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如何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2013-04-29李改琴
李改琴
摘 要:要想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效率,就必须认真学习新课改精神,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参照实际教学内容巧妙设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流程和教学方法,以期将学生引入丰富多彩、趣味多姿的数学探索实践中来,最终达到迁移知识生成能力的教学目的。结合一线教学经验对如何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进行探索。
关键词:初中数学;认知规律;迁移知识;质疑反思
教学实践中有目共睹,同样是45分钟的数学课堂,为何有的班级整体提升能力效果非常好,而有的班级能掌握新知识解决问题的却寥寥无几?这就涉及一个根本的问题:教学效率。新课改就是为教学效率而来,它告诉我们教学活动不能是教师单方面照本宣科的理论灌输,更不是让人头昏的题海战术,而是要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参照实际教学内容巧妙设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流程和教学方法,以期将同学们引入丰富多彩、趣味多姿的数学探索实践中来,最终达到迁移知识生成能力的教学目的。鉴于此,笔者认真学习新课标精神,并从初中生的认知规律出发,结合近些年的一线初中数学教学经验,对如何打造精品高效数学课堂进行探索与研究。
一、立足教材学情,知识分层重组
教材是传播知识、承载课堂信息的载体,是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学习和探索的切入点和准绳,因此初中数学教师一定要吃透教材,从中挖掘符合该阶段学生认知规律的肯綮和窦口,要能深刻领悟教材知识脉络之间的逻辑关系,同时能动态辩证地分析学生不同的认知和接受能力,进而精心编写出有针对性地符合不同层次学生认知和探索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学习方案。只有这样才能兼顾后进生的可持续发展,在帮他们稳步扎实基础的同时,逐步拾级而上稳步发展,最终上升到运用能力的教学层面,最终实现学生共同进步的教学目标。
如,讲解分式的概念时,我们就要首先梳理该知识的难易度,根据对班级学生认知状况的了解,诠选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大家探索和学习。先带领大家一起来回顾常规分数在什么条件下有意义,然后再鼓励大家尝试推理分式有意义应具备怎样的条件,这样由浅入深、层次递进,更利于学生接受。在巩固练习环节,我们也可进行如下整合:基础层面的学生先要掌握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和基本概念能完成基础试题,如,如果想使有意义,x应该怎样取值,当x等于几时,该分式无意义;x为什么值时分式分别等于0、1或-1。能力层面的学生可完成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即:①若使有意义,x应该怎样取值。②如果使为负数,x应该怎样取值。
如此整合学案,立足学生实际认知,结合教学内容设置了有认知梯度的教学方案,以便于不同能力和认知层次的同学都能吃透教材,夯实基础,最终达成教学目标。
二、课堂动手实践,体验知识迁移
作为传播和学习知识的主要阵地,课堂上不但要有精讲精练,还要能让学生动手实践来亲自体验知识生成和发展的过程,这样才能给学生刻骨铭心的记忆。初中生处于青春期,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和动手探索欲望,我们正好可以利用这一点根据教学实践情况,挖掘教材知识,设置巧妙的实践引导以辅助抽象的知识概念理解,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插入精彩的讲解,要做到重点突出,直中肯綮。例如,在指导大家学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时,笔者就进行如下实践课题来引导学生理解抽象知识:①先和学生一起温习长方形的特征,让大家用小木片亲手做个长方形,准备让大家以此为教具来动手实践全面认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②让学生分别拉住长方形的两个对角朝相反方向用力,大家观察一下长方形发生了怎样的改变,现在还是长方形吗?这样实践引导让学生亲身体验了平行四边形的生成发展过程,也从知识本源上理解并掌握了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区别和联系。③鼓励大家总结刚才的实践,总结一下平行四边形对边之间有怎样的联系,以此导出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的结论。
如此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再辅助以美妙绝伦的精彩讲解,从根本上体现了以生为本的高效课堂教学精神,让学生在灵动活泼的实践中最大效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能力。
三、提倡质疑问难,启发探索创新
鼓励质疑,解除质疑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构建数学高效课堂的又一法宝。不同的人看问题和思考问题的方法不同,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所以我们要有“海纳百川”的气度,争取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进来通过独立思考,发现问题最终解决问题。既然学生存在差异,教师就要尊重学生的差异,给学生营造质疑的空间和时间,开阔视野,培养创新意识。学生质疑后,教师要给予积极的评价,让学生从教师身上感受到爱意和期盼,吸取智慧和力量。
譬如:我们在学习勾股定理时,笔者让学生自己学习勾3股4弦5、勾5股12弦13、勾6股8弦10,让大家体验和感受32+42=52;52+122=132;62+82=102,在我的诱导和鼓励下,有的同学就顺着思路提出是不是任意直角三角形都具有这样勾2+股2=弦2的特性呢。这样的诱导质疑就有效地将勾股定理从形象到抽象,从一般到普遍的推理和学习,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了数学素养。实践证明:数学课学生有效质疑,能激活学生思维,迸发创新的火花,真正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细节构陷问题,防止学生麻痹
初中数学中有许多概念和定理理解起来并不抽象,操作起来也不困难,但是这样的问题学生往往容易栽在细节上。所以教学实践中,我们一定不要对这些貌似简单的定理或概念放松警惕。为了防止学生麻痹大意,笔者通常在教学课堂上开展即时细节练习,让学生在细节问题上“翻船”,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才能进行有效反思,最终上升到能力层面,杜绝以后出现类似错误。
这里举一个简单的例证:在学习完分式的概念和意义后,许多学生觉得简单,对于练习也是不屑一顾,于是笔者就抓住细节设置了如下问题:“如果使是负数,那么x满足什么条件?学生一看基本试题,于是得出结论x<2即可。看看中计了吧,细节上栽跟头了吧。其实这就是个陷阱问题,题目中分母确定是正数,所以只要考究x-2<0就行,但是有一个前提是这个分式必须有意义,这样的话分母不能等于0,x<2区间内要把x=-1的情况排除。在这一过程中,我通过巧设陷阱,引导学生上了一次当,迫使学生养成勤于思考、时时反思的良好学习习惯。
五、合理结合媒体,进行形象教学
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有条件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或网络信息来服务课堂。初中数学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难以理解的抽象概念,这时我们完全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集声、影于一体的优势,将抽象的概念以灵动的形式展现出来,如此不仅能有效增强课堂的信息密度,还可以活跃气氛,牵引学生的探索和学习兴趣。
比如,为了让学生对“垂直”这个概念产生形象的认识,笔者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慢放跳水过程的镜头,然后启发学生:跳水选手破水时,有的水花大,有的水花小,说明什么呢?大家很容易根据视频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得出结论:下落直线和水面“不垂直”的水花就大,下落直线和水面“垂直”的水花就小。大家产生了这样的认知后,我们再讲解“垂直”的概念就水到渠成了。
以上是笔者在近些年的一线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对如何响应新课改构建高效数学课堂的探索与总结。总得来讲,数学课堂不能让学生溺于窒息的理论宣讲和累人的题海战术,而是要切实分析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并及时从学情出发,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以积极进取的姿态去探索和实践,以期最终找到有针对性的符合学生认知的学习方案,如此方能真正提升学生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最终提升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田灿军.如何完善初中数学课堂,提升学生数学能力[J].中学生数理化,2012(12).
[2]黄异才.激活初中数学课堂策略探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12).
[3]邴小艺.抓住学生认知,有效提升课堂效率[J].中学数学参考,2012(06).
(作者单位 甘肃省嘉峪关市第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