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疑问难 启迪思维
2013-04-29姜菊蓉
姜菊蓉
摘 要:艺术性的课堂提问能有效启迪学生思维,提升学生的学习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关键词:历史教学;提问艺术;兴趣;能力
有位教育家说过:“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非常重要。它是沟通师生思维交流、活跃课堂气氛的纽带,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学习动力的方法,是诊断学生课堂学习情况的反馈途径。
历史课堂教学中怎样提问?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深入细致考虑,提问时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可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课堂效率。“发现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教师提出问题,要问得开窍,问得美妙,启人心智。下面就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方法浅谈几点。
一、趣问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托尔斯泰也认为:“为了让学生学好,必须使他好学。”因此,教师讲课要生动形象,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情感共鸣,随时提出一些有趣味的问题,使学生兴致盎然地学习。如,在学习《美国独立战争》时,我精心设计了这样的问题:“美国的国旗是怎样的?有多少颗星?有多少条?你能了解它的含义吗?”此题一问,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纷纷举手,各抒己见。
二、曲问
历史教学中有时要避免直来直往地讲析。要让学生“跳一跳”去“摘果子”,即运用“迂回战术”变换问题的角度,让脑筋转个弯儿,使学生开动脑筋,通过一番思考才能回答。如,在讲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时,可问:“太平天国的纲领是什么?它与北宋、南宋、明末农民起义的口号有什么联系?为什么说太平天国运动是旧式农民革命的最高峰?”这种以曲代直变换角度的提问方法,学生回答时思维转了弯,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能力就会提高。例如,讲授“美国内战”一节时提问:“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美国内战有什么历史意义?”这类问题,容易使学生感到厌烦,难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如果换一个角度发问:“为什么说内战扫清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学生感到似懂非懂,新鲜有趣,思维的波澜也就因此而激起。这样不仅使学生认识到了矛盾对立双方的斗争,提高了辩证思维能力,又起到强化学生分析、归纳问题能力的作用。
三、悬问
通过悬而未决的问题引出悬念,给学生造成一种跃跃欲试和急于求知的紧迫心理,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在教学中巧妙设问,把学生带入欲罢不能、欲说还休的境地,如,在学习《大变革时期的社会经济》时,设计这样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探索:①生铁冶炼技术是怎样发明的?也就是说当时的人是怎样想办法将铁矿石炼成铁水的?②为什么中国人能发明这项技术?③是什么特殊的因素启迪了那些聪明的工匠们?在此之前中国在金属冶铸方面有什么成就?又如在讲授《西安事变》中,我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西安事变后,以宋子文、宋美龄为首的国民党一派和共产党都不主张杀蒋介石,但二者的出发点一样吗?为什么?有许多同学都认识到了蒋宋的私人关系,也知道共产党人的出发点是要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经过激烈讨论,大家逐渐认识到:以宋子文、宋美龄为首的国民党一派主张不杀蒋介石,是从他们个人或集团的利益出发的;中共不主张杀掉蒋介石却是体现了为抗日着想、为民族着想的宽大胸襟,也体现了中共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诚意。同时,中共的这一决定也说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
四、逆问
即有意从相反的方面提出假设,造成矛盾,引导学生展开思维,这样促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例如,在讲《戊戌变法》时,精心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如果没有袁世凯告密,戊戌变法会失败吗?为什么?”这样的提问将学生引入矛盾的旋涡,引导学生辩论,最后由教师点拨,统一认识,对所学知识印象深,掌握得自然牢固。
五、梯问
即围绕问题设计一个有层次、有节奏,由浅到深、前后衔接、相互呼应的问题,诱使学生步步深入,拾阶而上。如,在《美国的霸权政策》中设计以下问题:①什么是美国的“冷战”政策?②美国为什么要推行该政策?③为什么能够实行?如何实施?④其实质是什么?一连串的提问使问题简单化,学生思考后能迎刃而解,提高了学习兴趣。又如,围绕解放战争时期“民主运动高涨”这一史实,笔者提出了一连串问题:①这时期国统区民主运动高涨包括哪些重大事件?其高潮是什么②造成国统区人民民主运动高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③你对“高涨”的含义是怎样理解的?能用其他词,诸如“爆发”“开始”等来代替它吗?④为什么说国统区的民主运动,成为反对蒋介石统治的第二条战线?为什么称是第二条战线呢?这样经过四步设问,加上教师的点拨、诱导,学生的思维步步深入,很快就能得出结论,教学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总之,历史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是传授知识的必要手段,是训练思维的有效途径。高质量的课堂提问,不仅能“吹皱一池春水”还可“激起千层细浪”,达到引发兴趣、启迪思维的目的。可以说提问既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
参考文献:
魏授章.历史课堂教学艺术.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作者单位 江苏省金坛市华罗庚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