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大学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3-04-29付晓彬

教育界·下旬 2013年8期
关键词:意义问题对策

付晓彬

【摘要】大学文化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是大学存在和发展的核心。在了解大学文化意义的基础上,本文立足于我国大学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积极探索有益于我国大学文化建设健康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文化建设 意义 问题 对策

大学文化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和灵魂,是衡量一所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尺度。目前,我国对于大学文化建设的探索尚处于初级阶段,在文化建设过程中,难免会有缺陷和不足,如何克服,怎样避免,是摆在高等教育研究人员和高校管理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发展大学文化的意义

(一)大学文化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

大学文化是大学的根基和灵魂,是大学最核心的竞争力。大学文化,内化于大学的办学理念、规章制度、建筑风格等各方面,并通过大学的精神、制度和物质文化表现出来。大学精神文化能够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思想引导和情感熏陶,起到团结、凝聚、鼓舞人心的作用;大学制度文化,则能够对师生起到制约、导向和教育作用;大学物质文化是大学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外在的、显性的物化文化,是现代高效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积极健康的大学文化,对于增强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二)大学文化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大学文化对于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好的大学文化,能够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学生在掌握良好技能的同时,也积累下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开阔的文化视野,有助于其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的提高。

(三)大学文化有利于提高学校的影响力

大学文化的影响力主要通过以下两方面体现:一方面,大学通过文化去培养人,塑造了不同专业的人才,满足了社会各个方面的需要,从而扩大了其社会影响力;另一方面,大学文化继承传统而又不失创新,其开放的办学模式通过文化传播,引领社会文化健康发展,影响着社会文化的发展和演变。新时期,大学文化对于提升学校影响力的作用体现的越来越明显。

二、大学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理念缺失

随着市场经济在我国的建立,急功近利思想蔓延,许多大学出现了大学理念缺失的现象。大学理念的缺失主要有以下体现:一方面,大学的办学理念趋于形式化与空洞化;另一方面,功利思想严重侵蚀着大学的校风、学风建设。部分学校领导、教师只考虑如何发表更多的论文、申请更多的课题,学术研究只重数量,不重质量;学生的学习动机变质变味,部分学生为了应付考试,甚至不惜作弊。从长远来看,这种大学理念的缺失,对大学的发展极为不利。

(二)大学文化建设重物质,轻精神

在学校的绿化、美化问题上,许多学校舍得出巨资、下大力气来搞校园建设。高校领导在加强物质文化建设的同时,忽视了学校隐性文化的建设。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学校物质文化的建设是实实在在的,它看得见,摸得着。而与之相对的大学精神文化,则是不实在的,是虚幻的、空洞的。精神文化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长期的过程,其评价标准也不如校园物质文化那样直接、明确。所以校领导都不愿在精神文化上投入过多的精力和时间。这种趋功利、重物质、轻精神的文化建设模式,不仅会影响其他方面的正常建设,而且会导致学校整体建设的不和谐,这样的大学文化是不完整的。

(三)大学制度层面行政色彩浓厚

我国大学的制度文化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的特质。主要表现为行政部门过多过繁、可有可无的行政人员数量庞大、行政权力高于学术权力。学者刘献君提到,“现在许多高校里,人们普遍缺乏一种对科学与学术的敬畏之心和虔诚之心,取而代之的是对行政权威的羡慕。”大学制度浓厚的行政色彩与其在社会改革发展中应发挥的作用相差甚远,它不仅禁锢了学术自由,也助长了不正之风的盛行,从根本上与大学精神相背离,其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消极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三、大学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大学物质文化建设要讲求实效性

大学物质文化建设,应建立在学校历史发展的基础之上,要以科学的眼光和态度来审视,力争形成学校的特色物质文化。这种文化,既要有一定的内涵又不失其高雅,避免流于形式,从而使其真正具有感染和育人的作用,切实使师生能从学校的物质文化中受益。也就是说,学校的物质文化创设,应当集思想性、情感性、艺术性于一体,既要有整体的统筹安排,又要注重局部的精雕细刻,让每一处都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

(二)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重,尤其加强大学精神文化建设

大学精神文化的作用,不言而喻,它是大学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各高校领导者在大力发展物质文化的同时,不应因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持久性特征而忽视其发展。作为一种非实体性的精神文化,它以其特有的精神特质赋予学校以“个性魅力”,使生活其中的每个校园人都深受影响,以共同的价值规范折射出学校成员的目标追求、价值体系和行为模式——精神风貌,凸显现出凝聚力、耐力、战斗力等精神的核心内容。业已形成的校园精神,对教师、学生都会产生积极影响,这种特有的内在潜力会激发后人奋发前行。

(三)大学制度文化要注重人文性特征

大学制度文化具有规范性、强制性和稳定性的特点。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校园制度的存在是学校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的标志。然而,作为一种制度,其刚性的准则又难免会给管理对象带来伤害。如何解决刚性与人性的矛盾?首先,应该从制定制度的目的入手,制度的目的,不是“管人”而是发展人,要时刻坚持以人为本为准则。第二,大学制度的制定应该有老师学生的民主参与,那样制度在运行过程中,才会有说服力。最后,要特别重视对制度刚性结果的补救措施,这种补救不是要推翻结果或者制度本身,而是要注意工作程序的透明化,时刻考虑到被管者的感受与想法,使制度具有人文性,从而增强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的凝聚力。

猜你喜欢

意义问题对策
一件有意义的事
诊错因 知对策
有意义的一天
对策
生之意义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