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入乎其内 出乎其外

2013-04-29吴巧英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3年7期
关键词:以读促写写作阅读

吴巧英

摘要:本文由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入乎其内 出乎其外”受到触发,来谈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读写关系。其实质就是要指导学生沉入文本细读文本,同时能够走出文本,把文本中的写作资源内化成写作的材料。采取多种方法:有感而发式、“留白”点染式、生本对话式、情景再现式、想象新编式、如法炮制式等来指导学生写作,真正做到以读促写。

关键词:入乎其内;出乎其外;阅读;写作;以读促写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有一段文字:“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意思可以理解成:诗人对于宇宙人生,要进得去,也要出得来。进得去,才能有内容可写;出得来,才能对之有思考和提炼。进得去,写出来的诗才有生命力;出得来,才能有超脱高雅的情致。

现在引用王国维的“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并不是想断章取义,而是想用来指导我们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读和写。初中的学生,正值花样年华,诗意人生,比之“诗人”亦可。我们现在使用的语文教材,是每位学生每天接触的“小宇宙”,“入乎其内”就是让学生沉进去,“出乎其外”就是让学生能够写出来;因为沉进去,所以能写出来。只要沉进去,学生才能汲取书本精神的营养。只有能写出来,才使学生对自己内心有照应有感悟。因为写得出来,所以他们有了高雅的情致。何为“情致”?百度词义:有一定价值和理性的情趣、情感 。由此可见,阅读生成的情致,可以写出来,也可以内化成人的品质。

这是笔者对王国维的词话的独特解读,真做到如此,语文课标的三维也随之实现,由此达到了语文教学的至高境界,笔者将为之探索奋斗终身。在《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分析》中也指出,初中语文教学总体要求把握:以新课程改革的四大理念为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和听说读写能力为终极目标,以具体课文为例子,引入教学,举一反三,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引导、促使学生领悟、学会学习语文(读写)的基本方法和能力。

一、入乎其内,就是要细读文本

一直在思考,我们的教材为什么要选这样的30篇课文?一定有它被编辑的原因,所以需要教师看重这些文章的含金量,需要基于这些课文的学习价值之后,发挥出更大的作用。除此之外,适合初中生阅读的课外名著也要多多指导学习,深入细读,学之后能悟,能说,能写。我国语文教学自古有读写并重的传统。唐代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强调读是基础,厚积才能薄发。宋末元初程端礼提出“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只有辛苦地读,才能轻松地写,揭示了读写关系的统一性,体现了读写自然结合论。

笔者认为,农村初中的学生因为环境和经济条件的制约,阅历浅薄,写作的素材缺乏,来自生活的素材更少,怎么办?只有从书中去学习。“以读促写”的意义,就是读懂课文读透课文,以课文为蓝本依样仿写,以课文为悟点有感而发,以课文为基点引发灵感。总之要把对课文的解读内化成写作的素材。

这里的读是写的基础,读不透课文,写不出文章;为了写文章,必须去读懂课文。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不过,写必须以读为基础的前提;没有正确、充分的读作基础,光写还是不行的。”读和写是个互逆的过程。它们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着。读是理解吸收,写是理解表达。有理解性的吸收,才会有理解性的表达,反之,表达能力强了,又促进理解吸收能力的提高。抓住它们之间这个联系点,即读写对应性,也是读写迁移的基本因素,系统地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不仅是提高作文能力行之有效的途径,而且是提高学生听、读、说、写各项能力达到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出乎其外,就是要写作成文

1.有感而发式

读后感是比较宽泛的写法,顾名思义,就是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或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写作读后感需要读懂课文,瞄准“感点”。只要认真读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写成读后感的方面很多。如对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写成读后感,对原作其他内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写成读后感,对个别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写成读后感。总之,只要是原作品的内容,只要你对它有感受,都可以写成读后感。

每篇文章,都可以找出不止一个感点,但我们只能论述一个中心,对几个感点进行筛选比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自己写来又觉得顺畅的一个感点是很重要的。

2.“留白”点染式

留白,顾名思义,留白就是在作品中留下相应的空白。原来是传统绘画的一种极高境界,讲究着墨疏淡,空白广阔,以留取空白构造空灵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如,丰子恺漫画中常用留白技巧,他画的人物好多脸上没有五官,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比画上五官还要传神还要引人遐想。

