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013-04-29蔡康明
蔡康明
课堂是教师传授知识的第一阵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它是评价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重要依据。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该怎样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粗浅认识。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就是要把学生对学习学科知识的要求,转变为学生求知的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因其本身的特殊性,让不少学生觉得抽象难懂。因此要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光讲大道理是远远不够的。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它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探索欲的必要前提和主动学习的前导动力。大多数学生的数学成绩不好,乃是由于对数学缺乏兴趣。所以,在教学中,应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情趣,点燃探索的欲望,自然而然就会使学生带着问题乐意、自觉地参与学习过程,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因此,通过学生所了解、熟悉的社会实际问题(如环境问题、治理垃圾问题、旅游问题等等),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探究知识的情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
优化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在实施素质教育这一过程中,通过科学的设计、间接的认知活动,充分体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辩证统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处理好传授知识与能力培养、教与学、讲与练、教学主导与学生主体、学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以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效率。其次要倡导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按照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体现学生个体的独立性。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要善于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操作、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学习活动。教学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三、建立和谐的课堂气氛
要想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其主体地位,必須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即学生对于自己的学习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而要唤醒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营造平等、民主和和谐的课堂气氛。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能真正把教师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学生转变为学习的真正主人。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奥秘就是热爱学生。”现在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心理叛逆时期,学生如果对教师有不喜欢或敌对情绪,他就不会听教师所说,甚至还会与教师作对。而“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作为师生间双向信息交流的教学活动,这种交流是以信任为基础、以情感为载体的。师生间关系融洽,就会让学生感觉到课堂气氛轻松,不但教师乐意“教”,学生也乐意“学”,从而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大提高。教师既要做关心学生的朋友,又要做学生心灵、智慧的双重引路人。为此,教师应花更多的时间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走进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建立和谐的课堂气氛。枯燥呆板的课堂气氛容易使学生的主体性被扼杀,只有在浓烈的民主气氛中、轻松的情景下,思维才会得到充分的发展,所以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将不愉快的心情带进课堂,要带着强烈的感情走进教室,做到“入课堂则情满课堂,登讲台则情溢讲台”。上课要有激情,用感情去点燃学生的智慧,用活力去激发学生的潜能。在课堂上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要求学生敢想、敢说、敢做,对学生的错误不要一味指责甚至嘲讽,而应多表扬,少批评。
总而言之,新课改背景下的数学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我们的课堂才会越加春光灿烂、精彩纷呈。
(作者单位 福建省石狮市第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