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语文教学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2013-04-29余燕

学子·教育新理念 2013年8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思维同学

余燕

一、构建正确的教学过程,培养创造能力

语文教师大都具有良好的文学功底和能言善辩的口才,于是语文课堂往往成了语文教师展示个人魅力的舞台,教师以讲为主,变“主导”为“主讲”,取代了学生的思考的过程。这样的课堂看似知识含量丰富,但学生只是被动接受,创造性思维得不到及时激发。看来在课堂中把“主讲”的权力交给学生是势在必行了。

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是显而易见的,但绝不能因此而否认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因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学会了客观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课堂教学才是成功的。教师要起到恰当的引导和督促作用,适时调动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保证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的“讲”要做到少而精,其中教师提示性讲解、释疑性讲解和补充性讲解也都是十分必要的。

二、发展求异思维,培养创造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就要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大胆发挥想象、联想,采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寻找不同答案。

为了发展求异思维,教师要允许学生在课堂中有不同的看法和答案,鼓励学生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只要言之有理都是值得赞赏的。因为“教”与“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进步的一个过程。

例如:我在教“信客”一文时,学生对文中新信客受到诬陷并遭受牢狱之后的宽容行为难以理解,他们认为新信客的行为不是宽容而是纵容,是软弱的表现,是不值得赞赏的。针对同学们的质疑,我让同学们各抒己见,并发挥想象,假如你是新信客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同学们表现十分积极,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且做了细致生动的情景再现。有的同学说新信客可以找证人表明自己的清白,并告发同乡的恶迹。有的同学表示新信客也可以通过律师向同乡索要精神损失费,从此改行不再做这受累不讨好的差使。也有同学说吃亏是福,但吃亏要吃在明处,并警告同乡下不为例。同学们的理解各有不同,只要合情合理,我都表示支持,因为“事物的标准答案不止一个”。

三、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培养创造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其生动直观、图文并茂、新颖多变,大大拓展了语文课堂的学习空间。还可以通过视听结合,使教学内容更富有生动性和感染力,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并积极思考的欲望,从而有意识地打开学生的思路。

例如:我在上一堂“插上想象的翅膀”的作文课时,先是用多媒体展示了一首张志和的词《渔歌子》,并配上一段悠扬的古筝音乐。要求学生把该词通过想象变成生动的画面,并改写成一篇口头小散文。同学们在古筝的演奏声中,很快就进入诗境,绘声绘色地描绘出一幅幅别样的江南春色图。其中一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被同学改写成“你看,不远处碧绿的江面上,一个头戴青箬笠,身披绿蓑衣的渔翁,悠然自得地在斜风细雨中垂钓,时而捋着花白的胡须,多么惬意逍遥,全然忘记了回家的时间了”。这样的改写富有想象力又合情合理,更富有诗情画意了。

四、面向生活,培养创造能力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教学如能和现实生活相结合,贴近生活,就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陆游也说过:“尔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只有让学生走向生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学生才会有突发的灵感和对问题创新型的理解和认识。

如,学习“荷叶母亲”一文,要求同学们谈谈自己感受到的浓浓母爱,说说我们能为母亲做些什么?并给自己的母亲写一封信表达感恩之心。在学习“老王”一文时,引导学生,我们如何对待生活中的弱势群体,你是怎么做的?同时面对生活中的欺骗性的乞讨行为,你又是如何对待的?在学习“中国石拱桥”一课时,要求同学们观察身边形形色色的桥,说说现代化的桥梁和古代的桥梁各有什么结构特点,各有什么趣闻故事。这样的语文课堂内容多样,学生参与的意识高涨,表达的内容和观点各不相同,大大提高了同学们创新的能力。

教育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告诉我,我会忘记;分析给我听,我可能记住;如果让我参与,我就会理解。”构建正确的教学过程,发展求异思维,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唱主角才能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课堂才能充满活力!语文教学只有不断创新,同时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才能真正培养出新一代的创新型人才,才能让教育与时俱进,永葆活力!

(作者单位:江西南昌十七中)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思维同学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