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初探
2013-04-29万安华
万安华
摘要:我们诵读经典包括以下内容:读《论语》是一条主线,穿插《千家诗》和唐诗宋词。我们研究的重点是学生的品德修养和语文素养的培养,诗词诵读要有一定的分量。我们探索的第一个策略:对于简单的诗歌,采取“自吟、自解、自背”的形式。第二个策略就是难一点的诗歌可以通过讲解来促进背诵。第三个策略就是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激发兴趣,拓宽视野,学习古人的高尚品德和高洁的人格,以及做人的风格,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
关键词:经典诵读;人文素养;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8-090-1经典诵读当然就是读“记载人类永恒智慧,天经地义不可改变的、永垂不朽的高点文章”,现在被称为经典的首推四书五经,四书又以《论语》为要,其次是从经、史、子、集中选读,再其次是唐诗宋词作为辅助阅读。
我们的第一个策略:对于简单的诗歌,采取“自吟、自解、自背”的形式。我们把经典诵读的内容做了以下安排:读《论语》是一条主线,可以穿插《千家诗》和《弟子规》,还以唐诗宋词做点缀。因为我们研究的重点是学生的品德修养和语文素养的培养,诗词诵读要有一定的分量。事实上,我们的研究课题就是从我校国学朗诵中的诗词诵读中得到灵感的。
我们在注重全面培养学生素质的同时,特别注重国学朗诵,希望走进学校就能听到国乐声声,希望培养出来的学生都能出口成诗,都能彬彬有礼,都具有较高的文学素质。从最简单的唐诗开始背诵,背诵国学一直是我校语文教学的一条主线。而且古诗诵读确实能够在无形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有事为例。一次,课堂作业上有一题,要求写一首诗赞美木兰,学生的作业给了我惊喜。
谢紫薇:木兰替父征,缇萦救父命。巾帼女英雄,机智又谨慎。为父当官姆,感人泪长流。扬名终不朽,千古传佳话。
魏来:木兰深明大义替父从军,可敬!桂英英勇善战挂帅,可佩!提萦果敢坚强救父,可赞!刘胡兰保家卫国视死如归,可学!
张正:木兰代父从军,缇萦上书救父。果敢明了从事,机敏终获赞颂。
学生的语言虽然稚嫩,但是已经有了诗的味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确实不错!通过以上事例,我想说明我们探索的第一个策略:对于简单的诗歌,采取“自吟、自解、自背”的形式。这样在短时间内可以积累尽可能多的诗歌,然后自然地运用在自己的写作中,积累多了之后,在作文中引用、学用对偶、句式整齐、描绘景物,这样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语文素养方面不只限于作文,还能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学习分析文章、品析语言诗画结合;还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欣赏文学作品时,学生能够通过诗歌想象画面,从而把握感情,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第二个策略就是:难一点的诗歌可以通过讲解来促进背诵。国学朗诵明显速度慢了,因为诗词都比以前长了,比如李白的《月下独酌把酒问月》,辛弃疾的《满江红·中秋寄远》,苏轼和杨万里的《念奴娇·中秋》,一个早自习有时只能背一首,并且这几天,我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学生有很多背错的地方。找来学生抄的诗歌一看,原来是抄错了,比如“碧海青天夜夜心”抄成了“碧海又看夜夜心”,把“中庭地白树栖鸦”抄成“中庭地上树栖鸦”,真是让人啼笑皆非,还有把“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shuδ)”读成“归时说(归e)”,这时让我感到解说的必要,解说之后,学生在理解中背诵,更能够把握其精髓。我在讲解辛弃疾的《满江红·中秋寄远》之后,学生两分钟就会背了。
第三个策略就是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激发兴趣,拓宽视野,学习古人的高尚品德和高洁的人格,以及做人的风格,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
比如:让学生做《诗海泛舟——我最喜爱的古代诗人》的PPT,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分门别类地积累编辑了大量的诗歌,如“诗歌中的月亮”、“诗歌中的花”、“唐诗宋词中的风景名胜”“唐诗宋词中的情感”,“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田园诗派的开拓者——陶渊明,美丽的悲者——李清照”等等,学生们不仅增加了积累,而且了解了诗人们的经历和情怀,学习了诗人们的精神品格,还激发了学语文的兴趣。对于传统节日,除了让学生做以上工作外,还加上了表演,因为节日都有美好的传说,加进去更能让学生了解我们的中华文化,比如我们的活动“中秋诗歌朗诵会”集朗诵和表演为一体,这个活动很好地促进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并增加了学生的文化积淀。
对于《论语》的诵读,同样可以辅助表演的形式,加深理解,加强记忆,因为不背诵是不可能参加表演的,而学生对表演更有兴趣。比如: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这一则,由学生穿着古代衣服在那里摇头晃脑地对话,这个内容一定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有“三人行必有我师”这一则,可以由很多人参与表演,领会其中的真谛,效果一定比单纯背诵更好。小学部在这方面做得特别好,从孩子们的言行就可以看出来。他们平时不仅读《论语》,唱《三字经》,而且定期搞活动,“孝顺父母、尊敬老师、关爱他人、关心公益”的四德教育与经典诵读结合起来,已经初见成效,学生们在路上见到老师行礼、让路,回家主动为父母做事。
经典诗文,中华文化的精髓,传承文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的责任,在利用经典诵读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方面,虽然有了一点的效果,但还在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