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机认证乱象

2013-04-29张友红

中国周刊 2013年8期
关键词:认证标志产品认证标签

张友红

一个有机认证的标签威力有多大?

同一种蔬菜,一个贴上有机认证标签,就比另一个贵几倍,甚至十几倍。

获得一项有机认证有多困难?

按照标准,需要经过复杂的流程、严格的认证检查和监管。但如果用“中国式”的方法,一切又可能迎刃而解。

有机认证在中国,正在经历什么?

中国式认证

两年前,江苏常州的嘉泽镇选了一块水洼地准备做有机农场。洼地废了七八年,提供了天生的有机土壤—无农药残留。经理刘桂瑜专门带着土壤标本跑到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去化验。300亩的土地,全部通过一等土壤标准。

这个叫做“大水牛”的农场名气渐渐大了起来。与此同时,有机认证研究机构的人也找上门来。

按照有机产品认证的规则,每一项认证都有期限,一年两年不等,每一项认证也只针对每一个单向产品。每一个认证都要由国家认监委统一管理和监督,并在“中国食品农产品认证信息系统”备案公示。

刘桂瑜算了算,自己农场里有十几种蔬菜,每年审核重新认证一次的话,平均每个单项认证的成本在一两万左右。这个成本太高了。

认证机构的人私下说:“你可以只认证一种蔬菜,其他蔬菜上贴同一个认证标签,所有蔬菜价格都能翻好几番,多好!”

按照正规程序,有机产品认证分为:提交申请和缴纳申请费,认证中心核定费用预算并制定初步的检查计划,签订认证检查合同,初审,实地检查评估,编写检查报告,综合审查评估意见,颁证委员会决议,颁发证书,签合同办使用手续。

如此复杂的流程,也是刘桂瑜担心的问题。对方称,交2万块钱,剩下的就不用操心了。刘桂瑜这下明白了,“都可以买到。”想投机,太简单了。”

刘桂瑜最后决定,有机照样做,但不再搞认证了。对外,他还会说“我们做的是有机农业”,“信不信只能看消费者了。关键在于信任,而不是那一纸标签”。

与刘桂瑜同样选择的,不在少数。

在青岛胶南地区宝山镇,记者看到,一家蓝莓种植大户,院子里挤满了来买蓝莓的人。外包装盒上写着“天然”“有机”字样,但是,他家的蓝莓并没有有机认证。“他们找过我,说让我弄一个,认证一下,一万块钱左右。但是,每年还得审核,每年打理这些关系也得这个数!”他竖起了右手食指。

旁边来批发的经销商也很肯定,“打理费一加上,成本就上去了。”这位经销商从这里批发后,就送往超市。他们认为,“这就是有机的,没认证也没关系。”

中国式认证,意味着可以自主“灵活”操作。这不是少数人遇到的情况。美国“有机作物改良协会”(以下简称OCIA)也曾在中国有过类似遭遇。

2011年,美国农业部暂停了OCIA在中国的有机产品认证资格。OCIA是美国重要的认证机构,1995年就与中国“国家有机食品发展中心”合作,在南京成立了OCIA在中国的分部。美国总部对中国分部实施处罚的原因是:“不合时宜地聘用了中国政府人员,对归政府所有的中国农场进行认证,这些农场出口到美国的粮食都贴上美国农业部有机认证标签。”实际情况是,这些产品,有些并没有达到美国有机生产的标准。

一位从事有机农业种植的业内人士对《中国周刊》记者直言,有些认证机构的确存在交钱就给认证的现象。在认证的整个过程中,可以人为控制的因素很多。也有媒体记者曾经通过暗访得知,交2万块钱就可以搞定一个有机认证。

导致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中有一个很现实的因素:认证机构既是这些有机产品的考官,同时又把种植户当成客户、上帝,依靠认证获得利润。

“你不给他通过,谁还找你来认证呢?”一句话道出了本质。

监管尴尬

认证机构需要获得什么资格,又有谁来监管?

7月15日,记者查询“中国食品农产品认证信息系统”,中国具有有机产品认证资格的机构共有25个,其中有24个机构处于有效状态,一个被撤销。

关于这些机构的身份,一直有各种评价。一方面,他们属于第三方独立机构,具有公正中立的属性。另一方面,他们大多与政府部门有归属上的联系。政府部门是其规定的制定者,也是其监督者,但是,在执行中,认证机构有灵活的自主操作性,监管很难覆盖。

就在去年,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常务副主任李显军公开表示,“有机产品全程监管存在交叉或空当。”他所说的交叉和空当是指,农业部门管生产,认监委管认证,工商部门管流通,卫生部门管餐桌,似乎哪个部门都能管,但是哪个部门也不负全责。他说,“只要有一个部门监管缺位,就管不好有机食品”。

在2011年举行的第七届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博览会上,国家认监委注册管理部农产品食品认证管理处处长杨志刚曾坦承,我国有机食品产业存在诚信缺失、夸大与虚假宣传行为、认证标志使用不规范等问题。他寄希望于一套有机认证信息采集和认证标志溯源系统。

新规则能否自救

杨志刚提到的愿望,在去年得以实现。

2012年7月1日,国家认监委修订后的《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颁布实施。其中就规定了有机作物要实现“全程有机可追溯”系统。

新规则要求销售有机产品须使用销售证并建立“一品一码”追溯体系,统一加施国家有机产品认证标志(含有机转换产品认证标志)、唯一编号(有机码)和认证机构名称(标识)。对因各种问题而被撤销认证的企业,任何认证机构在一至五年内不得再次受理其有机产品认证申请。此规定在网上被称为“史上最严”。

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主席安德鲁·卢认为:“中国有机产品的新规是‘世界上最严的标准,甚至已让一些曾经试图进入中国的外企望而却步。”

然而,“最严”新规已实行一年,记者在实地采访中仍发现:即使全程可追溯了,企业依旧可以在种植环节违反标准,可追溯系统并不等同于实现了全透明监督。

执行中的监管是个要害。这种监管包括认证机构对于种植者认证标准的执行监督,也包括有关部门对于认证机构的执行监督。

多年从事有机农业种植的杨利,曾对媒体表达过自己的观点:“监管层不能一有问题就出台政策了事,而应该加强沟通,建立起企业、认证机构和认监委三个环节的协调互动机制,听听企业真实的声音。比如说,出现病虫害了,企业应该怎么去处理,不能打农药,那应该打哪些生物农药,在哪里可以买到。不仅监管,还要帮助企业一起来解决问题。”

食品学博士、科学松鼠会成员云无心给《中国周刊》记者的答案是,“规范仅仅是纸面上的文件,实际操作到底如何没法预测。是否有机无法通过对产品进行检测来鉴别,所以有机产品主要是依靠认证机构和生产机构的信誉来保证。”

转来转去,回到信誉上。这似乎是个更加不确定性的因素。

猜你喜欢

认证标志产品认证标签
“标准引领、分类培养”的高端技能型IT人才培养创新实践
无惧标签 Alfa Romeo Giulia 200HP
不害怕撕掉标签的人,都活出了真正的漂亮
2016年环境保护产品认证名录(三)
2016年环境保护产品认证名录(一)
新西兰:鼓励消费者检查有机产品认证标志
标签化伤害了谁
基于多进制查询树的多标签识别方法
我国颁发首批低碳产品认证证书
三招轻松选购节能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