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转型需要教学行为的“加减乘除”

2013-04-29吴荣山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13年8期
关键词:加减乘除课件环节

吴荣山

伴随着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以学定教,以学验教”的生本化课堂教学实践也逐渐地掀起热潮,出现了一些高质量、高效率的课堂,但是不少课堂还存在着前置不足、备教不一、课件主宰、后续乏力等问题。要使语文教学取得既得言得意,又得法增能的效果,需要做好教学行为的“加减乘除”。

一、文本解读上做“加法”

文本解读是课堂转型的起步阶段,也是实现课堂转型的前置条件。有经验的教师能在课堂上得心应手、师生互动自如,都是课前非常重视文本解读的结果。

(一)认真读教材

解读教材的首要任务就是读,即在学生读课文之前自己先认认真真、原原本本地读上几遍,绝不可因为自己已经重复任教而大体浏览,或放弃对文本的朗读。在读的过程中,看看自己能否把课文读通、读顺;能否从中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情感;能否在某个标点语句上触动自己、有感而发;有否找到突出语文学科素养特点的关键词句、标点符号、重点语段。其次要读单元主题导语,在读单元导语过程中,想想本单元的主题是什么?本单元追求的是什么样的表现形式?所读的课文又是怎么样来表达这样的主题的?课文教学的重点应该怎么确立?另外还要读思考题,略读提示、插图,甚至是一些注释、文本中“泡泡”之类的,看看自己在读的过程中是否关注这些,是否也会碰到这样的难题、发现这样的问题。只有自己亲自去读了,才会发现或猜想学生在读文本时的状况,便于课堂应对。

(二)无参考备课

顾名思义就是在不看任何教学参考书或网络查找的前提下,教师自行开展的备课工作,换句当下时髦的话就是“裸备”。无参考备课,在自己读文本的基础上,教师能够提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目标,做到正确、准确,尤其是在知识的学习上、方法的习得上、过程的参与上、情感的体验上;围绕单元主题划分教学课时,做到两个结合,即尊重文路和学生学习能力相结合,体现文脉和教学思路相结合;根据自己的解读来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突出重中之重,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突出课时的不同性和渐进性;围绕学生的学习规律,合理安排教学流程,设计教学问题和课堂练习,做到每一个学习环节目标清晰,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全面调动。这种从学生的学习出发去思考的教学设计,再去寻找教学参考上的结合点,无疑会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围绕主体转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更是课堂转型的中心轴,教师要时刻牢记自己的一切活动应该突出主体,围绕学生的学习转。在解读文本过程中,就应该掌握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全面而正确地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突出学生主体;在备课研究过程中,更应该站在学生的立场,推想学生的学习过程、体验历程和情感心路,来组织教学行为;在课前的准备过程中,也应该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愿景和学习延续,合理安排学习前置条件、教学手段和后续反馈的内容,以便于学生的学习。

二、课件设置上做“减法”

课件设置是影响课堂转型的制约因素,也是课堂教学是否高效的主要因素。在课件设置上,要考虑设置的方式、设置的数量以及课件的使用效度,严防以课件替代教学的一切,阻碍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能力提升。

(一)课件设计非线性

课件设置应像备课一样,灵活机动,随“需”而按,随“按”而动。也就是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去点击出示相应的课件,达到应有的效果,这样的设置一定是非线性的、板块的、机动的。在课件设置上,教师就有这样的非线性设计意识,要知道课件设置不是为了好看,也不是为了展示自己的能耐,课件设置就是为了突出和强化教学重点,使重点更“重”,化解和突破教学难点,使难点变“易”。然后就要合理思考非线性课件内容,主要设置一些跟教学重点、难点有关的语段、文字、图片、录像、背景资料……换句话说,可以借助媒体出示重点语段或其他内容,但是这样的重点语段或其他媒体在啥时候出示、出示后该做些什么、与不出示相比有什么作用等等,都要考虑明白,否则还不如不用或者索性运用文本好了。另外还要考虑非线性课件的按钮设置,一般在主打性课件的四周,可以设置与内容学习相紧密的指示按钮,以便在学生需要的时候,随时点击出示,真正达到随需而按的效果。