同样,表现在文学类的文章中,“留白”是作者巧妙而为之,看似无意,实为刻意。而所留之“白”读者留下了联想和再创造的空间。

语文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就要指导学生留意文学类作品中那些“留白”处,寻找到好的切入点,引导学生能动地去探索、思考、发现、写作。可以说每一篇文学类作品都有“留白”之处,但并不是每一个“留白”都要作一些探究。如果是作者故意留下一个空白,需要读者去探究的,而且这种探究是对文章主旨做进一步的揭示的,那么这样的探究才是有意义的。所以,我们在教学准备与设计时要找到那些通向教学目标的“留白”,把它作为实现教学目标的一扇门,作为引导学生写作的一扇窗。

3.生本对话式

生本对话就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为了能够区别于读后感的写法,这里特别强调的是与那些有具体形象的课文对话,有以下几种形式:

(1)学生与作品主人公的对话。比如《丑小鸭我想对你说》:

A生:你刚看到自己的倒影时,可能傻呆了,甚至窒息了,过了好久,你苏醒,你又沉浸在欢乐之中,你终于飞上蓝蓝的天空,拍起你雪白的翅膀,显示你那又细又嫩的脖子,还有美丽的脚丫,在湖面上轻划,然后就在天空,自由地飞翔。

B生:我想,你并不丑。而是鸭子的审美观不同,它们是以自己家族的模样为美。你有一颗纯洁的心灵,这使你变得无比高贵。你在受到讥讽后,没有反驳,只有一颗坦然处之的心。我们人类为什么不能有这样宽广的胸怀呢?让你那纯洁的心灵来点化这个世界吧。

(2)学生与作者的对话。比如《我的信念》作者玛丽,《风筝》的作者鲁迅,《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作者雨果等。

(3)学生与自我的对话。如读了《斑羚飞渡》后,可以拟题《假如我是镰刀头羊》和《当我面临绝境的时候》;学了《华南虎》可以写作《我也有尊严》、《我在森林的美好生活》。这种让学生进行角色转换、进行自我心灵解剖的教学设计,可以逐步完善学生人格,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这也是语文教育人文性的要求。

4.情景再现式

所谓情景再现就是把不在眼前的东西描写得就像在眼前一样。运用想象和联想,艺术地再现事物当年的情景或把诗词意境想象成段成文。

情景再现法包括重大历史事件的情景、典型历史人物的情景、著名文学形象的情景、诗词意境的情景四种情况。前三种可归为同一类,统称为历史情景,后一种称为诗词情景。如学习《五柳先生传》,可以让学生再现陶渊明当初的生活境况,描摹他一天的生活。学了《老王》可以让学生揣摩老王的生活、思想、行动等,再现他给钱钟书一家送香油和鸡蛋的情景。

5.想象新编式

课文有些地方写得既含蓄又简练,读来意犹未尽,给学生的思维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学这样的文章,可以让学生把含蓄的地方进行填充和扩展,把简练的地方补写润色,把文中未尽之处,按原文思路加以想象与延伸,如对一些有意义的童话或寓言故事进行拓展想象,写出更丰富多彩的结尾。

所谓故事“新编”,也被人称为“旧瓶装新酒”,是指写话题作文时,在准确把握话题题意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想象和联想,将思维的触角延伸到中外文学名著或历史传说中,以一个全新的视角,对故事对人物予以再加工再创作,从而对话题的内涵进行独特而传神的诠释来反映社会现实生活,表现主旨,造成一种穿越往来、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这样既能显示出历史文化的底蕴,又能针砭现实生活,表现时代特点,更能推陈出新。

6.如法炮制式

就是完全依照原文仿写。少年儿童的模仿能力很强,有着天然的模仿才能,仿写是小学生学习作文的重要途径和训练形式,是从阅读到独立写作过程中起桥梁作用的一种有效的训练手段。借助范文指导学生进行仿写,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我们应利用这一特点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指导学生把阅读中学到的“怎么写”的知识通过模仿运用到作文实践中,让学生在模仿中形成写作技能,培养思维的准确性和条理性,真正做到“以读促写”。

以读促写的方法还有很多种,有的是从语句、有的是从主旨、有的从形式、有的从结构等着手指导学生写作,决定不能很牵强地随便采用一种方法。笔者的方法都是在写作教学中探索积累出来的,同时还有许多学生的习作来印证这些方法的使用价值。学生以学为主,学文,学写,学做人,所谓知书达理,从“知书”到“达理”的过程,要了解这个过程,就是作文的过程,作文教会了学生学习和思考。今日成文,心感宽慰。

猜你喜欢

以读促写写作阅读
优化阅读教学训练,有效提升写作水平
以读促写,提高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有效性
浅论小学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以读促写”与“以改促写”英语写作教学对比研究
写作教学策略初探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