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可回避就不要逃避

2016-07-08刘永良

关键词:离骚语言特色

刘永良

【摘要】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的《离骚(节选)》,一直是困扰教师和学生的难题。虽然这篇课文是我国古代最长最伟大的抒情诗,是浪漫主义的杰出代表,但是年代遥远,文句深奥,学生很少有阅读兴趣。不管按照欣赏古诗文的什么方法入手,疏通诗句都是无法逃避且让人头疼的问题。对于教师而言如果穷究字词意思,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字词以及琐碎的语法上,那么容易上成语法课或其它。如果不从古文知识点的角度讲解,仅以屈原形象分析为主,又无异于是空中楼阁。选择什么样的方式让学生能够让学生快速准确地理解文意,又能体会《离骚》句式表达的特点并不至于枯燥乏味是《离骚》教学的基础。笔者选择从语言特点入手。

【关键词】 《离骚》 语言特色 教学切入点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6)07-076-01

0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浪漫主义和象征手法开创源头的《离骚》,其浪漫抒情的表现手法及其所体现的屈原之高洁千古忧国忧民的政治情怀对学生学习后面的古代山水游记散文、唐诗、古代抒情散文和宋词都有较大的铺垫作用。学生在阅读《离骚》这篇影响深远的文章时有一个难点是难以闪避的,也是不可绕行的,那就是疏通诗句。《离骚》本身突破了《诗经》以四字句为主的格局,每句五、六、七、八、九字不等,也有三字句和十字句,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多变;统篇隔句句尾用“兮”字,句中则往往配以“之”、“于”、“乎”、“夫”、“而”等虚字,用来协调音节,而且使用古代楚地的方言为文。这在学生疏通文意的过程中造成了不小的难度。诗词的句式本身对诗人情感的抒发就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此外如果对诗词文意本身没有很扎实的理解的话,就无法体会《离骚》“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王逸《楚辞章句》)的艺术特色。也无法理解屈原这一中国文化中非常重要的文人形象和影响千年的文人思想。如何让学生理解《离骚》的文本内容,并体会其句式的特点呢?在教学中,笔者让学生将《离骚》的句式进行了改变,将《离骚》的杂言的句式改变为前阶段《诗经》教学中所接触的四言句式,并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从《离骚》句式特点上对其抒情性做一些了解。其改动后如下:

太息掩涕/民生多艰/修姱以鞿羁/朝谇夕替/替余蕙纕/申之揽茝/余心所善/九死未悔/灵修浩荡/不察民心/众女嫉余/诼余善淫/时俗工巧/偭规改错/背绳追曲/周容为度/郁邑侘傺[/穷困此时/溘死流亡/不忍此态/鸷鸟不群/前世固然/方圜不周/异道难安/屈心抑志/忍尤攘诟/伏清死直/前圣所厚/相道不察/延伫将反/回车复路/行迷未远/步马兰皋/椒丘止息/进不离尤/退修初服/芰荷为衣/芙蓉为裳/吾不知已/余情信芳/余冠岌岌/余佩陆离/芳泽杂糅/昭质犹未/反顾游目/往观四荒/佩其繁饰/芳菲弥章/民各所乐/好修为常/体解未变/余心不惩。

首先,这样的变动是可行的是易于操作的。《离骚》的句式改动方法有四。第一就是将原句中虚词作为可以作为删除的首要选择。《离骚》一大语言特点就是虚词的大量运用。这其中“兮”作为语气词的运用是最多的,《离骚》共373句,期中“兮”出现186次,而且是隔句出现。此外如“以”“此”“而”“乎”“其”等也都以介词、顺承连词、结构助词的虚词用法大量出现。对于虚词而言,虽然其有着语句的语法意义和功能意义,但是其只能附着在词、词组或句子上。起到调整结构,表示语气,构成音节等作用无实际意义。

二是对同义词叠用的变动。司马迁的《史记·屈原列传》中在谈到屈原的文章时就曾说过“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同义词的叠用就是其这种风格的语言表现形式之一。

第三,句式的变动。《离骚》中有很多句式措置,为了协韵,有一些句式倒装的现象。此外为了情感的抒发,有一些反问句。在文词的理解上为了更好的理解原文语意,将这些句式变成正常陈述句语序也是有必要的。

第四,第一人称代词也可以作为删除对象,因为《离骚》中抒情主人公与作者是一致统一的,所以将第一人称删掉对文意的理解上也不会出现偏差。

其次,这样的变动是有意义的。学生在变动《离骚》原有句式的过程中,需要对文句里词性、实词语意、虚词用法做判断。因为有“变为四言”的学习目的,又有可操作的方式,学生在结合注解的初次阅读中目标会明确,其主动性会增强;此外,以“四言”为主的《诗经》是学生刚刚接触的篇章,所以对于句式的结构上会有熟悉感,减轻学生阅读时的畏难情绪;第三我们可以将《离骚》原文词句和改动后的语句进行对比,将删掉了的词语进行分类,进一步探讨被删掉的词语的作用。例如让学生思考,疑问句与陈述句区别?第一人称代词的意义?叠词的作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离骚》作为文人独立创作的强烈的个人主观意识的增强和表现,体会强烈的抒情在语词上的特点,《离骚》诗歌节奏的特点等等。

如今,屈原的《离骚》《涉江》《湘夫人》《国殇》《山鬼》《橘颂》等作品大量进入了高中语文教本和读本,语文教师大多依据传统的文言诗词教学模式,借助教参,先介绍作者生平、时代背景、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再鹦鹉学舌般,逐字逐句将教参上的译文念一遍;或者结合课后练习,启发学生说出和教学参考书上一致的答案,再让学生背诵默写翻译。这样的教学缺少了让孩子自主直接体会文本的过程,往往在教学活动结束后,还有学生不明所以。当一堂课失去了学生自我的阅读过程,就失去了思考的光辉,这篇课文也无法进入学生心灵。所以作为教师,发现所教授文本的语言特点以此为突破口,也是一条有效途径。

[ 参 考 文 献 ]

[1]吕向康.《楚辞语法特点摭议》黄石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第四期.

[2]肖永凤.《试析<楚辞>中的句首状语式特点》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2月第一期.

猜你喜欢

离骚语言特色
浅析广告英语的语言特色、翻译标准及策略
基于商务英语语言特色的翻译技巧研究
弗洛伊德早期绘画语言特色
浅谈商务英语的文本特征及翻译策略
《离骚》中的象喻手法及创作范式
论张爱玲的小说风格
目的论视角下旅游英语的语言特色对汉译旅游文本的启示
神性的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