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波海上茶路

2013-04-29陈伟权

文化交流 2013年7期
关键词:茶路越国宁波

陈伟权

宁波古港口立有“海上茶路启航地纪事碑”,镌刻着“甬为茶港”的历史记忆。2006年4月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及茶人汇集宁波,举行“海上茶路国际论坛”,认定宁波为海上茶路启航地,此后组建的宁波东亚茶文化研究中心,深入探索海上茶路,提出“甬为茶港”,与“杭为茶都”相呼应,“甬为茶港”是宁波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海上丝绸之路”的子项目,甬港是中国大运河的入海口。

吴越文化是根基

春秋时期吴越相争和五代十国时期的吴越国孕育发展的吴越文化,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

吴越之地的宁波,港口由河港延伸到海港。宁波春秋时为越国句章港、唐宋为明州港、元代为庆元港,明清时期为宁波港,直至当今形成宁波—舟山港口群。名称有更动,但港口承载的文化乃一脉所系。吴越文化史上记有越人“善以航海”,养成了人们涉足大海,励精图治的人文精神。曾经有人怀疑,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前人能否在海上踏着狂风巨浪航行,而1997年一则新闻足以使人消除疑窦。那年宁波市辖的宁海有位农民吴连宝,用竹筏从宁波茶港外出发,在波谷浪峰中颠簸24天,漂海到韩国仁川。这一壮举,演绎了现代人用原始工具和原始手段与远古历史对话,见证了两三千年前的航海史实。

越国经典《越绝书》就记有越人的习性“水引而山处,以船为车,以楫为马,往若飘风,去则难从”。船为航海的必要条件,当时越人的造船技术也很高,所造之船,据《史记·货殖列传》称为“扁舟”或“轻舟”。《越绝书》又记有越国和吴国都有“船宫”。越国沿海的交通便捷畅通,而且人们扬帆远航向外海发展。1976年在宁波鄞州区出土的铜钺,其正面镌印的图案,被业界人士认定在航运史上有重要价值,是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物,图案下方以边框线为舟船,船上四个泛舟者头上为风帆图案。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林华东研究员在《中国风帆探源》中认为“这正是原始的风帆”。

当时宁波舟山一带为越国甬句东,人们联系多依靠海上船只,地理环境孕育了当地越人踏平万千海浪的好水性。因为甬句东是太平洋东海西岸的浅水大陆架,那里岛屿棋布,港湾众多,显得“海定则波宁”。公元前482年,越国乘吴王夫差远赴北方,和晋君相会于黄池的机会,派范蠡率领越军渡海北上,驶入淮水,切断了吴王的归路。再看越王灭吴五年后,即公元前468年,越国都城由会稽迁往琅琊(今山东)。越王迁都之行有“戈船三百艘”,可见两三千年前海上交通已相当发达。

漫漫岁月中,茶叶由物质层面形成精神元素,由茶的经济沉积了茶文化,尤其是茶禅一味。茶圣陆羽出身佛门,他在吴越之地撰写成世界上第一部茶书《茶经》。与浙东谢安后代皎然以茶会友,交往甚笃,把中华茶文化由经验形态提升到理性认识,功不可没。茶与宗教结缘,让茶由僧人扩大到达官、墨客、商贾中间。五代十国时期的吴越国,钱镠、钱俶父子建都杭州,治国有方,鼓励农桑、发展经济、兴佛重教、人民安宁。茶文化依托农业、商业、宗教得以长足发展。吴越王钱俶派遣使者,带上钱俶的亲笔书信、越窑青瓷等礼品,去高丽搜集佛典教籍,又请高丽僧人到吴越弘法。高丽王子、僧人义通接受明州知州、钱俶之子钱惟治之请,住持明州宝云寺弘教20年,逝后葬于明州育王山。宋代,浙江茶与茶文化呈鼎盛时期,南宋建都临安,当时北方陆路受阻,明州是南宋的门户,海路对外交往频繁,茶港声望也随之日高。

越地自古茶事多

宁波茶港营运茶叶最早。其中宁波辖地四明山余姚地界为绿茶之源。汉仙人丹丘子示余姚人虞洪以大茗,那里汉魏六朝已有见诸文字茶事,专家学者认定山上瀑布泉岭为绿茶之源节点,又有四明山麓河姆渡遗址上的原始茶遗迹、田螺山遗址6000年前的古茶树根。余姚地跨四明山和宁绍平原,平原上江河纵横,紧邻越国句章港,港口由河港逐渐走向海港。茶叶营运也向港口延伸,以茶兴港。宋元时期设市舶司,主管宁绍台三地茶盐,浙东茶盐办事机构均设在明州。据宁波港志记载,宁波港口出运的主要有茶叶、棉花和瓷器。甬为茶港的历史之早,是唐宋元明清港口万商云集的基础。

茶港营运茶叶之多,还在于地域优势。邻近茶港的浙江主要山脉,极宜种茶。茶叶通过水陆两路向宁波港进发。尤其是宁波境内的四明山,到清初“令开海贸易”,“贡熙”名茶成为珠茶的前身,此后浙东各县出产的珠茶从港口向外运销。在未出现火车、汽车的年代,宁波茶港凭借水路优势,又处中国海岸线中段地区,外省的茶叶也竞相从宁波茶港出口。鸦片战争后,宁波、广州、福州、厦门、上海同为通商口岸,宁波茶叶出口之多,以1894年为例,宁波为9798吨,而厦门仅1751吨,广州726吨。

