凄丽的爱情,唯美的悲剧
2013-04-29章琴
章琴
摘 要: 文章从《伤逝》中子君形象入手,从爱情中寻找“悲剧美”,从性格中分析“悲剧美”,从作品中总结“悲剧美”。子君形象,为鲁迅关于“悲剧”的定义作了形象的注释,在表现有价值的生命被毁灭的同时,描写比死亡更厉害的人物心灵的受残害,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和旧制度吃人的本质,深刻表现了子君被摧残、被吞噬、被毁灭的过程,使子君形象呈现出了强烈浓重的悲剧美感色彩。
关键词: 《伤逝》 悲剧美 题材 形象 悲剧性格
《伤逝》是鲁迅小说中唯一的一篇以男女青年爱情为题材的悲剧作品。不过,《伤逝》不仅歌颂了男女青年反对封建专制,争取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斗争,还深刻地描写了知识分子心灵的历程,通过子君人生与命运的悲剧性情结,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和旧制度吃人的本质,使人在痛惜、哀婉、悲愤、怜悯的情绪波动中受到强烈震撼。
一、爱情中寻找“悲剧美”
子君是“五四”时期一位小资产阶级知识女性,她受时代大潮的冲击,接受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大胆追求爱情,追求个性解放。为了取得自己恋爱婚姻的自主和权利,她公开蔑弃封建礼教和封建宗法制度,对封建家长的强力干涉进行了坚决果敢的斗争,理直气壮地宣布:“我是我自己的,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力!”她先与父亲决裂,又与胞叔闹翻,在讥笑、猥亵、轻蔑的眼光中,她能“镇静地缓缓前行,坦然如入无人之境”。经过斗争她终于胜利了,与涓生组建了“满怀希望”的小家庭。
这对于一般爱情主题的作品,应当可以圆满结束了。但鲁迅的笔触正从胜利开始,子君的人生悲剧也正从胜利开始。艰苦斗争得来的幸福生活瞬息间就非常悲惨地终结了。作品开首通过涓生沉痛的忏悔、悲哀的呼号,描绘了子君被遗弃后哀伤悲痛的心境与凄凉可怖的处境。实现了爱的理想之后,子君暂时得到了幸福,但新的生活使美好的梦幻终难成真。经济不独立使她必须依赖丈夫,贫困的家庭生活和平庸的家务使她的精神日渐萎缩,最终陷于迷惘、空虚之中。为了打发无聊、寂寞、凄清,她一遍遍地重温旧课,企图挽回过去,充实眼前,以昔日的爱情火花点燃已陷绝境的家庭生活之火。她当然失败了,又回到了旧式家庭,在冰刀霜剑中走完了自己的生命旅程。
二、性格中分析“悲剧美”
鲁迅在子君的悲剧中所着力表现的不单是外部的社会作用,更有深层次的文化历史作用、女性意识缺陷及子君本身的内在悲剧性格。盲目的“一切为了爱”的狭隘爱情观妨碍了她对爱的本质和价值的正确理解,“而将别的人生的要義全盘疏忽了”;只顾自己冲出樊笼,不求别人的解放,结果只能毁了别人,也毁了自己。
子君的爱情悲剧说明,没有经济独立,妇女解放就如同空中楼阁,迟早是要倒塌的。而以个性解放为武器,单枪匹马同整个封建势力进行斗争,其结果只能是失败的。鲁迅在《关于妇女解放》中进一步指出:“解放了社会,也就解放了自己。”妇女真正彻底的解放必须是在整个社会变革之后,必须把妇女解放同社会革命融为一体。因此,个性解放只有融入社会解放的斗争中,才有价值;知识分子的生活必须和全社会大多数人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才有意义。
子君的悲剧是新生的事物横遭夭折的悲剧,是理想对抗现实幻灭式的悲剧,是争取自由又自甘束缚“围城”式的悲剧。子君的个人奋斗之花开得艳丽,但“零落成泥碾作尘“,使人痛惜扼腕。
三、作品中总结“悲剧美”
如果说中国传统悲剧是悲喜交集、苦乐相加,把本质上的惨痛悲凄、哀伤苦难用“和谐圆满”的喜剧形式结束的话,而鲁迅则以完整、纯粹的悲剧作品打破了这种桎梏。就《伤逝》来看,鲁迅正是通过子君的人生与命运的悲剧性,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和旧制度吃人的本质,使人在痛惜、哀婉、悲愤、怜悯的情绪波动中受到强烈震颤。鲁迅正是以子君形象所闪现的悲剧性的美感光华激发了国人民族与历史的责任感,达到了他“改造国民性”的目的。
在《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中,鲁迅精辟地诠释了悲剧的定义:“悲剧就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悲壮崇高的人生是一种价值,但英雄及英雄事业之所以可歌可泣,正是因为他们是社会生活中的凤毛麟角。大千世界中,更多的是在人生旅途中不留痕迹的芸芸众生。这就是悲剧美学的另一种价值取向,即凡人的悲剧,小人物的悲剧。子君这样的小人物之所以能成为鲁迅笔下的主角,就是因为她人生价值的存在。她所表现的不是惊天动地的事业,却是生活的真实,是人生的本来面目。将平凡人的生活、弱小女子的命运置于社会的横断面下,表现她们被摧残、被吞噬、被毁灭的过程,从而达到揭露社会本质、惊醒民众、改造国民精神的目的,正是鲁迅这篇小说的主旨。
子君,这位悲剧性的妇女形象,为鲁迅关于悲剧的定义作了形象的注解。鲁迅的如椽之笔画龙点睛地把子君身上有价值的宝贵的东西刻画了出来,写出了她的美、可爱,而又如实地、毫不留情地将她的美的、有价值的、真实的东西,一个个毁灭给人看。告诉人们:这个社会正在制造着大量的不幸和灾难,毁灭着大量有价值的生命。
更为可贵的是,鲁迅在表现有价值的生命被毁灭的同时,更注重人物精神领域的悲剧性。人物的死亡只是浅层次的悲哀,表现人生存意志的被摧残,描写比死亡更厉害的人物心灵的受残害,以及受毒害打击而不觉悟的精神麻木,以此挖掘更为广阔的社会悲剧性和人的精神、思想意识方面潜在的悲剧因素,使作品主题蕴含深刻的社会内容,人物形象具有高度的典型性。这种悲剧美感呈现出严肃、凝重的风格,使子君形象呈现出强烈、浓重的悲剧美感色彩。“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美”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