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的目光,放飞的梦想
2013-04-29贾永红孙丰富
贾永红 孙丰富
一、未知世界很精彩,用一生去找寻
Sohu的总裁潘石屹,刚出版了一本书《我用一生去寻找》,并接受了中央电视台采访。他曾经讲到,他在十二三岁时就在山上干农活,感到特别累,坐在山上休息时,看着远处的火车从山洞里开出去,他就常常想着要走出山去,不在山里呆,他走出去时一定是顺着那条山洞走出山去。主持人问:“当时,你知道山那边是什么吗?”潘石屹说:“我不知道山那边是什么,但是我就是想要离开这个地方,到那边去,尽管我不知道它是什么,但我确实想到山那边去。”主持人又问:“是什么使你有了这个想法,又是什么促使你不断走下去呢?”“我偶尔去一趟县城,最吸引我的是城市的灯光,灯光是城市和乡村最大的区别。受灯光吸引,我的心中就有了一个梦想。我十五岁那年到西安的宝鸡时,一眼望去,没有了大山的遮挡,视野非常开阔,让我心中涌起一种异样的感觉,这种异样的感觉一直留在我的记忆里。就是它吸引我到山外面更广阔的地方去。尽管很艰难,但山那边巨大的吸引力还是吸引我走出来了。”后来,潘石屹真的走出了百里秦川,走进了北京。
多年的打拼,潘石屹养成了行动——思考——反省的工作习惯。他通过反省,不满足已取得的成绩,继续不断找寻自己新的兴趣点和新的目标。他说,人是靠前面的吸引力吸引着走的,不是靠后面的推力推着走的。
在潘石屹那里,他好奇的地方,就是他感兴趣的地方,就是吸引他的地方。他终就走出了大山,他好奇的目光在世界各地不断寻找,不断寻找着自己的梦想,他成功了,但寻找仍然在继续。
二、摸准学生脉搏,找准问题关键
现在的中学生多数是90后独生子女,成长在国家富足、家庭富裕、生活无忧的环境中,是幸福指数和健康指数比较高的一代。优越的生活条件,难免对学习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从调查来看,当前学生学习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四个不心”:一是学习不动心,认为学习是给家长和老师学的,是被动学习,与自己无关紧要;二是学习不上心,认为家庭挺富裕,不用学习也能过得很好,学习好即使能考上大学,也不好找工作,学好学坏无所谓;三是学习不专心,上课听讲不认真,注意力不集中,不动脑筋,不爱思考,不按时完成作业;四是学习不尽心,遇到困难易产生消极畏难情绪,干脆弃之不学等。所有这些都会使学生学习懈怠,难以取得好成绩。学生一定要像潘石屹那样找他感兴趣的地方,找到吸引他的地方,被吸引着向前走,而不是被老师和家长的推力推着走。
三、课堂中的好奇目光,学生成长的梦想
剖析当前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教学的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起点,是在学习中获得快乐的源泉。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往往对学习有浓厚兴趣,能够自主学习,独立学习,上课专心听讲,注意力集中,肯动脑筋,爱提问题,按时完成作业。简言之,兴趣是学习的起点和根本动力,是快乐学习的源泉,是实现梦想,飞向成功的翅膀。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就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和快乐,学习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实际上,在课堂中很多时候我们能做到吸引学生的目光,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梦想,赢得成功。
1.好奇的目光,设疑吸引
好奇心人皆有之。所谓“奇”,就是某一事物所表现的状态异乎寻常,大大超乎人们的想象和原有的经验,这种新的刺激与原有认知之间的极大反差,引起高度的兴奋,产生怀疑和释疑的强烈冲动。我们教学如果能以“奇”取胜,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在初中物理讲解流速与压强关系的教学中,要做吹乒乓球的实验,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把乒乓球放在漏斗的下方,乒乓球因为有重力要向下运动,我们再从漏斗的上方向下吹,乒乓球会怎样呢?能不能不掉下去呢?同学们纷纷摇头,怎么会不掉下去呢?有的说掉,有的说不掉……教师说:“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教师从漏斗上方吹球,慢慢松开托住乒乓球的手,球在漏斗下方旋转竟然没有掉下来。“这怎么可能呢?”学生除了感到无比的惊奇,还感到困惑不解。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这个引入设计就是以奇吸引学生,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总之,新奇的课堂设计,奇妙的教学语言,奇异的事物,奇怪的现象,新奇的解法,奇特的活动都会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把学生引向趣味盎然的学习境界,引导学生去主动寻找。
2.亲自参与,成就梦想
