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破“沉默是金”,提倡“能说会道”

2013-04-29徐菊香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3年7期
关键词:科学课堂语言表达培养

徐菊香

摘要:在科学的课堂教学中,活跃的课堂气氛应包括学生会动手、动脑,也应包括学生会动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应成为语文学科的专利,科学学科也同样需要,如何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值得我们去思考、去探索……

关键词:科学课堂;语言表达;培养

当前,我国普通中学都在积极开展新课程教学改革,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通过改革基础教育课程,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新课程要求重视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倡导“自主、合作、挖究”的学习方式,并通过合作学习凸现学习的交往性、互动性、分享性。要做到这一点,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尤其显得重要。

一、现状

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的重要内容,科学教学中也应十分重视,如观察实验能力、思维创新能力、阅读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多种能力,然而就目前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看,不管是作业还是练习考试,只要出现需用文字表达的题目,学生的错误率就高,常常是答不完整,甚至出现词不达意的状况。例如:

1.一些读图题:

如图,把分别盛有热水和冷水的两个玻璃杯放在桌面上,小心地向杯中各滴入一滴红墨水,不要搅动。观察到的现象 。 该实验说明:

2.一些归纳题:

某同学研究定滑轮的使用特点,他每次都匀速提起钩码,研究过程如图所示,请仔细观察图中的操作和测量结果,然后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比较(a)、(b)两图可知:

比较(b)、(c)、(d)三图可知:

(3)一些探究题:

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这一问题时,班级的“物理小博士”为同学们做了如图所示的一系列实验。请你从中选出一些图,针对某一个因素进行探究,并通过分析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说明你的探究结果。

探究的因素是: ;

选用的图是: ;

(填图中的序号)

探究的结果是: 。

(4)一些实验题:

利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木块、铁块、细绳、钩码(质量已知、规格相同)等器材(数量不限),可以进行很多力学实验。请选用其中的一些器材,设计一个力学实验。要求写出:

(1)实验研究的问题:

(2)实验所需的器材:

(3)实验步骤和分析(包括要测量的物理量和数据处理):

诸如此类的简答题,学生回答起来往往有困难,经常会出现如实验控制的条件给漏写了、说半截话、意思说不清楚甚至说错等情况。究其原因,笔者认为跟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关,跟我们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有关。

二、成因

科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理科学科,教师普遍很重视学生的“眼看”和“手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指导学生动手计算、解题、操作实验等方面下了很多功夫。几乎说得上是每一步都严格要求学生精雕细琢、准确到位。但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就显得不那么注意,给人的感受是反差太强烈了。在课堂上,教师要学生上台板演、做实验等是常有的事,给予的时间也很充分,并特别注意纠错,而让学生完整地用语言分析和回答问题就很少见到,且对学生语言表达的错误或不准确的内容,有时也不能及时给予纠正,认为科学的课堂就是动手为主,动口为次,其实这种片面行为是导致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不够的原因之一。教师较多地强调科学跟数学的联系,而忽视跟语文的联系,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第一,受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一节课想让学生灌输更多的东西,如果让学生多讲了,教学内容就怕完不成;第二,“应试教育”观念在起作用,认为考试还是以笔试为主,又不是进行“口语”测试,况且这种题目也不会很多。教师的这种心态,这种教学方法必定会影响学生。这样做的后果首先是直接导致学生的语言能力的低下,一些学生不说是“出口成章”,就连“出口成句”也难。因此,在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学生不能用语言表达出他们不懂的地方在哪?也经常看到一些学生虽能较好地掌握科学知识,但在语言解释、说明问题时且力不从心。语言表达能力的簿弱,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表面上看来,语言表达能力好象只跟哪些简答题有关,而实际上其他题目也跟语言表达有一定关系,因为语言是直接跟思维相联系的,语言表达的畅通性、条理性、逻辑性、准确性、实际就是思维的畅通性、条理性、逻辑性、准确性的反映。而且我们必须明白,知识只有通过自己头脑的加工、转换,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并能具体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时,才能说达到了理解和掌握。所以,科学课堂上打破“沉默是金”,提倡“能说会道”,努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提高学科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三、对策

