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研导学”下的初中英语有效教学初探
2013-04-29庞好
庞好
摘 要: “习研导学”是一种结合了课前预习、课堂研究与导学案辅助教学的全新课堂教学模式。“导学案”教学法在课堂内外创造一种主动愉悦的教学氛围,是实现“主体先行”的关键环节。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既提高教学有效性,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较好地落实素质教育。课堂分组、习研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更生动,提高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 “习研导学” 初中英语教学 高效课堂
打造高效课堂,把时间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当前课堂改革的基本要求。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多学。”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开展,导学案在教学中的使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这样的作用。教师由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策划者、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在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我校近年来着力推行“习研导学”,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学会合作,学会探讨,今年更是在课堂分组分层教学中加大了研究和实施的深度和力度。而所有这些举措都旨在打造“生本课堂”。课堂分组教学尝试通过自然分材、自学互帮与课堂绩效评价的教学策略,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活动为中心,为学生提供投身到更多样的体验当中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发表意见,采取主动的学习方式,培养优良的学习习惯,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兴趣,避免两极分化的产生。本文将着重探讨“习研导学”下英语教学有效性的课题。
一、习研导学的目的
1.教师层面。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把较多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教学上,虽然有部分教师要求学生做预习作业,但是预习作业的形式非常单一,要求不明确。主要存在的问题有:(1)教师对预习的要求不太明确,导致学生预习时主次不分,时间分配不均,没有做到难简分明,浪费宝贵时间。(2)教师要求学生朗读课文,可是对朗读过程监控不力,使学生为读书而读书,一旦完成规定的遍数任务,就万事大吉。对不通顺的地方敷衍了事,对不认识的生字听之任之。(3)预习时老师提出的问题层次较低,即使学生不认真思考,也能回答,缺乏预习的必要性。
2.学生层面。
由于教师对预习的随意性处置及预习内容的单一、预习形式的单一和预习时老师游离在外等原因,长久以来,学生对预习是可有可无的,出现预习质量不高、不看教材直接做也能做预习等一系列假预习的情况。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十分欠缺。所以,教师应充分利用好英语导学案中的预习导学部分,实现“主体先行”的关键环节,提高教学有效性。
二、习研导学的实施
1.研读学案,确定有效教案。
学生自学教材,完成导学案中的问题。导学案的核心是要求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导学案在课前分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内容进行预习。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在学生自学过程中进行适当辅导,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告诉学生注意文中的短语,一些关键的句子,要掌握的语法等;第二,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做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总之,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导学案”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其实施的如何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
2.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讨论交流。
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教师只需一带而过,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达成共识。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及时汇总,以便在精讲释疑时帮助学生解决。
3.精讲释疑。
精讲释疑就是在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教师在精讲过程中,力争做到以下几点:首先,精讲的语言、内容要精;其次,精讲应具有针对性,切忌面面俱到,应根据学生自学、讨论交流过程中反馈的信息展开。
4.反馈检测。
这是导学案的最后一个环节。反馈检测的设计应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应由浅入深、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检测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检测题要求学生当堂完成,让学生通过检测巩固知识,又为教师提供直接的反馈,以便教师及时发现,给予指正,做出正确的评价。
“习研导学”,注重“导”与“学”。学案中的“学”在教学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几乎整个活动过程都在围绕着学生的“学”展开一系列有效的训练活动,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感觉英语课是充实的。因此,在设计学案时应主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的知识结构、知识水平,本节课学生应掌握哪些知识,发展他们那方面的能力,以及他们目前的水平与教材之间的差距,准备一些适应学生自身语言能力的活动和带有自主性的活动。
在教学中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教师是学生的得力助手,绝对不能越俎代庖。既然有了学案,教师在课堂上就要注意自己的角色,注意自己对时间的支配权利,这和以前有了天壤之别,不要无故干涉学生的活动,而要相信学生的能力,他们远远不像你想象的那样“拙”。在课堂上,我们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一旦你给了他们足够的机会和时间,他们的潜力会让你瞠目结舌。
三、习研导学的效果与反思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这说明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导学案”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终生受益。习研导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是实施新课标的一种尝试,因此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要边实践边总结边完善,使之逐渐趋于科学,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精心设计每一项任务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保障。教师既要考虑到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又要考虑到实效性——诱导学生运用已有经验提升自己获取新知的能力。在教学中使设置的活动目标明确,形成梯度,这样才能确保每一项教学活动落到实处,不流于形式。
“有效课堂”提倡“快节奏、大容量、高密度”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减少那些不必要的教学环节,不必要的说明解释,将学生的学习行为统筹加以考虑。有了“学案”,教师的任务并非减轻;我们实施了“学案导学”方案后,实际上是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职业修养和道德素养,明确自己的任务,提高业务素质。课堂上认真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不是有了“学案”就“放羊”,把课堂教学搞得热热闹闹,没有成效。课下,教师的工作需做得更深、更细,努力准备各种材料,使之更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使材料更具有逻辑性、趣味性、生活化,这样的课堂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游刃有余。
参考文献:
[1]郭华.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假设与实践操作模式.中国教育学刊,1998.5.
[2]王铭玉,贾梁豫.外语教学论.安徽人民出版社,1999.5.
[3]文涛.论有效的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