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句群逻辑对于《离骚》情感的表达作用

2013-04-29肖雪莲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3年7期
关键词:离骚单句

肖雪莲

摘要:《离骚》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也是语言学史上的一场盛宴。它开创了一句分为上下两式的语言表述方式,形成了丰富的句群系统。其中上下两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句群内部的逻辑关系,包括顺承、并列、转折等等,这种逻辑对于作者情感的抒发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离骚 语言逻辑 句群 单句 并列 顺承 转折

《离骚》是诗人屈原一部伟大的政治抒情诗。屈原在《离骚》中充分阐述了自己作为一代忠臣的拳拳爱国之心,表现了一代仁人志士的政治遭遇和精神苦难。《离骚》所开创的上下句语言形式具有划时代意义,它体现出一个时代新兴的个人文学创作的语言高峰。实际上,《离骚》中的上下句形式与丰富的句群系统不仅体现了屈原情感的饱满和爆发性,也充分体现出他对自己所处时代理性的、清醒的“俯视”。

一、《离骚》的单句逻辑关系及对情感抒发的作用

逻辑关系 单句举例

顺承 “济沅、湘以南征兮,就重华而陈词。”

并列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互文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因果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

补充 “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

转折 “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馋而薺怒”

目的 “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以上是《离骚》中的单句上下半句之间经常用到的逻辑关系。除此之外,还有假设、条件、选择、让步等逻辑关系存在。这些单句之间的逻辑关系使得本来就自成一体的句子在抒情达意上更具有表现力。

上半句与下半句之间存在时间、动作持续性的关系,过度自然、逻辑顺畅。这种自然而然的表达将作者的真情实感流露地自然、真切。如“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时间上的顺承,也是作者血统上的顺承,表达出作者对于自己高贵身份和高洁品质一脉相承的自豪。“灵氛既告余以吉占兮,历吉日乎吾将行。”灵氛的吉占之后,我立刻择日出行,前后的时间紧凑,动作连续紧密,体现出作者的迫切情态。

该逻辑关系多用在表述自己的忠臣之心与爱国之行上,“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掔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作者将自己的拳拳爱国之心一气呵成,具有集中性、统一性较为全面、系统地表现出一代忠臣的强烈情感。同时,并列的逻辑关系也常常用在自己遭遇小人谗诲,君王疏离的一系列政治坎坷上:“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茝。”将自己的满腹冤屈倾吐而出,仿佛有诉不尽的愤懑之情。

《离骚》单句中的因果关系分为前因后果和前果后因两种。前因后果如作者在追忆先王的历史功绩与批判当世君王昏聩不明的句子中:“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何桀纣之昌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这几个句子在逻辑上都是前因后果,这种逻辑有利于表现作者对于历史和现实清醒的认识,并带理性的思考,为屈原“众人皆醉我独醒”、“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政治选择作了情感上的铺垫。前果后因的单句如屈原在上天求索不成转向下界求女的过程中:“忽反顾以流涕兮,哀高丘之无女。”这种表述有利于强调作者悲痛伤感的状态,并为读者的阅读期待埋下伏笔,最后将原因道出,让读者豁然开朗。

以转折关系出现单句,前半句多描述作者所期望的君臣遇合,后半句多描述君臣的隔阂。作者将满怀欣喜和盘托出,却遭遇现实的冲击,而理想被冷却、破灭。正是这种转折关系有力地突显了希望与失望之间的巨大落差,形成强烈的讽刺意味;转折关系的单句也多用在对君王的行为描述中。如“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馋而薺怒”、“约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前三个单句表现出君王对作者的拳拳爱国之心不予认可,却对小人的行径大加肯定,几度改变初衷。作者由此前的被信任与被赞赏,迅速转变为被怀疑、被疏离。最后一个转折单句更是将作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迅速遭遇打击的无奈与痛苦充分表现出来。不难发现,这是一个转折之中又套着转折的句子,上半句和下半句之间的转折表现出作者远大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其内心的痛苦溢于言表;“朝谇而夕替”中间的转折体现出时间的短暂性,说明作者的理想还没有开始便被扼杀,这是对其政治理想的当头棒喝。

互文关系的单句如“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表现出时间上的连续性和作者行动上的一致性,传达出作者时刻修身自好、准备为国家效力的坚韧不拔的毅力;目的关系的单句如“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使作者的情感爱憎分明、目标明确,体现出一代爱国知识分子的理性思索;补充说明关系如“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将小人贪得无厌、追名逐利的状态适当阐述,表达出对他们的横眉蔑视;让步关系的单句如“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表现出作者连续遭遇政治迫害之后无可奈何的隐退洁身,同时也传达出绝不向恶势力低头、不与之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性。选择关系的单句如“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表现出作者面对生死毫不以为意,仍然坚守节操的情怀。