真正优秀的学生,其语言表达能力也必然应该是强的,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忽视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实际上也是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实现学生的“能说会道”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重视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

教师本身语言表达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语言表达,因为学生总会在自觉或不自觉中去模仿教师。因此,教师在语言表达上首先是要规范、准确、科学,并能有机地将自然语言与科学专业术语结合起来,如化学方程式中的“+”应读“和”或“跟”,“=”应读“反应生成”,“滴入、加入、通入”要有所区分,制取装置、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一定要讲清楚等等。其次,教师的语言条理性、逻辑性要强,节奏要明快,尽量直观、生动、形象、逼真、简洁、能深入浅出,富有启发,情感、趣味性,把复杂模糊的概念讲得清楚、明朗,枯燥、深奥的理论变得生动、具体,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和提高。

2.引导学生“口述”

学生的读书、读题和复述是训练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方法,有助于学生对语言的学习和运用。教师应把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真正落实到学习的“学”上,要面向全体学生,课堂上要尽量让学生多张口,多训练。首先,让学生把科学课本中的概念、定义、性质描述等内容,完整流畅地读对。如果在这一点上都是结结巴巴,学生的语言表达就无从谈起,学习效率也就可想而知。而有的教师却认为这是在浪费时间,不如自己一读了之,殊不知你这样做学生就丧失了一次练习的机会。其次,在习题课上,教师也要注意有意识地让学生站起来念题目。教师往往在这一点上也最易忽视,实际上,对于读题,学生没有心理负担,比较容易接受,但却能起到训练“口才”的作用。当然在学生读书、读题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加以引导,使学生能边读边动脑筋,领会要点,抓住实质,对于层次高一些的同学,可以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正确复述题意,使题意清晰自现。通过学生自己的“口述”,往往还能给层次稍低一些的学生一次很好的引导和启发,这比教师的讲解效果会更好。

3.开展师生、生生互动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另一条途径就是师生间的问答和讨论,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它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一,教师的提问必须指问清楚,有针对性、有实际意义,不能仅仅要学生回答是与不是,对与不对,提问的语言要简洁明白,容量不宜过大,答案要明确并适合学生的理解水平。这样才能唤起学生的思考,唤起学生的表达欲。第二,教师提问的技巧也有助于学生组织语言、答对问题。例如提问后的适当停顿,可以给学生以思考的时间,而当学生感到困难或答不完全正确时,教师要给予必要的暗示或提示。第三,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千万不要让学生说“半截话”,或讲大概意思,一定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准确表述成一个完整的意思,教师要给予必要的评价。第四,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与学是一种双边互动行为,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提出问题,由教师来回答,因为学生用语言表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及自己的想法,也是一种能力的培养。第五,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真实的情景中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展开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学生的认识逐渐得到发展,并鼓励学生用口头表述的方式进行交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精选练习,强化训练

任何能力的获得最终靠学生自己,教师只起引导作用,做习题是学生提高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这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来说也不例外,在科学习题中象本文上面提及的读图题、探究题、归纳题以及实验题等这些简答题,它们虽是书面文字表述,但很明显地与语言表达能力密切相关。因此,精选习题、强化训练,对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十分重要。另外,科学小论文、实验报告、调查报告等的撰写也值得教师去精心设计和布置,以增加学生练习的机会。

总之,语言永远是人类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它与人的思维密切相关。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中学各学科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希望自己教出来的学生是书呆子、沉默者、解题机器,更不希望他们将来在社会上与人交往时,在人才供需见面时,在推广自己的科技成果时,不会“能说会道”,显得语无伦次、张口结舌。只要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为目标,用各种手段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且与其它能力同步进行,就一定会达到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和实现新课程标准下的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2.

猜你喜欢

科学课堂语言表达培养
新闻采访中如何应用语言表达技巧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
让科学课堂更加有序、有效
创设情境,引发头脑风暴
小学科学建构科学概念的策略研究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利用家庭资源延伸科学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