对质量分数与铅、锌吸附贡献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见表4,底质质量分数与铅、锌吸附贡献率呈正相关关系,都达到了显著性水平,这说明不同粒径的质量分数对铅、锌吸附贡献率有很大的影响,从0.09~0.25mm处铅、锌的质量分数特别高,因此也提高了铅、锌的吸附贡献率。

3 结论

(1)在垂向不同层次中,各层铅含量都很高,但总体上各层间差异并不太显著,经过对底质铅锌在垂向不同层次上的分析,其范围是82.08~126.11mg/kg,相差接近1倍,但是比土壤的背景值高,铅含量最小的那一层是土壤背景值的2.3倍,铅含量最高在10~20cm,这一层的铅含量是土壤背景值的3.6倍,可见底质中铅污染相当严重。而底质中锌的垂向分布,层间差异也不太显著,其最低平均值为532.84mg/kg,最高平均值为780.54mg/kg,各个层次的锌含量相差不是很大,但是比土壤的背景值高很多,即使锌含量最低的那一层也是土壤背景值的59倍,锌含量最高在10~20cm,这一层的锌含量是土壤背景值的87倍。但总的来说,矿区中铅和锌的污染是非常严重的。

(2)9种粒径规格的底质中,铅与锌含量随底质粒径的变小而增大,即负相关关系,铅与锌含量都是在0.09~0.25mm这个粒径规格极速增长,这也说明,0.09~0.25mm是一个明显转折点,即小粒径的底质能吸附大量的铅与锌。

(3)不同粒径底质质量分数曲线与铅、锌吸附贡献率走势大致相同,在粒径中值为0.170mm和1.500mm处有2个波峰,而最低点都出现在0.063~0.09mm处。此外,底质质量分数与铅锌吸附贡献率呈正相关关系,两者与质量分数相关性都达到了显著性水平,这表明不同粒径底质质量分数与铅、锌的吸附贡献率有很大的关系,在二者的相关关系中,相伴概率都为0.000,这也说明质量分数在吸附贡献率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怀满. 环境土壤学[M].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5:216-267.

[2]廖国礼,吴超,冯巨恩. 矿坑废水污染灌区河流重金属离子污染综合评价实践[J].矿冶,2004,13(1):86-90.

[3]贝荣塔,李丰伟,吴明,等.都龙矿区三岔河污染底质铅、锌吸附特性的研究[J].环境科技,2011,1(2):10-13.

[4]丛源,郑萍,陈岳龙,等.北京市农田生态系统土壤重金属元素的生态风险评价[J].地质通报,2008,27:681-688.

[5]何光俊,李俊飞,谷丽萍. 河流底泥的重金属污染现状及治理进展[J].水利渔业,2007,27(5):61-62. (责编:徐世红)

猜你喜欢

粒径
不同反应条件下制备高氯酸钾的粒径变化
木屑粒径对黑木耳栽培的影响试验*
不同粒径好氧颗粒污泥的结构稳定性及污染物去除效果
镁砂细粉粒径对镁碳砖物理性能的影响
计径效率试验粒径的分析与对比
基于近场散射的颗粒粒径分布测量
超声衰减与光散射法蒸汽液滴粒径和含量对比测试
大粒径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干缩性能研究
New Situation in the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and Competi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US
Oslo结晶器晶体粒径分布特征的CFD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