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南都帝乡 中州粮仓
2013-04-29孟莎
孟莎
南阳古称宛,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陕三省交界处,为三面环山、南部开口的盆地,因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而得名。全市现辖2个行政区、4个开发区、10县、1个县级市。总面积2.66万平方公里,在河南省18个省辖市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
南阳市历史文化悠久,人杰地灵。南召杏花山猿人遗址及多处原始社会遗址出土的化石、器物表明,远在几十万年前,人类祖先己在这块土地繁衍生活。约七八千年前,先民们以辛勤劳动和聪明智慧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明。周代天子非常重视这片富庶的土地,曾分封了申、吕、谢、郦、蓼、曾、鄀、许等诸侯国。春秋时楚设宛邑,到战国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前272年)“初置南阳郡”时,才开始使用“南阳”这个名字。至今,已有两千二百多年的历史,虽然朝代屡经更迭,区划不断变改,但南阳这一地名,一直被保留着沿用着。在历史的长河里,愈来愈丰富了她的涵义,在时代的演进中,充分显示着她坚强的生命力。
地理交通
南阳地处北纬32度17分-33度48分,东经110度58分-113度49分,地处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优越地理位置。焦枝铁路纵贯南北,宁西铁路横穿东西,许平南襄、沪陕高速公路两个“十字”形重要通道为市域城镇与产业发展轴,以邓州和桐柏、西峡、淅川县城为四极,以小城镇为依托,拓展完善公路、铁路、航空现代立体交通支撑体系,形成“一体两翼、两圈两轴四极”向心发展、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调推进的城乡统筹发展新格局。南阳机场是全省三大航空港之一,现开通有北京、上海、杭州、郑州、广州、深圳、成都、海口和桂林等多条航线,国家东西、南北通讯光缆干线在南阳交汇。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东部产业的梯次转移,南阳作为开拓西部市场的桥头堡和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接受地这一区位优势将会进一步凸现。
2012年该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06.3亿元,比上年增长6.5%。全年完成客运量22001万人,比上年增长9.5%;货运量20964万吨,比上年增长15.0%;完成旅客周转量166.47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9.4%,货物周转量552.29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5.7%。年末民用汽车保有量38.59万辆,增长9.9%。
自然气候
南阳市处于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属典型的季风大陆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阳光充足,雨量充沛。
南阳属典型的季风大陆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南阳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和渠首所在地,市内河流众多,分属长江、淮河、黄河三大水系,长度在百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0条。全市主要河流有丹江、唐河、白河、淮河、湍河、刁河、灌河等,可供开采量约8.58亿立方米,全市水资源总量70.35亿立方米,水储量、亩均水量及人均水量均居全省第一位。
2012年全年营造林79.8万亩,比上年增长10.7%。南阳是全国中药材的主产区之一,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具有种植、加工中草药的自然条件优势和传统习惯,盛产天然中药材就达2357种,产量达2.5亿公斤,其中地道名优药材30余种,品种数量占全国的20%以上,总储量占全省的1/4以上,且多为无污染有机药材。南阳市已基本建成以南召辛夷、西峡山茱萸与天麻、桐柏桔梗、方城裕丹参、内乡黄姜、镇平杜仲、邓州麦冬、唐河栀子、社旗板蓝根等为主体的十大中药材种植基地。方城裕丹参、桐柏桔梗、南召辛夷、西峡山茱萸、猕猴桃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占20%。
南阳市矿产资源丰富,是中国矿产品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已探明各类矿产84种,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36种,已开发利用的矿产24种,其中天然碱、红柱石储量为亚洲之冠,银矿、蓝晶矿、金红石、硅线石居全国第一,蓝石棉储量为全国第二,铜矿、石墨储量居全省第一,黄金、石油储量居全省第二,且分布集中,组合良好,具有较高的开采价值。南阳独玉为中国四大名玉之一,素有“东方翡翠”之称,探明储量1.957万吨,远景20万吨,是绝无仅有的天然玉石品种。全市矿产资源储量的潜在价值为4247.54亿元,其中14种主要矿产经南阳市地质矿产局测算,其潜在价值达1682亿元。