二、《离骚》句群的逻辑关系及对情感抒发的作用

并列关系:“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并列动作的一致性体现出作者情感的一脉相承,并列事物性质的一致性又使得作者寄托的情感更集中,更有力地表现了作者的情感指向。或者是满怀希望的,如“掔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说操筑於傅岩兮,武丁用而不疑。吕望之鼓刀兮,遭周文而得举。甯戚之讴歌兮,齐桓闻以该辅”;或者是深恶痛绝的,如“浇身被服强圉兮,纵欲而不忍。日康娱而自忘兮,厥首用夫颠陨。夏桀之常违兮,乃遂焉而逢殃。后辛之菹醢兮,殷宗用而不长”;或者是痛心疾首的,如君王“曰约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 在一气呵成的言行、事物的罗列中,作者展现了对理想的热切渴盼以及对黑暗社会的切齿控诉,情感极具感染力。

对比关系:“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茝!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何桀纣之昌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惟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前三句以回忆的角度陈述楚国先君之德行精美无疵,众多的贤臣得以齐聚堂下。后两句则共同揭示了历史教训:君王无德,则小人当道,政治昏暗。两种截然对立的情绪形成鲜明的对比关系,共同表达出作者对历史美政与暴政的清醒认识。又如作者在就重华陈词所呈现的一组对比关系:夏康娱自纵,羿淫游无度;浇纵欲自忘;桀违背正道;后辛滥用酷刑。作者一口气历数历史上的暴政教训,将具有说服力的历史用紧凑的语言系统地表现出来,情感上一起呵成,表现出作者对暴政所带来后果的深恶痛绝。同时作者也提出了自己的美政理想:汤禹俨敬,周论道无错,举贤授能,遵循正道。如果说反面教训与正面楷模分别以并列的逻辑关系表现出作者的情感的流畅性,那么历史反面教训与正面楷模之间的对比逻辑关系,则表现出作者情感的强烈性和坚定性。

转折关系:“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以薺怒。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我们可以发现,这个句群中,转折关系单句非常多,表现出作者心理不断在受到冲击,情感不断在发生变化,作者清醒地认识到小人当道的后果就是君王昏聩、不辨是非,政治幽暗、国家危急。但作者仍坚持“奔走先后”,希望能“及前王之踵武”。但謇謇进言、明誓九天的言行马上遭遇到君王“不察中情”、“信谗薺怒”的打击。一边是忠臣的努力挽回,一边却是君王的背信弃约。一层又一层的语言转折表现出作者理想的一次次破灭,带来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补充阐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是对“夕替”的补充阐述。作者将自己“依彭咸之遗则”,却“謇朝谇而夕替”的无奈苦闷通过一个转折关系表述出来,这层理想遭遇现实打击的伤疤似乎还没有愈合,作者又紧其后将小人谗诲自己的罪行进行详细控诉。小人的谗诲在这一句补充说明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他们因我佩戴香草配饰将我革职,又以我洁身于香茝而治我的罪,表现出小人的荒谬无耻,也将作者为自己身陷谗诲之境的愤怒、急切、无奈之情表达得及时而强烈,形成了一种情感的张力。

《离骚》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也是语言学史上的一场盛宴。它开创了一句分为上下两式的语言表述方式,形成了丰富的句群系统。上下两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句群内部的逻辑关系,包括顺承、并列、转折等等,这种逻辑对于作者情感的抒发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离骚》这篇政治抒情诗情感非常强烈,蕴含在语言之后的情感张力是非常显著的。而词、句、段之间的逻辑关系也非常值得语言学领域专家的关注。正是这种逻辑关系有力地彰显了作者的情感,形成了语言与情感的回环张力。从这个意义上讲,《离骚》也是中国语言学史上的盛宴,屈原也是语言学上不可缺席的重量级人物。

参考文献:

[1]江林昌.试论《离骚》句群及其运用.中州学刊,1990(03).

[2]梁文勤.冗余成分的表现力——以《离骚》为例.毕节学院学报,2012(02).

[3]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6).

猜你喜欢

离骚单句
《离骚》中的象喻手法及创作范式
解读《离骚》中屈原的思想斗争和心路历程
不可回避就不要逃避
《离骚》审美意象分析
神性的转向
2015年《时代英语》高二第1期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2015年《时代英语》高二第1期参考答案
2014年《时代英语》高二第4期参考答案
2014年《时代英语》高二第五期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