“我听到的会忘记,我看到的能记住,我做过的才真正明白。”这在学生的学习中应该是被无数次验证的。学生对于亲自参与的事情会特别关切,特别有兴趣,甚至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现代教学观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是否主动参与作为评价教学的一个重要标准。在教育教学中应积极创造、提供学生参与的条件和机会,如,尽量做到六让:让学生自己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如,观察、自学等);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分析、解决问题;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践;让学生自我评价、自我校正;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而且,在参与时要允许学生有缺点、错误,允许学生提出与教师不同的意见,允许讨论、争论,这样才能创造一个活跃的宽松的氛围。所以,让学生在学习物理时多试验、多动手、多动脑、多动嘴是很有利于知识学习的。在电学里电动机的学习中,教师让两个学生一组来组装一台小电动机。当他们的小电动机转起来时,不但电动机的能量转化、电动机的原理不需要教师去讲了,还提高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个性得到张扬,兴趣得以激发,潜能得到挖掘。同时,又在协作动手实验中,经历了实验探究的全过程,从中接受了科学的熏陶,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一个简单的活动,不但让有些学生有了成功,还让有的学生有了梦想。多年后,他们就会有更多的发明创造造福人民,服务社会。
3.引入竞争,善于激励
一般来说,青少年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这种心理如果引导得当,就会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在物理课讲解欧姆定律时,教师设计了一次做题比赛,要求学生在一节课的时间里,把有关欧姆定律的10道应用题全部解出来,看谁做得好、快、准。尽管比赛没有奖品,可比起来热火朝天。同学们说:“因为是比赛,大家都会努力啊。”比赛结束,每个人都获得了一份奖赏——集中全力,紧张思维的幸福感。教师正是利用了学生好胜向上的心理优势,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在我们教学的某些环节中,可以适当地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开展各式各样的学习竞赛,刺激学生大脑的思维活动,常常使人忘掉犹豫,甩掉自卑,不断激发学习兴趣,步步走向成功。
4.兴趣随心,无处不在
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人生和青春,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需要的不仅仅是文化知识的学习,还需要情感心理的疏导,个性思维的激发,社会生存能力的培养,他们需要亲近自然,需要感受温暖的阳光。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帮助孩子呢?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去演、去说、去看,在多种形式的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让教学鲜活起来,学生才愿意走进它,与它进行亲切的对话,使学习就像游戏一样,让学生感到轻松愉快。在物理课讲解密度应用时,教师曾经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现在很多农村家庭是靠种大棚蔬菜致富的,大棚需要800米的铁丝,叫你去买,你会怎样办?”有的学生说:“用尺子量”,有的说:“用质量除以密度算出体积后再算出面积算出长度就可以了”,这时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去买过,当时我也是这样想的,用质量除以密度算出体积后,再根据铁丝的面积算出长度就行,可是卖铁丝的很简单的就解决了,只称出质量就可以,因为人家知道1米是多少质量呀。”听完这些讨论,学生们就会把很多知识串在了一起,知道了很多处理问题的方法,还知道生活中人们又是怎样把知识加以应用的。教师这个引导的角色只要动点心思,学生在课堂的收获就会大不相同。
在我们的教学中,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教学情景中,变过去的“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最大限度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不断迸发智慧的火花,体验学习的乐趣,让他们个个执着向上,学而不厌,兴趣盎然,吸引学生好奇的目光,放飞他们的梦想。
(作者单位:山东淄博市临淄区实验中学山东淄博市临淄区凤凰镇召口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