历史沿革
南阳历史悠久。早在四五十万年前,“南召猿人”就在白河上游繁衍生息。约在五六千年前,这里就出现了村落和房屋,产生了农业、畜牧业和制陶等手工业。西周时,南阳属荆州,因在周的南部,被周人称为“周土”。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初设置南阳郡。春秋战国时期,南阳已成为全国八大都会之一,已开始使用铁器,有了冶铁、蚕丝等手工业和商业,特别是铸铜业发展迅速,工艺水平较高。
秦统一六国之后,“迁不轨之民于南阳”,使六国富豪和擅长经营的商人及手工业者云集南阳,促进了南阳经济的发展,尤其冶铁业发达,成为全国冶铁中心之一。西汉和东汉仍置南阳郡,辖境相当于河南熊耳山以南和湖北大湖山以北,南阳经济文化的发展达到历史上的鼎盛时期。西汉时,南阳水利与关中郑国渠、成都都江堰齐名,并称全国三大灌区。还是全国著名的五都(南阳、洛阳、临淄、邯郸、成都)之一,全国设工官的9个地区和设铁官的46 个地区之一。东汉时,光武帝刘秀起兵南阳,成就帝业,南阳被称为“帝乡”。太守杜诗修治坡池,广拓田土,全郡可灌农田4万顷,这时的冶铁用水排,水力鼓风机鼓风,大大提高了冶铁效率,特别是采用球墨铸铁,提高了冶铁工艺水平,这一技术的使用比欧州早1000多年。当时南阳郡人口240万,为全国各郡之冠。郡城周长36公里,比1990年市区面积还大。汉代南阳人才辈出,灿若繁星。不仅刘秀的28个开国元勋大多出自南阳,还涌现出张衡、张仲景闻名世界的伟大科学家和医学家。汉代达官贵人死后流行厚葬,南阳出土众多的画像石和画像砖,是一部“绣像汉代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一朵绚丽多彩的奇葩。从唐朝起,南阳设邓、唐二州。经过贞观、开元之治,南阳农业兴旺,工商业繁荣。李白在《南阳行》中说:“清歌遏流云,艳舞有余闲,邀游盛宛洛,冠盖随风还。”明朝初年,南阳是朱元璋第二十三子唐王朱柽的封地,永乐年间在南阳城内建造了规模宏大的唐王府,成化年间又建造9座郡王府,南阳城内皇亲贵胄,车水马龙,商业随之活跃,山、陕、江、浙、川、鄂客商纷到沓来,各种商务会馆、公馆在各地兴起,粮食、棉花、生丝、烟草、绸缎、油料、皮毛、木材、药材、铜器、铁器等大量涌入市场,并行销全国各地。当时的南阳可谓百业俱兴,建筑、园林、绘画、雕塑、书法等方面都有新的发展。
清朝康熙年间,建筑业尤为发达,武侯、山陕会馆等古建筑巍巍壮观,富丽堂皇,南阳是北京通往湖广和云贵川的交通要道,陆路驿道与水路码头相接,有“南船北马”之称。山、陕、江、浙商贾云之集,工商业兴旺,南阳成了豫西南的经济中心。光绪十年,镇平开始生产丝绸,并远销欧洲及东南亚各国。
1948年11月4日,南阳全境解放,国民党统治结束。1949年3月,新成立的中共河南省委决定,成立南阳地委,并宣布南阳专署原辖的叶县、舞阳两县划归许昌地区,南阳市、南阳县、南召县、镇平县、内乡县、淅川县、邓县、新野县、唐河县、桐柏县、泌阳县、方城县12个县(市)属南阳专署管辖。
1965年11月13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南阳专区辖属13县(市),即:南阳市、南阳县、南召县、镇平县、内乡县、淅川县、邓县、新野县、唐河县、桐柏县、方城县、西峡县和社旗县。
1994年7月国务院批准撤销南阳地区,设立地级南阳市,实行市带县的领导体制,南阳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文化旅游
南阳是楚文化的发祥地和汉文化的荟萃之地,是一个人杰地灵,人文气息浓郁的地方。它地处中原,位于黄河与长江流域分界地带,南北文化在这里碰撞、交融,铸就了质朴、亲和、自强、进取的独特文化特质,既有南方文化的浪漫灵秀特征,又具有北方文化的博大厚重,由此变得形式多样、丰富多彩。
南阳是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历史文化名城,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处,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94处,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80余处,不同专题的博物院馆16处。文物藏品达10万余件。古文化旅游主要有楚文化系列、汉文化系列、三国文化系列、各类古建筑群开发利用系列。楚始都丹阳春秋墓群出土的稀世珍宝闻名遐迩,被誉为“中国长城之父”的楚长城遗址引人关注。南阳的汉文化遗存,当以画像石、画像砖、陶狗等“南阳汉文化三绝”为代表,从发现的数量、规模、内容、研究及旅游价值,均属全国第一;还有全国最大的古代冶铁作坊——瓦房庄遗址,规模可观的汉宛城遗址,名满世界的汉代伟大医学家张仲景的祠墓所在地医圣祠,享誉海内外的东汉科学家、文学家张衡之墓。三国历史影响深远,留存的遗迹主要有武侯祠、魏公桥、凤雏台,还有方城的火烧博望古战场、新野的议事台等遗址。古建筑有中国封建社会官衙建筑中保存最为完好的两级衙门——南阳府衙、内乡县衙,有千年古刹香严寺、丹霞寺、水帘寺、菩提寺等,有建筑风格好雕绘艺术独特的社旗山陕会馆,有保存完整的荆紫关清代五里长街,有以地宫内发现“金棺银椁”而引起轰动的邓州福胜寺梵塔,有因范仲淹在邓州写成天下名篇《岳阳楼记》而闻名的“百花洲”等等,均属上乘人文景观。