(二)课件少而精

在40分钟的课堂常量里,课件要做到少而精。首先要做到“少”,就是要考虑能不用课件的就尽量不用,能用文本语言的尽量用文本语言,能用语言、体态、眼神等表达清楚的就尽量少用课件。什么时候用呢?应该用在关键处、重点处、疑难处。比如《永生的眼睛》《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两篇课文,都是涉及人体器官移植的,教学时,可以出示“眼角膜”和“骨髓”等器官的功能以及患眼角膜和白血病的人群课件,让学生清楚捐献眼病和骨髓是多么的可贵,能够让失明的人重新得到光明,让白血病人得到康复,使自己的眼睛或骨髓在别人身上得以延续,至于其他的内容可以少出现或者不出现。其次要做到“精”,课件要减少,必须要考虑设置得精,即力争精致,凸显精神,从精致的课件中,让学生领会精神实质,体会课件含义。比如刚才列举的《永生的眼睛》“眼角膜移植”和《跨越海峡的生命线》“骨髓移植”课件,就能够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眼角膜和骨髓的宝贵、寻找眼角膜和骨髓的不易以及捐献眼角膜和骨髓的可贵与勇气,这就能让学生从中认识器官捐献的重要性,也真正理解了永生的含义。

只有课件少了,才可能达到精,课件只有达到了精,课堂上才不会出现一连串的课件。这样才会在课堂上考虑课件运用的恰到好处,用足用好,甚至会达到一张课件多用的效果。例如《小珊迪》这篇课文,由于小珊迪所处的社会和时代与学生现实生活反差太大,学生对课文内容很难把握,感情也难以投入。因此,在教学中要在恰当的时候,呈现衣着破烂正向行人苦苦哀求的小珊迪课件,学生注视着可怜无助的小珊迪,跟随伤感低沉的音乐,再加以声情并茂的朗读,自然会激起学生感情的共鸣,产生对小珊迪的同情、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痛恨的预期效果,这样恰到好处和合情合理,教学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教学环节上做“乘法”

教学环节是课堂教学展开过程中相对独立或完整的教学阶段,所以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是有效教学的保证,更是课堂教学转型的关键,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教学环节设计,即便是同一个学科也要随着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变换来调整教学环节,以保持每一步教学环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一)教学环节每一步有聚焦点

每一步教学环节都有各自相对独立的教学目标,即教学环节聚焦点,也就是学习侧重点,这好比是打靶时的靶心,只有在展开的每一步课堂教学环节中,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持续效度,扎实地聚集了每一个靶心,才能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聚焦点的选择要根据文本内容和形式而定,有的可以聚焦课题,例如上述提到的《永生的眼睛》,光看课题就会让学生思绪万千:“永生的眼睛”是什么?怎么做才会使“眼睛永生”呢?如果在读题环节就能抓住题目加以聚焦,引发思考,那么整堂课就会纲举目张,使学生充满好奇,激发学习热情,教学效果就会完全不一样。有的可以聚焦字、词、句,像一些中心句、过渡句、反复句、总起句,如六下《跨越百年的美丽》中一句“一百多年前的1898年12月26日,居里夫人在法国科学院宣布一项惊人的发现”会聚焦“一项惊人的发现指什么?”“在一百年前要在法国科学院宣布这项惊人的发现具有什么意义?”等等,牵一发而动全身。有的可以聚焦一些语言现象进行发挥,一段对话、一张插图、一处表现形式,哪怕是一个标点,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五上《钓鱼的启示》中的“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一句,可以聚焦“鱼”字为什么打上“双引号”?像这样的著名设计师在人生的旅途中可能会遇到哪些诱惑人的“鱼”?“鱼”会给人哪些启示?

