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需要换个思路
2013-04-29高峰
高峰
一边是大城市职难求,一边是欠发达地区人才难招。大学生不愿去边远地区,根本原因是城乡差别。作为政府,应该思考和研究怎么样吸引大学毕业生到西部基层去。
2013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涉及千家万户生活、众人关注的社会问题。莘莘学子几载寒窗,满怀对未来的憧憬走上社会,却遭迎头一盆凉水,怎不叫人心寒!
为什么会出现大学毕业生就业难?
笔者曾经到云南“万里长江第一湾”调研。在山洼里见到一所农村中学。学校房屋破旧,设备简陋。300多名学生大多家庭贫困,学生吃家里带来的红薯、苞米。但据介绍,绝大部分学生学习很刻苦认真。学校有二十多位衣着朴素的老师。校长说,教职员工中只有很少几个师范学院毕业生,学校亟需有大本学历的师资,虽然向上级提过数次要求,但几年过去了,仍招不来人。北京招聘会上人头攒动的大学生与这里形成了鲜明对比。
一边是大城市职难求,一边是欠发达地区、特别是这些偏远农村地区的人难招。大学生不愿去边远地区,根本原因是城乡差别,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差距大。西部地区的农村,大多自然环境恶劣,待遇低,生活条件艰苦,文化生活贫乏,发展机会少,又如何能吸引人才呢?这种情况不仅在中国,在有些发达国家也曾出现过。之所以发达国家这方面的问题表现得不那么尖锐,根本原因是地区、城乡间的生活差别相对小。因此,中国要逐渐缓解、最终解决大城市求职难与某些地区难招人的矛盾,必须通过艰苦努力,促进地区、城乡相对均衡发展,不断缩小城乡、地区差别。从某种意义上说,促进城乡均衡发展,是促进充分就业的重大措施。
作为政府,应该思考和研究怎么样吸引大学毕业生到西部基层去。各级各部门发文件、做宣传,号召大学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是很有必要的。但这远远不够,作为当务之急,政府应该尽最大努力,提高到艰苦地区工作的大学生的待遇。我们可以借鉴前苏联政府的一些经验。前苏联为了鼓励青年人到西伯利亚地区工作,就在该地区实行过高工资,而且高得不是一星半点儿,是苏联欧洲地区工资的两三倍。这样,吸引了一批欧洲地区的青年到西伯利亚工作。虽然一些青年在西伯利亚挣了钱又回到欧洲地区,但又有另一部分欧洲地区的青年被吸引到西伯利亚。这样,使西伯利亚地区始终保持了相当数量的青年人,大大促进了该地区的发展。我国在建国初期,也是实行地区差别工资,同一级别在不同的地区工资高低不同,边远地区的工资大大高于内地。
当然,我们并非主张除了促进均衡发展之外,一切听其自然、无所作为。眼下,鼓励大学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去,提倡大学生到基层去,就不失為一个积极的办法。笔者来自边远地区,也有些在西部基层工作的同学、朋友。其实,在欠发达地区的基层工作,也有利。大城市由于竞争激烈,压人压得厉害。一份中专生就完全能够胜任的工作,却硬要安排大学生甚至研究生去做。学医的大学生,不是名牌医大毕业,很难进入大城市的大医院。即使进了大医院,三五年仍在做助手。而在欠发达地区、特别是基层就不同了。那里,大多岗位处于“人才饥竭”状态。大学生去了,即使不被当作宝贝,起码能得其所。一个学医的大学生去基层医院,三五年就能独当一面了。在这里,我鼓励大学生多去欠发达地区的基层苦心志、劳筋骨、饿体肤,以期有一番作为,造福自身,造福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