南阳的自然景观主要是以山水为特色的自然风景,现有国家和省级自然保护区6处,国家级和省级森林公园8个。2012年全年共接待境内外游客296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8%,其中,国际游客1.6万人次,增长12.7%。旅游总收入152亿元,增长26%。年末共有A级旅游景区34处,其中,4A级以上景区13处。星级酒店80个,旅行社121家。列为世界人与自然生物圈保护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宝天曼,为中原地带唯一保存完整的森林与野生动物类生态区,这里溶洞成群、潭瀑成群、造型地貌成群,是豫西南天然的动植物基因库和避暑胜地;西峡老界岭是八百里伏牛山的最高顶,这里山峰奇秀,古树参天;南召真武顶风景区位于伏牛山腹地,奇峰竞秀,满目涌翠;神奇的桐柏山奇峰若雕,碧水如画,为千里淮河的发源地。南阳境内发现的大面积恐龙蛋化石群轰动世界,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西峡恐龙蛋生物遗迹博物馆是世界唯一一座恐龙蛋化石原址展馆,成为不可多得的科普教育基地。丹江口水库风景区以亚洲第一大水库和南水北调的渠首源头为世人关注,库区碧波荡漾,群山耸立,湖光山色,浑然一体,自然风光优美迷人。位于南阳市区的独山森林公园和麒麟湖,山水相依,景色如画,成了中心城区的后花园。
经济状况
2012年全年全市生产总值2367.20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23.62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1248.59亿元,增长 12.8%;第三产业增加值694.99亿元,增长9.0%。人均生产总值23348元。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6.6%。三次产业结构为17.9:52.7:29.4,二、三产业比重较上年上升0.6个百分点。
2012全年全市地方财政总收入181.92亿元,比上年增长17.5%。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3.65亿元,增长19.0%。其中:税收收入82.59亿元,增长22.3%,税收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9.7%。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86.40亿元,增长24.8%。其中,教育支出增长26.1%;科学技术支出增长18.6%;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57.4%;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增长16.8%;医疗卫生支出增长21.8%;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21.2%。全市13个县(市、区)中,有7个县(市、区)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超过5亿元,其中淅川县超过10亿元。
农业
南阳市是河南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农业大市。南阳素有“中州粮仓”之称,是全国粮、棉、油、烟集中产地。正常年景,粮食总产约占全省11%、全国1%,棉花占全省20%、全国4%,油料占全省13%、全国1.5%,小辣椒约占全国的1/3,肉类总产约占全省13%、全国1%。有6个县市区是国家商品粮、棉基地,3个县市区为国家优质棉基地。“南阳黄牛”居全国5大优良品系之首,“南阳黑猪”在全省享有盛名,南阳柞蚕居全省首位。全市有宜林面积1384万亩,占全省的1/4,林木覆盖率35.7%。林、果、药和土特产品资源丰富,有松、杉、泡桐等用材林木30多种,苹果、猕猴桃、柑桔、大枣、板栗、油桐、生漆、银杏等经济林20多种,中药材有山茱萸、辛荑、杜仲、桔梗、丹参、半夏、全蝎、血琥珀八大名产。西峡的猕猴桃、山茱萸、南召的辛夷、桐柏的木瓜被命名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之乡”,卧龙区的月季被命名为“中国名特优月季之乡”,桐柏的板栗被命名为“河南省名特优经济林之乡”,全市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6个。
2012年全年全市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162.27千公顷,比上年增长1.6%,全年粮食产量611.82万吨,比上年增长3.1%。棉花产量4.48万吨,下降36.9%;油料产量122.8万吨,增长7.1%;蔬菜产量992.08万吨,增长2.0%。肉类总产量72.10万吨,增长4.6%;禽蛋产量33.88万吨,增长3.6%;牛奶产量25.70万吨,增长4.0%。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252.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7.5%;农用拖拉机90.9万台,增长0.7%;农用运输车7.4万辆,增长1.5%;农村用电量19.2亿千瓦小时,增长7.3%,化肥施用量(折纯)97.2万吨,增长3.4%。