茶港汇集的茶叶、茶具品质最好。巍巍四明山,滔滔东海水。“甬为茶港”处于其间,出产优质名茶。专家研究分析,北纬30°左右多产名茶。中国十大名茶产在北纬30°±1°之内的,就有西湖龙井、君山银针、黄山毛峰、蒙顶甘露、庐山云雾、祁门红茶。四明山脉也在北纬30°左右,早在汉魏六朝时产名优茶,陆羽《茶经》鉴定“越州上”的茶叶,其代表是产在“余姚县瀑布泉岭,曰仙茗”。仙茗在唐朝已列为名茶,并传播到日本。更有精美茶具为传世之宝。越窑青瓷茶具,晶莹美观,印证了陆羽《茶经》对越窑青瓷的高度评价。陆羽在与同时代全国其他名窑出产的茶具比较后,赞扬越窑青瓷茶具“类冰”、“类玉”。

海上茶路开拓贸易之路

茶港连接国内沿海众多市场。通过海运,对开拓国内沿海的市场有极大的优势,用现在的话讲是扩大内需。宁波海岸线曲折,沿海岸线的小港口星罗棋布,有石浦港、胡陈港、大嵩港、梅山港、穿山港等等。如穿山港西北端的柴桥,早有小宁波之称,《镇海县志》记,“柴桥茶市,外洋邻省来此设庄购茶,其盛时销额可达二三十万缗。”宁波海岸线上的其他港口与宁波港相互辉映,形成众星捧月之势。位于古港口遗址东岸有庆安会馆、安澜会馆,曾是南北贸易、河海联运的管理之地,也是商人办公、聚会联络感情的场所。清代同治以后,南来北往的船帮商人达到鼎盛时期,据民国《鄞县通志》记载:“甬埠通商要以清代咸(丰)、同(治)间为最盛,是时国际因初辟商埠,交通频繁,国内则太平军起,各省梗塞,惟甬埠巍然独存,与沪埠交通不绝。故邑之废著鬻财者,舟楫所至。北达燕、鲁,南抵闽、粤,西迤西川。鄂、皖、赣诸省之物产,亦由甬埠集散,且仿元人成法,重兴海运,故南、北号盛极一时。”在宁波船帮商人贸易过程中,少不了茶港中量多质优的茶叶交往。

茶港开拓国际贸易。形成三条航线。其一,北上高丽,途经楚州、登州、接渤海航路经多个岛屿达乌骨城至高丽;其二,东渡日本,从东海至日本肥前值嘉岛、入博多洋;其三为南洋航线,由宁波港经温州、福州、广州,再由广州向南通向若干支线,方向有向东南和西南的分别通往东南亚诸国、东北非和波斯湾及地中海沿岸。茶港使茶叶源源不断输往日本、朝鲜等东亚各国,据徐兢《宣和奉化高丽图经》载,宋代茶叶也是对高丽输出的大宗货物,高丽人饮茶成风,茶具“金花鸟盏、翡色小瓯、银炉烫鼎”,均为中国饮茶习俗。18世纪欧洲人对中国茶叶情有独钟,用白银购买茶叶,以茶港著称的宁波港口与广州、福州、上海等沿海港口输出大批茶叶。作为海洋大国的英国商人,在海外贸易中赚得的银子,大部分流进了中国,当时中国集聚了世界最多的银两。一个英国奸商给英国政府出了主意,用鸦片易茶。于是毒品鸦片在清代朝野蔓延,屡禁不止,由此出现了钦差林则徐虎门销烟的举动,英国政府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茶港还向国际开拓劳务市场。19世纪后期,地处西亚的格鲁吉亚还未产茶,茶商巴巴夫奉命引种茶树到格鲁吉亚,前期用了七八年时间,未能成功,后来他到宁波考察茶厂,认为宁波的茶叶最好,茶工种茶制茶的技术最精,双方达成协议,由宁波茶厂刘竣周率领十名宁波种茶技工,于1893年从宁波茶港启程,随带数千公斤茶籽和数万株茶苗,于同年11月到达格鲁吉亚巴统,上岸后在巴统近郊开辟茶园80公顷,试建茶厂。三年后茶叶技工合同期满回国,刘竣周又返回宁波,再聘请12名茶叶技工带去茶树种子,扩大茶园面积150公顷,建立了上规模的制茶工厂。格鲁吉亚茶叶博物馆、宁波海上茶路启航地纪事碑对20多位宁波茶叶技工远赴重洋种茶均有褒扬。

“甬为茶港”的历史发轫于2500年前越国故土,历经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发展于唐宋,繁荣在元明清时期。茶叶、茶具、茶港、海上茶路构成了中外友好交流的桥梁,成就吴越文化史上光照千秋的篇章。

猜你喜欢

茶路越国宁波
出土铭文“蕃禺”新解与区域文化移植——以南越国为中心
中俄青年新万里茶路论坛将举办
董楚平《越国金文综述》手稿
风雨同舟
一图读懂宁波
所长无用
拖起明天的希望
聚焦·宁波
万里茶路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探讨
“一带一路”驱动下的万里茶路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