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学困生转化策略
2013-04-29吕宗新
吕宗新
【关键词】初中语文 学困生 转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7B-0071-01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学生语文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其他学科的学习成绩。然而,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有一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总提不起兴趣,认识不到语文学科的重要性,甚至对语文课感到畏惧,继而语文成绩总是远远落后于他人,恶性循环愈来愈严重。通过对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分析,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要转化初中语文学困生,应从学困生形成的内因即心理状态,以及外因即学习方法上采取措施。
一、正确对待学困生,帮助学困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自人类诞生以来,个体的差异就普遍存在,同样,在语文教学中也不例外。教师要客观地认识到学困生的产生是必然的,从而正确对待学困生,帮助学困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使他们自信、乐观、坚强地面对学习上的困难。首先,语文教师在每接任一个班级时,应及时敏锐发现本学科存在学习困难的学生。对于这些学生,教师不能一味地归咎于学生懒惰和散漫,而应该给予及时的帮助和鼓励,平等地看待每一位学生。其次,初中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是较敏感的青春期,自尊心极易受到伤害,同时也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和肯定。经研究发现,大多数学困生普遍存在自卑、沮丧等悲观心理。教师要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征,结合学困生的心理特点,采取多鼓励、多关心、多肯定、多了解的方式,拉近与学困生的距离,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同时,采取一对一的政策,尽可能主动单独地找学困生谈心,了解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的困惑和难处,找到“困”的根源,并着手解决。笔者班上的一名学困生原本上课时总是积极发言,但有几日他上课总是发呆,且课间时间也不爱说话了,笔者注意到这点后,课后找他了解了情况,原来他之所以有这样异常的表现,是因为他的父母离异了。笔者开导他说:“父母离异是父母的事情,但是爸爸妈妈始终都是爱你的,你只要好好学习,爸爸妈妈就会高兴了。”通过这样的沟通交流,学困生就会感到老师在时刻关心和帮助自己,从而获得学习的动力。除此之外,教师要引导学生之间互帮互助,一起帮助学困生走出困境。比如可让四到五位学生与一位学困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学习较好的学生帮助学困生解决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以规定的时间为考察期限,看看哪个组的学困生进步最大,并给予相应的奖励。通过这些措施,学困生能感受到老师和同学都在帮助自己,从而建立起积极向上、努力勤奋的健康心理。
二、引导学困生掌握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的掌握对于每一门学科的学习都是极其重要的,掌握好语文学科的学习方法对于学困生的转化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语文作为一门语言文字性的学科,其本身就具有独特的属性,所以,其学习方法也有其特点。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笔者,语文学习的关键在于知识积累。大部分学困生由于平时不注重积累,造成基础知识如字词读音、成语意思、病句修改等掌握不牢,不懂文言文字词的翻译,作文无内容可写。真正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就要学会积累知识。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困生利用多种形式积累知识:(1)勤做笔记,对基础知识进行积累。语文既然是一门语言性的学科,自然就少不了字、词、句,这就要求学困生要对其进行长期的积累。在教学中,笔者要求学困生每人准备一本笔记本,遇到一些考试中常出现的字词或者易混淆的字词的读音、字形要逐个抄录下来,并不定时地复习。如一位学生的笔记是这样的:
炽(zhì)热chì 毗(bǐ)邻pí
玷(zhān)污diàn
通过这样的抄录方式,学生把易混淆或易读错的字词读音明确地标识出来,容易牢记知识。经过长期的积累,学生对字词的读音有了牢固的记忆,基础知识也相应加强了。除此以外,字形、成语解释、文言文常用字词的翻译等,都可以做这样的积累。(2)勤做摘抄,对好句好段进行积累。作文是语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部分,同时也是学困生感到最头疼的一个问题,学困生往往写不出优美的句段,缺乏作文的素材。因此,教师要让学困生学会从积累开始,要求每一位学困生都准备一本专门做摘抄的本子,平时在阅读一些优秀的作文或者欣赏到好句好段时,及时地摘抄下来。如一位学困生摘抄了这样一段话:
“宽容是一首诗,土地宽容了种子,土地就拥有了收获;大海宽容了江河,大海就拥有了浩翰;天空宽容了云霞,天空就拥有了神采;人生宽容了遗憾,人生就拥有了未来。胸怀一颗平和的心,展露一张微笑的脸,伸出一双热情的手,你会发现你的身边,到处都是真诚和快乐。”
学生在写到有关“宽容”的话题作文时,就可以将上面这段话作为文章的开头。对于摘抄下来的好句好段,要经常朗读和温习,长此以往,学困生有了一定的积累后,今后在写作中遇到相应的写作话题时,就可以信手拈来了。
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一个艰苦而长期的过程,广大教师要做好持久备战的心理。以上所谈内容均是笔者结合实际教学经验的浅见,广大教师不可生搬硬套,需结合自身教学实际,适当地借鉴和采纳,不断开拓探索,唯有如此,才能全面抓好学困生转化工作。
(责编 周翠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