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初步形成以天冠集团、娃哈哈集团为代表的粮食加工产业群,以新纺、南纺集团为代表的棉花加工产业群,以宛西制药、普康集团为代表的中药材加工产业群,以南阳清真食品、南阳肉联为代表的肉类加工产业群,以三色鸽、乐牛、绿白奶业为代表的乳制品加工产业群,以群英会集团为代表的烟叶加工产业群等一大批产业化龙头组织群体,全市已建成新野蔬菜、香花辣椒、双龙香菇、夏馆山珍、皇路店花生等大型农产品交易市场16个,其中年交易额上亿元的8 个,专业市场年交易总额达82.7亿元,多层次的农产品市场网络初步形成。工业
2012年全年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1110.10亿元,比上年增长12.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55.10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其中,轻工业增长18.3%,重工业增长15.0%,轻、重工业比例为40.5:59.5。
规模以上38个工业行业大类中,规模居前10位的行业增长速度为:纺织业比上年增长19.9%,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20.9%,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长0.6%,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22.1%,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下降1.2%,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7.2%,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长15.0%,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13.7%,烟草制品业增长21.7%,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8.5%。
全市油碱化工、装备制造、冶金建材、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电力能源六大战略支撑产业实现增加值658.79亿元,增长15.7%;新能源、光电、新材料三大战略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52.17亿元,增长27.8%。高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74.42亿元,增长25.5%,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8.7%。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天然原油比上年增长0.5%,畜肉制品增长52.4%,小麦粉增长14.8%,纱增长18.3%,中成药增长40.9%,服装增长33.8%,碳酸钠增长14.7%,水泥增长23%,人造金刚石增长28.1%。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850.72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利润总额189亿元,增长18.4%。全年全市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达613个,比上年增加108个;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38.84亿元,比上年增长24.3%,占全市比重达到63.5%;实现总产值1658.03亿元,比上年增长24.6%。
全市已形成新能源、光电、电力、油碱化工、先进制造、超硬材料、纺织等优势产业。拥有各类工业企业13万多家,限额以上工业企业11家,其中大中型企业百余家,天冠酒精集团、金冠电气集团、南阳纺织集团等企业已进入全国520家主要企业行列,天冠、新纺、中光学、防爆、二机石油、龙成6家企业入围省百户重点企业,迅天宇、二胶厂、金光数显、福森药业、普康药业、宛西制药、中南公司7家企业进入省50户高成长型企业。南阳工业门类达39个,产品3000余种,其中燃料乙醇、天然碱、防爆电机、感光材料、洁霉素、炼钢连铸结晶器以及保护材料等产品的产量居全国首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4家企业入选“全国创新能力行业十强”,10家企业荣获全省百家优秀民营企业称号,全市已获得5个中国名牌、26个河南名牌和30个河南优质产品称号。拥有2个国家级、23个省级企业研发中心,3家企业被确定为全省首批创新型试点企业,4个项目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专项补助、补助资金总额占全省的42%。重点培育和发展的以光电、生物、光伏、超硬材料、新型电力等为重点的新兴产业,成为南阳工业新亮点。南阳市先后被批准建设国家新能源技术产业基地、省光电产业园(基地)和省生物产业基地。
投资贸易
2012年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19.13亿元,比上年增长23.2%。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721.11亿元,增长24.2%;农户投资98.02亿元,增长7.8%。
