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想品德兴趣的培养
2013-04-29郑建萍
郑建萍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是思品课程建设的核心。如何使用好教材,切实提高思品课堂教学质量,始终是思品教研工作的中心任务和思品教师的重要课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可以分三个阶段进行。这里我们针对课堂教学调查中发现的一些普遍问题,侧重从思想品德教学的基本特点提出几点建议,供教师参考。
一、激发学习兴趣
思想品德课的理论性较强,如果只就理论进行讲解,课堂教学就会枯燥无味,没有活力,学生更无兴趣可言。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基本原则,因此,思品课必须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出发。每一堂课能否吸引学生,能否激起学生对自己所学的课程产生兴趣,这对以后的教学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处理好“想和做”,可以掀起教学高潮。教师要充分发挥其思维价值,既要让学生知道是什么,还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不能只简单地进行判断和选择处理。教师要巧妙设计,教学中创设出一些能明辨是非、能刻骨铭心的教学情境。
教师可让学生参与讨论,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开阔了学生思维,也提高了学生的认识水平、表达能力。教学的生命力就在于理论联系实际。教师除了利用课堂教学这种途径外,还可以利用丰富多彩、形式活泼的课外活动,这样可使学生跃出课本,走出课堂,融入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通过自己的多方实践来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并用所学知识去认识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就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巩固学习兴趣
要想使学生对自己所学的课程保持长久的兴趣,还需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提高学生思品课的学习兴趣,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能单一,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只能消退学生的注意力。心理学家研究显示,在简单重复的对象刺激下,人的注意力往往会迟钝起来,难以产生心理反应,而新颖奇特的对象则会使人脑神经系统兴奋,激发强烈的注意力。因而教师在课堂中教学形式要多样化,不能给学生“老一套”的感觉,否则学生的注意力会分散,甚至产生厌烦情绪,久而久之,原有的兴趣也会丧失殆尽。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方法的设计思路可从两个方面去考虑:一是在每堂课里应形成不同的教法和手段的交替;二是在不同的章节之间尽可能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这样一来,学生觉得每堂课都有新鲜感,兴趣自然也就来了,课堂上说话、做其他作业的情况也就不会发生了。因此,经常变换教学形式,满足了学生求新求变的心理,使学习兴趣与日俱增。
现在的中学生思想活跃,自主意识、参与意识及表现欲望较强,渴望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应正确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关系。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却不为所动,这样也极大地扼杀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的内心要求无法得到满足,自然地失去了对所学课程的兴趣。因而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要积极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在教学实践中,我力争每节课都要拿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课中我要么留出时间让学生自学;要么让学生参与问题的讨论,讨论中可以是师生进行对话,也可以是学生之间的辩论;要么可以由学生来充当教师进行课文讲解;要么将富有启发性的题目采取小组抢答、点名回答等形式来完成。这样,课堂不仅成了施展才华的竞技场,也成了学生学习的乐园。
三、发展学习兴趣
要提高和发展学习兴趣,还必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课堂设置一些有一定难度,要求学生发散思维才能解决的疑问和悬念,这样层层设疑,环环相扣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思维处于兴奋状态。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也可以说是百花齐放,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生命力就在于理论联系实际。教师除了利用课堂教学这种途径外,还可以利用丰富多彩、形式活泼的课外活动,使学生跃出课本,走出课堂,融入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通过自己的多方实践来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并用所学知识去认识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不但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也使学生深深体会到思想品德课有用、有价值,从而真正爱学、要学这门学科。一个精心的设问,一个及时的鼓励,一个动听的故事,一个巧妙的板书等等,这些都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平时我还经常组织学生学习有关报刊,让大家了解、熟悉国内外大事、社会热点,并开展时事知识竞赛、新闻背景分析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很多同学已养成了读书看报、关心国内外大事、积极思考的好习惯。这样就把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发展为更为广泛的兴趣爱好,从而更加稳定了对思想品德课的兴趣。
总之,只要我们教师善于激发学习兴趣,并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不断地巩固和发展这种兴趣,思想品德课教学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只有转变教学观念,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活用教学方式,延伸、丰富教学内容,才能感悟到思想品德教学的魅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 甘肃省敦煌七里镇油田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