(二)教学环节应张弛有度、松紧结合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宽松有度、松紧结合地安排教学环节,合理处理好教师退位与学生前移的关系,才会在每一步教学环节上达到预想的目标。如在学生自己能懂或者已经懂了的环节上可以安排得张一些、紧一些,快速地点到为止;在学生朗读理解有困难的环节上可以安排得驰一些、松一些,给足学习、讨论、探究的时间,指导学生充分地学习。如在导入激趣、揭示课题环节上,可以采取故事导入、提问导入、朗读导入、谜语导入、图片导入、音乐导入等不同的方式,在新课伊始就快速地达到两个目的:一是调整学习气氛,把控学习情绪;二是揭示学习内容,引发学习思维。在初读课文、把握文意环节上,教师要充分给足初读的时间,让学生带着一定的问题读好书,做上记号或标记,提出新的问题,要知道没有朗读的初读是没有底气的。在研读重点、品味语言环节上,更要突出重点,给足讨论、探究、练笔、交流的时间,自如地调控课堂速度,做到言意兼得、法能共增,以充分调动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总结课堂、延伸课外的环节上,要画龙点睛,引发思考。

四、作业选择上做“除法”

作业是学生课堂学习和教师课堂教学的检验,而作业选择则是教师教学素养和专业修养的助推器,也是课堂转型的风向标。在现有众多的作业堆里,要选择合适的、精到的作业是很不容易的,需要去粗取精。

(一)要有作业选择的意识

面对各种各样的作业本、同步练习本,再加上学生手头可能会有的练习册,的确会给教师一种“无厘头”的感觉,甚至会有点无所适从,什么都想要,什么都想让学生做,学生的负担不自觉地得到了加重。因此,教师应有作业选择的意识,作业选择意味着对教学内容的梳理、对重难点的把握、对学生能力提升的关注。作业选择应考虑作业的时间,分清哪些是课内的作业,哪些是课外的作业;作业选择应体现层次性,有基础知识的练习,有能力提升的练习,有课外拓展延伸的练习;作业选择要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配以不同的作业形式,题型可以丰富多彩,基础型、拓展型、思考型以及小练笔等等,避免重复、烦琐;作业选择不宜太多,适可而止,小学课堂作业一般控制在十分钟左右,边学习边作业,尽量在课堂上完成,以保障作业的正确率。

(二)作业选择要切合学习目标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必须要围绕学习目标,结合学习内容,切合学生需要安排作业。在每一堂课上,学习目标是非常集中的,大多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来确定,而且不同的课时其学习目标也是不一样的,因此,作业选择还要切合课时学习目标,符合环节学习要求,不宜一股脑儿不加选择地作业,也不宜机械地不假思索地作业。譬如《“精彩极了”与“糟糕透了”》因为是精读课文,在作业安排上,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应该有所区别,寻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相关语言,并加以有感情地朗读,并思考为什么都能体现对孩子的爱?这样的作业偏重在第一课时,而探究其“爱”的原因,特别是联系上下文来理解“糟糕透了”这种父亲独特的爱的方式,则可安排在第二课时里,以便学生充分地感受父母之爱的不同方式。

(三)作业选择要有利学生潜力发展

作业选择很有讲究,这不单单是教学意识问题,还是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问题,教师应站在学生潜能发展的的角度去选择作业,一切从学生的学习能力包括记忆力、理解力、想象力、思维力、表达力……等等方面去考虑。机械的作业只会让学生应付作业、厌烦作业,而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就会极大地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冲击学习的兴奋点,形成一种勇于探索、永不退缩的乐趣。譬如为了加深对“捐献器官”重要性的认识,我们可以布置学生利用课外去图书馆、网络等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最后形成相应的专题性作业。这样的作业看似有一定的难度,但它却是学生潜力发展的基础,也符合课标赋予的使命。

面对传统低效的课堂,转型责无旁贷。课堂转型势必促使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只有在文本解读上做“加法”、课件设置上做“减法”、教学环节上做“乘法”、作业选择上做“除法”,才能保障课堂朝着生本化和高效化方向转型,才能凸显学为中心的课堂意识,才会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加减乘除课件环节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经济新常态下人力资源管理“加减乘除”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
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取与舍
论评标环节的优化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