在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274.48亿元,比上年增长13.9%;民间投资1433.31亿元,增长27.5%;港澳台商控股投资6.70亿元,下降33.3%;外商控股投资10.89亿元,下降23.4%。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70.34亿元,增长12.6%;第二产业投资1130.95亿元,增长27.3%;第三产业投资519.82亿元,增长19.6%。
全年工业投资1130.95亿元,比上年增长27.3%。其中,六大高成长性产业投资822.92亿元,增长34.3%;四大传统优势产业投资246.73亿元,增长8.4%;六大高耗能行业投资283.05亿元,增长17.5%。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00.85亿元,比上年增长7.6%。
全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达到2333个,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1111个;亿元以上在建项目864个,完成投资1197.66亿元,比上年增长61.3%。
全年产业集聚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76.19亿元,比上年增长44.8%,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62.5%,其中,产业集聚区工业投资861.29亿元,增长44.9%。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31.9亿元,比上年增长9.5%;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86.7亿元,增长7.8%。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75.99亿元,比上年增长15.7%。
全年进出口总额13.14亿美元,比上年下降8.7%。全年新批准外商投资企业36个。全市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4.17亿美元,增长22.0%。引进省外资金420亿元,增长20.1%。全年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合同金额1.38亿美元,下降17.6 %;营业额1.3亿美元,增长19.4%。
投資环境
历史悠久,文化璀璨。南阳是国务院首批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早在50万年前,与北京猿人同时代的南召猿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西汉时为全国六大都会之一;东汉时期为光武帝刘秀的发迹之地,故有“南都”“帝乡”之称。现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9处。南阳人杰地灵,历史上曾孕育出“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商圣”范蠡及“智圣”诸葛亮,更滋养了哲学家冯友兰、军事家彭雪枫、文学家姚雪垠、科技发明家王永民、作家二月河等当代名人。
资源丰富,聚宝藏珍。南阳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和渠首所在地,也是淮河的源头,水储量、亩均水量及人均水量均居全省第一位。2012年 全年营造林79.8万亩,比上年增长10.7%。南阳是全国中药材的主产区之一,盛产山茱萸、辛夷花、裕丹参、杜仲等名贵中药材2000多种。 南阳是中国矿产品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已探明各类矿产80余种、452处。其中天然碱、红柱石储量为亚洲之冠,蓝晶石、金红石居全国第一。
交通便利,通讯畅达。南阳地处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优越地理位置。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东部产业的梯次转移,南阳作为开拓西部市场的桥头堡和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接受地这一区位优势将会进一步凸现。2012年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06.3亿元,比上年增长6.5%。
经济提速,实力增强。2012年在南阳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四个重在”,突出“四个着力”,实施“四个带动”,努力实现经济发展速度质量效益、强市与富民的有机统一,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取得积极成效,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各项社会事业持续进步,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实现了“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良好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