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一次公开课的磨砺过程
2013-04-29蔡慧苗
蔡慧苗
一、前期工作
决定上这节课的原因,在于上一年正好有听过陈海飞老师的课,当时感觉印象非常深刻,尤其是小马过河的开头,体现平均数的局限性,再加上当中以范伟和赵本山为人物的小品演示,寓例题于其中,充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因此很想自己来上这么一节课。
1.第一次磨课
我也是采用这种流程,然后在讲完这两个环节后,再增加练习,但整节课下来,我用了一半左右的时间就把全部内容讲解完了,因此剩余时间我只能让学生做书本作业。陈xx师傅帮我分析了原因,并给出一些意见。
根据建议及自己的一些想法我进行了重新设置,我先从大局即主线上进行整理,再在小细节中进行处理。
2.重新设计后的思路
把小马过河去掉。原因:这个故事,确实体现了平均数的局限性,但解决问题体现的还是极端值的问题,与本文的知识点中位数和众数关系不大,增加了课文中教学建议中的公园里游戏的人的年龄的平均数,能否就知道这群人的主要年龄分布,提出可用众数来解决。第二个环节不变,练习的设置通过设置两大探究:探究一,包含两个纯数学题目,探究二,书本上出现的典型问题,问题一:平均分与“中上水平”的关系;问题二:歌唱比赛中,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再算平均分的问题;问题三:书本作业题改编。
二、正式上课
自我感觉还是比第一次好多了,能够流畅地进行,而且时间控制的恰到好处。
三、评课
陈老师的评课点出:设计思路的不合逻辑性,并提出自己的建议,而且强调:数学教学不应讲噱头,还是要体现数学本质为主。我感知到的是,教学设计不以表面精彩为首要,而是要体现知识本质上的联系,这需要下工夫研究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且,我感觉还需要感觉的敏锐度,以及思路上的大胆开放,敢于突破传统教学思路,深入挖掘。强调从大局出发,落到点子上。
概念课:由平均数的局限性,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迫切想学习新知识,教师的最大作用是,给学生真正想要的东西。可由一个例子引出众数;得出概念。接下去的环节比较优缺点,巩固知识。
如果把我原先的教学设计重串:以78分比平均分77分高而得出是“中上水平”——导出中位数的概念;以鞋号的问题——导出众数的概念;再以学生自主看书,自学课本例题;最后,环节比较、练习,十佳歌手成绩计算可放在小结之前讲解(改良平均数),拓展练习,体现概念引出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作者单位 浙江省温州瓯海潘桥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